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宝利 《铁道建筑技术》2021,(2):97-100,145
随叠合梁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叠合梁斜拉桥在高速铁路中应运而生,中跨合龙成为斜拉桥施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钢混叠合梁施工一般先焊接钢梁再施工桥面板,导致跨中最大悬臂段和跨中合龙段的桥面板无法从主梁前方的合龙口吊装至桥面。为解决这一问题,以昌赣客专赣江特大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通过采取先后顺序施工主梁最大悬臂段的钢混叠合梁,并将跨中合龙段桥面板提前存放于主梁之上,最后预抬合龙口主梁标高,并对合龙口宽度进行温度观测以配切合龙段长度的措施,保障了大桥的顺利合龙,节约了工期与施工成本,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大里营转体施工斜拉桥塔、梁、墩节点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结合光弹试验及有限元计算结果,指出了该部位的应力集中区域及出现拉应力的部位,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湛铁路东平水道主桥采用(67.5+60+60+350+60+60+67.5) m双塔双索面混合组合梁斜拉桥,半漂浮结构体系。主梁采用混合主梁;桥塔采用带弧A形桥塔,塔高分别为149,147 m;全桥共布置144根斜拉索,斜拉索采用锌铝合金涂层平行钢丝拉索。东平水道主桥受力合理,提升了钢-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在高铁无砟轨道桥梁中的适用跨度。边跨采用混凝土梁提高结构刚度改善梁端转角;中跨采用开口钢箱梁及预制桥面板的结合梁,节省用钢量,且结构刚度较大。对该桥抗风、风-车-桥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无砟轨道适应性、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项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能够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对结构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的要求。提出复杂建设条件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合结合梁斜拉桥的施工工法,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缩短建设工期。  相似文献   

4.
桥梁采用结合梁结构,可以提高结构的性能,并且容易实现大跨度.以湛江海湾大桥、日本浜名湖曲塔大桥、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跨中山北路桥等为例,介绍了结合梁结构在斜拉桥、矮塔斜拉桥、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连续梁刚桥、人行天桥中的应用,并对结合梁钢一混结合部的设计、施工方法及养护维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福厦客专安海湾特大桥主桥为国内首座跨海高速铁路结合箱形截面梁斜拉桥,该桥主桥采用(40+135+300+135+40)m双塔双索面斜拉桥跨越安海湾航道。本文结合桥址处水浅、滩涂发育,潮汐明显,周围养殖密布等影响因素,对边跨钢箱梁进行了悬臂拼装施工、高位支架滑移施工、高位支架顶推施工等多方案比选,同时针对顶推方案又从顶推过程是否设置前导梁,是否一次性带桥面板上桥及实施中所用工装设备、顶推支架进行了综合比选,重点对无导梁不带板顶推施工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南昌英雄大桥为主跨188m的独柱斜塔混合梁斜拉桥,钢主梁采用悬臂拼装法施工。介绍了大桥施工控制的原则、监控工况的选择、施工控制体系、施工控制方法,并给出了施工控制的成果,可为同类桥梁的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独塔无背索斜拉桥倾斜塔身的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长春轻轨伊通河独塔无背索斜拉桥施工中主塔及配重梁施工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成塔过程中配重梁开裂控制、成塔过程中塔身应力监控、塔身及配重梁的变形控制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介绍无锡蓉湖独塔钢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基础、钢管混凝土塔柱、预应力混凝土梁及钢箱梁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洪山庙大桥钢梁顶推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山庙大桥采用独柱斜塔无背索斜拉桥结构形式,其跨度和规模均为世界第一。为确保主桥施工的安全,采用钢主梁与混凝土斜塔先后施工的方法。钢梁采用多点连续项推法施工,通过临时墩和导梁的设置,完成钢梁的安装就位。  相似文献   

10.
新建福厦铁路泉州湾跨海大桥为时速350 km的跨海高速铁路桥,其主桥为五跨一联的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钢-混结合梁斜拉桥。由于该桥受海洋性季风和台风影响较大,为保证主梁在整个悬臂拼装施工期的结构安全,通过对塔梁三向临时约束装置进行合理设计,解决了结构自重、风荷载、温度荷载、施工荷载等在整个施工期产生的不平衡力问题。该临时约束装置具有现场施工操作简单、施工工效高、安全风险低、经济效益高的特点,主梁在悬臂拼装与合龙施工时不会对竖向支座和横向抗风支座产生不利影响,且在中跨合龙阶段通过及时解除塔梁临时约束装置完成结构支撑体系转换,并将纵向临时约束装置转换为合龙顶推辅助装置,实现了全桥高精度合龙。  相似文献   

11.
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桥为国内首座跨海高速铁路双塔双索面钢-混结合梁斜拉桥,全长采用混凝土桥面板+槽形钢箱梁的结合梁结构。结合现场施工环境及设备资源对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将边跨77.9 m大节段吊装调整为对称悬臂拼装;将标准节段钢梁与桥面板先结合再吊装整节段调整为先吊装后结合,解决了吊机吊重问题;利用变幅吊机对桥面中板及部分超重拉索进行吊装;应用拉索导向装置解决了有限桥面宽度下拉索展索的施工困难。通过工艺优化调整,在保证施工质量、安全的同时有效缩短了斜拉桥施工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达到了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李浩 《铁道学报》2021,(1):149-153
新建广州南沙港铁路龙穴南特大桥采用基于快速施工的栓焊结合矩形截面混合梁斜拉桥,钝体截面的结构抗风是设计的难点之一.以龙穴南特大桥工程为背景,利用理论公式、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仿真技术和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开展钝体截面铁路混合梁斜拉桥涡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原设计截面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显示在±5°、±3°和0°均会发生...  相似文献   

13.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首次采用斜桁结构,无纵横梁、无平联混凝土板结合桥面及多横梁、无纵梁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其主桥分两联布置,第一联为六塔连续钢桁结合梁斜拉桥,第二联为连续钢桁结合梁桥,钢桁结合梁是桥梁关键技术。介绍第二联连续钢桁结合梁主桁、公路与铁路桥面系结构,分析其施工设计特点和技术优势。利用有限元程序对钢桁结合梁结构进行空间静力分析,提出架设钢梁、安装公路混凝土桥面板、浇筑结合部位微膨胀混凝土,最后形成结合梁体系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4.
沙培洲 《科技交流》2006,36(3):52-57
对于大跨、高塔斜拉桥,鉴于结构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抗震能力和抗风稳定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工程实例,本文介绍了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抗震及抗风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沪通长江大桥为沪通铁路的关键和控制性工程,主航道桥为主跨1 092 m的双塔钢桁梁斜拉桥。在主航道桥29~#主塔墩施工时,由于施工工期紧张采用了塔梁同步的施工方法。介绍了塔梁同步施工的控制原理、施工原则和桥塔的测量控制,研究了大节段钢桁梁双悬臂架设的平衡控制、各合龙口敏感性以及中跨合龙技术,对大跨度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工艺及工效进行了总结。实践结果表明,大跨度斜拉桥采用塔梁同步施工工艺,在确保主塔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的同时,可明显加快主塔施工进度,有效地缩短了工期,为后续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能产生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南沙港铁路西江特大桥跨西江主桥为(2×57.5+172.5+600+4×57.5)m的双塔双索面等高塔混合梁斜拉桥,塔柱采用单箱单室截面的H型索塔设计,主塔塔座以上塔高分别高208 m和200 m,针对索塔线形控制要求高、上下横梁支撑难度大、钢锚梁定位精度要求高等特点,通过采用塔梁异步浇筑的方法,形成了索塔临时对撑技术、下横梁落地式支架现浇技术、上横梁牛腿托架现浇技术及索塔施工线形控制技术,实现了超高索塔的高效施工,并提升了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斜拉桥外倾H型塔柱与钢板组合主梁在塔梁结合处采用固结式连接,是一种构造较为复杂的斜拉桥塔梁连接形式。本文以芜黄高速徽水河大桥为依托,利用有限元分析和BIM模型分析方法,从受力需求和施工便利性角度对塔梁结合段的合理构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板组合主梁在塔梁结合段位置存在刚度突变,应在靠近结合面位置合理设置过渡加劲以实现应力平顺过渡,优化后的结合段局部受力状态良好;采用BIM技术准确模拟结合段范围内钢构件、钢筋、预应力空间位置,以主受力钢筋和钢构件保持连通为原则,精准确定钢梁开孔位置,保障了开孔质量与精度,解决了结合段钢结构及钢筋安装难题,最后提出合理的塔梁结合段构造形式。  相似文献   

18.
肖海珠 《铁道建筑》2001,(12):18-20
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大桥正桥是主跨度310m的独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采用钢与混凝土混合梁技术。本桥具有跨度大、技术先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斜知为内外高次超静定结构,在架设过程中其施工管理的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据文献报道,斜拉桥施工因产生较大误差而影响结构机能,甚至垮桥事故,已不鲜见,另一方面,因计算的假定,制造和组装的误差,施工荷载及位置的误差,索,塔,梁的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要想使斜拉桥在架设各阶段的索力和主梁线形式与设计值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设定一个合理的施工管理精度目标控制值。本文概要介绍了通常的斜拉桥施工管理方法,并根据近年施工的大跨度钢斜拉桥的施工实绩,提出了钢斜拉桥施工管理精度目标控制值的建议,供今后大跨钢斜拉桥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困难施工条件下,利用六四式军用梁等构件,采用非平衡式导梁架桥机架设50米T型梁的方法;并对桥梁运输、架设操作、施工设备和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