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从1958年就开始了自行设计制造汽车的历史,但汽车工业获得全面的发展始于80年代。改革开产之初,中央把财权、投资权逐步下放到地方,以搞活地方经济,但此时并没有进行及时、合理的规划,于是在高关税、高利润的驱使下,各地方政府没有考虑本地是否具有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和条件,而纷纷投资建造汽车厂。由于许多厂家经营小善,连年亏损,靠政府补贴维持生存,造成了大量资金流失和资源浪费,并导致了今天汽车工业条块分割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吴勇 《汽车情报》2005,(18):6-8
随着我国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大量进入私人家庭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显著特点。但是随着我国汽车增长速度的放慢、入世关税对国内汽车工业的保护期即将结束,关税的降低、国际汽车巨头的大举进军国内汽车市场以及国内汽车产能存在“过剩”等原因,我国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当前汽车发展形势及国家对汽车关税政策的调整,分析进一步削减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对我国实施汽车“九五”规划及汽车行业调整和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培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电控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使汽车已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液力伺服传动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为一体的高科技载体,电子化、智能化成为现代汽车的重要标志。面对现代汽车,检测靠仪器、拆装靠设备和检查靠资料,因而要求现代汽车维修人员掌握现代汽车维修的技术信息和新工艺,不仅要对机械,而且  相似文献   

5.
汽车工业迎接入世对策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对我国汽车工业是机遇,更是挑战,日本、韩国和印度在加入关贸总协定时,均对本国汽车工业进行了各种关税、非关税的保护,并对本国汽车工业给予政策支撑,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的失败的教训,值得我国汽车工业借鉴,我国入世在即,3要取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对汽车工业进行必要的扶持和适度保护是必要的,既包括关税保护,也包括采取与关税手段相配合的对外资进入规模与方式进行限制等措施的非关税保护。  相似文献   

6.
蔡宾 《上海汽车》1997,(2):35-38
本文分析了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在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后采取的一系列有关汽车工业发展的保护,扶植措施,并就我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和采取相应对策措施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7月1日轿车关税再降3%。汽车市场波澜不惊;人们追问:合资二十年。我们得到了什么? 中国汽车人做出回答:中国终于有了从C级到A0级的轿车制造工业体系。 从7月1日起,我国进口汽车的关税将从28%降到25%,这是我国针对进口汽车关税率的最后一次下调。就此,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中心总经理丁宏祥表示:“对于售价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的进口车而言,3%的关税高速可能只影响车价的1%,因此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关税与我国汽车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对我国汽车工业是机遇,更是挑战。关税大幅度下降必将对我国汽车工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本文对WTO相关基本法律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国际上入关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现状和总体素质进行了分析,论证了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幼稚工业,在论述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对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影响中指出,从长远考虑复关是有益处的,但长期对汽车零部件工业会有冲击,市场占有率将会有所下降,部分企业将会自然破产,零部件产品结构调整将受到影响,同时,提出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应采取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政策,以及强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世界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岩 《汽车情报》2005,(2):34-36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汽车产品在机械结构方面已经非常完善,靠改变传统的机械结构和有关结构参数来提高汽车的性能己临近极限。由于日益增强的安全、节能与净化要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工业还须不断研发新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汽车新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从早期的电子燃油喷射、电子点火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实行进口替代的总体发展战略.即一方面对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并实施严格的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制度.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加入WTO后.中国汽车丁业的现行发展战略——进口替代战略不符合WTO的游戏规则.因而必须调整,制定新时期的正确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中国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汽车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最后也是最大的市场,那么最大的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吸引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巨头纷纷登陆中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和蚕食,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了。代表中国汽车工业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并非是免费的午餐,汽车零部件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压力,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世界汽车业在中国的战略,特别是零部件巨头企业在中国的渗透策略,面对关税的调整、行业的重组等等诸多竞争因素的变化,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作为工们零部件业将如何应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推出《轿车国产化关税优惠政策》以来,轿车零部件国产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轿车国产化从40%~80%,一般只需3~4年时间。但在我国加入WTO后,由于国产化政策与WTO规则相悖,因此我国政府从2002年开始停止执行《轿车国产化关税优惠政策》,但又没有推出新的政策,因此,造成这三年来KD(SKD、CKD)组装成风,如KD组装风不遏止,将不利于我国汽车产品本地化生产,不利于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还会造成汽车生产企业之间严重不公平竞争,2005年2月28日,国家四部委出台《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并于2005年4月1日正式执行,将能很好遏制KD组装,使我国汽车工业走上平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微粒物、硫化物和二氧化碳等,这些有害物质会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和经济的-发展。控制汽车排放污染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课题,首先要靠政府制订的政策法规,其次要靠汽车排放污染的控制技术与措施,其控制技术又分为机内净化技术和机外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15.
立安 《汽车与配件》2000,(46):12-13
有人说,中国进入WTO之后,汽车零部件关税降得太低,我说:不!汽车零部件关税并不是降得太低了,而必须在生产汽车的同时,从外国进口零部件,从而提高整车竞争力,最终目的是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中国WTO首席谈判官 龙永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大量进入私人家庭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显著特点,随着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出现,长期以来我国汽车行业普遍采用的销售模式将发生重大的调整和变化,近几年来我国汽车营销机制一直处于激烈的变革和探索之中。由于入世关税对国  相似文献   

17.
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模式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2001的入世(WTO),以及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包括关税的降低,进口车配额取消和服务贸易的开放。中国汽车市场将进入另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期望通过汽车工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整体国民经挤的发展与此同时积极地带动包括机械、橡胶、石油化工,电子、纺织、金融保险、物流、售后服务等基础工业和服务业的大发展、然而,根据研究分析。由于国内零部件行业相对薄弱的支持,在过去几年当中。  相似文献   

18.
《汽车情报》2007,(26):9-11
女士们、先生们,汽车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参加这次论坛,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国际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尾气污染的问题目趋严重,汽车节能和环保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2007年4月,国务院已将节能减排作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的主题确定为环保、节能、绿色制造更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我很高兴借此次机会,介绍中国关税的基本情况以及正在酝酿之中的利用关税手段鼓励节能环保汽车发展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日韩两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刚 《世界汽车》2001,(9):12-14
1日本汽车工业发展模式 1.1日本采取严格的措施保护本国汽车业 日本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保护与扶持,这种保护主要体现为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及国内税收政策.日本1955年就加入了关贸总协定,但它对汽车工业,主要是小型车的关税保护一直到1978年才完全取消.  相似文献   

20.
程军 《上海汽车》2004,(6):14-18
加入WTO后,我国的汽车关税逐步降低,从而使国外汽车生产厂商的汽车以低价进入我国汽车市场成为可能。我国汽车工业开始受到国外汽车倾销带来的压力。倾销是一种价格扭曲行为,对被倾销国的正常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文章就对我国汽车市场上面临的倾销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