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析了不同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作用,结论是前排座拉上宜配装三点式安全带并辅之气囊,后排座位上配装三点式安全带式或两点式安全带,但是约束系统也不是有的。  相似文献   

2.
朱西产 《世界汽车》1996,(5):16-17,31
安全气囊系统是当今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标志之一,近几年在美国和欧洲迅速发展,正面碰撞防护气囊系统已具有较高的装车率,实践证明,安全气囊与三点式安全带一起构成的乘员约束系统,在正面碰撞事故中具有优良的乘员保护效果。在安全气囊系统开发中,就安全带与气囊的主,从关系的不同,在美国和欧洲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开发思想。  相似文献   

3.
汽车安全气囊是自动为乘员提供碰撞保护的系统。所谓“自动”是指车上乘员不需要做任何动作,一旦发生碰撞事故时,就会受到该系统的保护。在国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装备了气囊,交通事故死亡率已有所下降,尽管如此,气囊并不能取代安全带,而只能作为乘员的辅助约束系统。 现将安全气囊的作用以及使用中的问题阐述如下: 1.气囊的作用 在乘员使用安全带的情况下,气囊有助于减轻胸、头和面部在碰撞时受伤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4.
在汽车斜角碰撞过程中,前部车体会发生严重变形从而危害乘员安全,而约束系统的有效匹配可有效降低乘员的损伤。基于不同斜角度碰撞下车-车碰撞相容性的研究,建立了30°斜角碰撞下被撞车辆的多刚体-有限元模型及约束系统模型。同时选取安全带预紧时间、气囊起爆时间、气囊质量流率缩放系数、安全带刚度系数、气囊织物泄气系数、安全带初始松弛量及气囊体积缩放系数为研究变量,通过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以加权损伤指标WIC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二阶响应面近似模型,对约束系统参数进行最优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加权损伤指标WIC值比优化前减小了8.33%,驾驶员安全性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面碰撞不同身材乘员保护约束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对50百分位男性乘员实现最有保护的约束系统,应用到5百分位女性乘员和95百分位男性乘员情况下的保护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根据乘员的身材调整气囊排气孔的面积、座椅安全带限力器水平的智能约束系统,设计了吸能压溃式转向柱,对不同身材乘员的保护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安全气囊的智能化发展,将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信息处理系统,它们在事故发生的短暂时间内能够提供可靠的碰撞环境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汽车碰撞的剧烈程度,碰撞的形式(包括正碰撞、侧碰撞、翻滚等),乘员的身材、体重、乘坐位置和乘坐姿态,以及乘员是否系有安全带等。智能安全气囊系统根据探测到的信息,通过其电子控制系统的计算分析,决定安全气囊何时及以何种程度展开,从而对乘员提供最优化的保护。新一代安气囊系统将由多种电子传感器、中央控制器、探测设备、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多气囊、多安全带预紧器和接头等组成。  相似文献   

7.
某车型在正碰开发试验过程中,驾驶员颈部伤害值不满足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法规。通过分析假人颈部伤害机理、假人运动情况和安全带等约束系统部件的工作情况,得出造成颈部伤害的因素主要是安全带对假人躯干的约束效果差,正面气囊刚度偏大。通过取消安全带限力装置,调整正面气囊的刚度,最终实车试验验证颈部伤害值满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内外汽车座椅和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法规,开发了可同时进行座椅刚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测试和头枕性能等测试的乘员约束系统综合试验台.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试验台主台架的有限元模型对主台架进行强度分析;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该试验台的控制系统,并利用该试验台进行了座椅总成静强度试验和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台能满足相关试验法规的要求,可用于对乘员约束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普通乘员约束系统在乘员保护方面的局限性和负面作用,介绍了多级气体发生器和安全带限力装置等乘员碰撞保护系统的先进技术;给出了两种汽车智能乘员约束系统中控制模块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0.
汽车在碰撞中利用乘员保护系统的约束作用避免或减缓乘员与车内结构二次碰撞对乘员造成的伤害。介绍了小红旗系列轿车匹配SRS-40驾驶员气囊的试验原则和乘员约束系统的一般开发方法。通过试验可知,小红旗轿车匹配了SRS-40系统后,驾驶员头、颈部伤害指标较不装气囊时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舒华  董宏国  张煜  刘磊 《汽车电器》2001,(2):20-22,25
研驰轿车装备的辅助防护系统由安全气囊系统和麻椅安全紧系统2部分组成,介绍了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控制电路,阐述了读取与清除故障代码的诊断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面碰撞时轿车后排乘员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轿车后排乘员在发生正面碰撞时的安全性,文章利用碰撞仿真分析软件MADYMO,建立包括某轿车车体、安全带和假人的乘员约束系统正面碰撞模型,并与碰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安全带形式和座垫角度对乘员的HIC、胸部3ms加速度和左右大腿力等损伤值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表明使用3点式安全带同时匹配座垫倾角25°的方法,能使头部损伤下降59%,胸部伤害下降20%,腿部损伤下降70%,有效提高后排乘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a theoretical study of an active seat suspension. The principal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ride passenger comfort by reducing transmitted seat acceleration. The seat is represented by a non-linear two degree of freedom model. The system is linearized for small perturbations around the equilibrium. To control the dynamic of the seat suspension, an original feedback control command with a reversible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 is achieved. The synthesis of the regulator is realized on the linearized model of the seat suspension and the root locus method is employed. Stability and robustness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studi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in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show the interests of the regulator and its capability to isolate seat passenger.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a theoretical study of an active seat suspension. The principal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ride passenger comfort by reducing transmitted seat acceleration. The seat is represented by a non-linear two degree of freedom model. The system is linearized for small perturbations around the equilibrium. To control the dynamic of the seat suspension, an original feedback control command with a reversible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 is achieved. The synthesis of the regulator is realized on the linearized model of the seat suspension and the root locus method is employed. Stability and robustness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studi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in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show the interests of the regulator and its capability to isolate seat passenger.  相似文献   

15.
王凯  季奕 《天津汽车》2013,(12):15-17
随着汽车被动安全的发展,对于儿童乘员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C-NCAP2012版中,要求在正面碰撞试验后排放置P3儿童假人.用于评价儿童约束系统。文章按照要求首先对比了各国法规中儿童假人的伤害评价方法,通过对不同车型试验数据的研究,讨论后排儿童假人伤害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因素,尤其是儿童安全座椅形式,对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拉带式座椅保护效果最好;坐姿较直时对胸部伤害较小,但对头部伤害较大。该研究对于儿童假人的被动安全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客流量与其关联因素出发,计算客车使用寿命期内的客流量,进而根据有关因素确定客车客位和车身长度,以求公路客运系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两次动作的双安全气囊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两次动作的新型双安全气囊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和设计要点。在低速(小于30km/h)冲撞时,该系统只起动安全带预紧器,在高速冲撞时,安全带预紧器和双安全气囊同时起动,从而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安全气囊有时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对儿童的伤害。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电容传感原理的乘员感应装置,并介绍了电容传感器的构造及微小电容测量的设计。该装置克服了采用超声波原理和质量感应原理系统的不足,能够区分人体,为乘员感应系统的实用化提供了有效手段。静动态试验均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马晓丽 《天津汽车》2010,(6):40-41,50
国内客车座椅产品要出口到其他国家,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内某客车座椅按照澳标(ADR68/00)的要求进行动态试验的全过程,并通过试验检验座椅的安全性能是否满足标准要求。试验表明,假人的头部伤害指标和右侧假人左腿的伤害指标均不满足标准的要求,由此客车座椅的安全性能未能达到标准要求,需要进一步进行结构优化,通过试验验证方能进入澳大利亚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