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站仪任意点设站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在任意点安置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不用对中、不用测量仪器高、目标高等特点,大大提高了三角高程的精度和作业效率,特别是在较长的线路测量和高差较大的山区地方进行测量,相对传统的三角高程和精密水准测量而言,优势明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全玉山 《铁道勘察》2004,30(3):47-48,50
介绍了饶阳河跨河EDM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并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 ,讨论了影响测量精度的几点关键因素 ,给出了EDM三角高程测量在长视线跨河高程测量应用中的一个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3.
黄清宏 《铁道勘察》2007,33(4):33-35
介绍中间转点法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施测方法及精度分析。该方案需前后视距相等,觇标高相等,不需要量取仪器高,可有效消除球气差和量取误差对高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可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智能全站仪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江  马文静 《铁道勘察》2011,37(6):9-11,15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250km/h及以上的铁路和长大隧道、桥梁的高程控制网要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铁路经常跨越复杂山区和比较大的河流,常规的水准仪及配套水准尺的测量方法需绕行进行水准测量,增加了外业工作量,测量周期长、效率低。提出了间接量取棱镜高的新方法,对基于智能全站仪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精密三角高程完全能够替代常规的二等水准测量,从而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大跨度河流水准测量难度大、作业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智能型全站仪实现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使用2台智能型全站仪进行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时对向观测,每个时段参与构网的高差均为通过同时对向观测高差计算得到的间接高差,极大地削弱了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的影响,并且无需人工量取仪器高及觇标高,避免了人工量高误差的引入。研究表明,多时段同名高差较差与闭合差绝对值最大值分别为17.80 mm与1.48 mm,可以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等级。  相似文献   

6.
全站仪EDM三角高程测量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及精度,在此基础上得出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精密三角高程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介绍了其测量原理、可行性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全站仪中间法在三角高程测量中的精度分析及应用的讨论,多集中在水准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方面,对于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应用于大型工程施工论述较少.通过对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公式推导和精度分析,结合某公路工程墩身和盖梁等部位的高程测量实践,阐述了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谢华 《铁道勘察》2012,38(4):11-13
重点介绍了GPS二等跨河水准测量在钱江隧道高程控制网中的应用。从隧道高程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入手,对GPS跨河水准测量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组织外业生产和数据精度统计,计算出合格的跨河高程测量结果,最后对洞外水准测量误差所引起的高程贯通误差做了估算评定。  相似文献   

10.
时学军 《铁道勘察》2007,33(5):39-40
结合狮子洋水下隧道工程建设中的高程控制测量,论述了无仪器高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和原理、测量程序、精度分析等问题。根据跨河水准测量的特点,使用了两台智能型全站仪(Leica TCA2003),采用测距三角高程法进行对向跨河高程测量,可以提高精度,消除或减弱仪器高误差、垂直折光差、地球曲率误差等多项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拖拉落梁施工时支点高差对钢桁梁杆件应力的影响,以一座多跨简支钢桁梁桥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空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两跨端部主桁出现支点高差引起的钢桁梁杆件应力呈线性变化;支点高差对钢桁梁端斜杆应力影响最为明显;通过调整钢桁梁首尾端支点高差的方法可实现临时连接水平杆件的零应力拆解;落梁作业时,不同步落梁产生的杆件应力大体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其中,对角不同步落梁对杆件应力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墩顶竖向变形是高速铁路桥梁安全的重要参数之一。在温度效应下,相邻桥墩高差较大时,桥梁会出现竖向变位差,造成轨道不平顺,这将影响高速铁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目前国内各类规范对桥墩竖向变形的限值规定不尽相同,为了研究大高差桥墩顶竖向变形的温度效应影响,以合福高铁巷坑大桥为例,对大高差桥墩在温度效应下的墩顶竖向变形进行现场测量,将测量和计算结果同各类规范进行对比,进一步对考虑温度效应时车辆通过桥梁结构时耦合响应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巷坑大桥桥墩顶竖向变形差超过规范限值,但车辆通行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车辆走行性偏于安全,合福高铁通车至今该桥一直运营正常。综上所述,现行规范对大跨度桥梁桥墩的变形指标要求偏严,特殊情况下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时,建议参考公式,适当放松验收指标。本研究对突破规范限制,在大跨度桥梁铺设无砟轨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接触网工程双承力索、双接触线全补偿筒单链形悬挂方式中。双接触线不等高形成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利用能够准确反映轮岔接触特性的车辆-道岔系统动态相互作用模型,从轮岔振动和轮岔接触几何关系两个方面,研究岔心区心轨关键截面轨顶高度降低值对高速道岔系统动力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合理的长短心轨关键截面轨顶高度降低值可以明显降低轮岔动态相互作用,达到道岔区低动力作用目的.针对现有某种高速道岔心轨轨顶高度设置,提出心轨关键截面新的轨顶降低值方案.与既有轨顶高度设置相比,本文建议方案在不影响轮岔接触特性前提下降低了轮岔动态相互作用,有利于延长道岔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车辆重心高度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向重载化方向发展,车辆重心高度将产生大范围变化。我国铁路技术标准严格限制重车重心高度,当重心超过2000mm时,车辆要限速运行。在满载条件下,我国铁路现有的罐车实际重心高度普遍接近或高于2000mm。现以GQ70为例,采用SIMPACK仿真软件建立重车车辆模型,分析在不同运行工况下重心高度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速度越高,车辆重心高度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越大,当车辆重心高度在1800mm到2600mm范围内变化时,对横向动力学性能及安全性影响较大,对垂向及轮轨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区铁路桥梁普遍具有的大高差桥墩这一显著结构特征,引入基于案例推理技术,力争把丰富的山区铁路桥梁大高差桥墩设计经验积累起来,并为后续的山区铁路桥梁建设提供设计参考,使设计更加高效与合理。首先建立包含梁桥、刚构桥、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等桥型在内的山区铁路桥梁案例库,采用熵权法确定桥梁主要特征属性权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检索得到相似案例的解决办法,最后将该解决办法进行修正以适配目标案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对山区铁路桥梁大高差桥墩设计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盛银胜 《铁道车辆》2005,43(5):24-25
提速客车的生产标志着我国的客车设计、工艺、制造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自提速客车上线运行以来,尽管没有发生重大行车安全事故,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转向架构架、摇枕裂纹,抗侧滚扭杆、横向控制杆、牵引拉杆座断裂等问题,对旅客运输安全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8.
轮径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有轮径差的转向架进行受力分析,理论推断出由于轮径差的存在而改变轮对的对中平衡位置,进而改变轮轨接触关系,影响车辆系统的稳定性。根据轮径差的大小将轮径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划分为易稳定区、欠稳定区和亚稳定区。在易稳定区内,车辆系统的稳定性较高,而且不易发生轮对偏磨;在欠稳定区内,车辆系统的稳定性较差而且容易发生踏面偏磨;在亚稳定区内,虽然车辆系统的稳定性也比较高,但容易发生轮缘偏磨。运用数字仿真对理论推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推断是正确的。为了提高车辆系统的稳定性和减轻车轮的磨耗,应尽量减小轮径差,使车辆经常运行于易稳定区。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辆段进行物业开发是今后车辆段建设的发展趋势,但目前物业开发车辆段首层盖板高度设计不尽相同,盖板高度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需进一步分析研究。提出并分析物业开发车辆段首层盖板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主要影响因素对广州市轨道交通21号线镇龙车辆段首层盖板高度的设计及其对工程投资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研究得出,镇龙车辆段首层盖板高度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合理取值,进而得出其首层盖板合理的设计高度并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0.
对于武汉、重庆、南京等被长江所隔的特大城市,其轨道交通线路过江段敷设方式的选择是影响生态环境、防洪河势、航运安全和资源利用的关键问题.经研究,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过江通道敷设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通道位置的选择、两岸与过江通道衔接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实施条件等.基于资料收集和分析,从合规性、适应性、可控性、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