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集装箱货物始发港配送的概念与优势1.集装箱货物始发港配送的概念集装箱货物始发港配送,是指在出口地将货物按照最终客户的需求顺序装入集装箱,运抵目的地码头后直接提离,并送至各个最终客户处拆箱交付。显然,在始发港配送模式下,省去了目的港货运站的拆箱环节,而改成从码头提箱后按客户需  相似文献   

2.
共同配送——物流配送的强大生力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共同配送就是"为提高物流效率,对许多企业一起进行配送"。采用共同配送,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率,以取得最大效益,而且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在我  相似文献   

3.
由于蚁群算法路径优化模型容易出现局部最优的问题,导致最终的船艇货物配送成本过高,为此构建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船艇货物配送路径图解优化模型。以配送路径的难易度系数为标准,对配送路径的当量长度进行计算,引用群体智能算法,确定货物配送路径的动态调整规则,运用图解法计算最短配送路径,完成路径图解优化模型的构建。通过实例论证分析的方式,确定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群体智能的路径优化模型较基于蚁群算法的路径优化模型具备优越性,货物配送总成本降低328.5元/天,且大大缩短了配送时长,提高了船艇货物配送效率。  相似文献   

4.
当前船舶物流智能配送系统存在配送路径并非最优,配送效率低,导致船舶物流智能配送成本存在居高不下的缺陷。为了节约船舶物流智能配送成本,找到理想的船舶物流智能配送路径,设计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船舶物流智能配送系统。首先对船舶物流智能配送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描述,并重点描述船舶物流智能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然后设计了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并采用它实现船舶物流智能配送路径的优化。最后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船舶物流智能配送系统可以在用户规定时间内将需求的产品送到目的地,降低了船舶配送成本,不仅可以帮助船舶物流配送企业提高管理,而且船舶物流配送结果优于其他的系统。  相似文献   

5.
法国第一大港——勒阿弗尔港近日迎来了两家全球知名跨国企业大客户。法国国际邮购公司(3 SUISSES)和法国汽车集团(PSA)已分别正式确定,以勒阿弗尔港作为其欧洲进口货物的中转港,加快海运货物运送速度,提高物流仓储、分拨、配送的效率。由此,勒阿弗尔港将提升全球海运物流港口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向精致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制造商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纷纷采用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相应地,高频、少量的配送方式也随之产生。国内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物流成本上升、投资物流现代化的能力不足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等物流问题。面对上述种种因素,今后流通业将向“专业化分工重效率”、“同业或异业合作重互补”、“聚集合作经营重综效”等三大趋势发展。因此,在今天这  相似文献   

7.
国际海事     
世界关务组织(WCO)日前认可为对抗恐怖活动而设计的全球运送标准,包括美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立即同意该标准生效。这些准则系由经手全球大约98%国际贸易的166国海关部门主管所组成的协会在布鲁塞尔通过,准则里面包括集装箱出港前由出口港海关进行某些检查,而非到达目的地时进行的检查。各国政府将要求货物在出港或驶往他们国家时事先取得通知,包括货物原产地、运送路线以及目的地,进口港国家可以要求高危险的集装箱在起航港国家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8.
共同配送模式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多品种、少批量经营与低物流成本运作之间的矛盾。物流具有大系统特征且集成了大量资源,这就使得物流体系在运转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资源无法共享、系统离散无关等众多问题,而配送则是物流体系的核心业务之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配送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物流的需求,而共同配送模式则需要匹配对应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故本文基于共同配送模式,针对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相关研究与探讨,以期能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货到付款     
联合包裹运送服务(UPS)遵循通过货物、信息与资金流动的整合促进商业发展的公司策略,正致力于开放一个能满足区域中小型企业需求的付款机制.  相似文献   

10.
1案例简介某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欲将一批货物由上海港运往日本横滨港,遂通过某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货代公司)委托某轮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告)运送。原告接受委托后,于2004年2月22日用1个20英尺的集装箱装运该批货物,并按时运至日本横滨。货物到港后,始终无人提取货物,致使该集装箱滞留日本港口。2004年4月10日,被告致函原告,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