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随着节能减排及轻量化设计理念的普及,具备良好轻量化效果的SMC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壳体。通过对SMC材料加工及成型工艺特点分析,研究了原材料生产、成型工艺、结构特征等不同因素对SMC材料性能分散性的影响,并阐述了材料性能分散性对SMC产品开发的要求。结果表明,SMC片料加工方向及垂直加工存在各项异性;由于成型工艺及结构特征的影响,产品不同区域机械性能存在极大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集自来水厂污泥、脱水疏浚污泥、焚烧炉底灰、污水厂消化污泥以及污水厂未消化污泥 ,对其进行了物理性、力学性、水力性、热学性等一系列室内土工试验 ,考察其作为垃圾填埋场覆盖材料的可行性。根据试验结果 ,探讨了其特性产生的微观原因 ,初步筛选出可作为覆盖材料的废弃物 ,并认为需对研究对象改性处理。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目前国内沥青路面建设和运营阶段能源消耗与气体排放现状,收集路面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流程以及施工工艺参数,分析影响沥青路面节能减排的关键因素,论证生命周期理论用于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分析的可行性,选择基于流程的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用于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分析,以定额法和排放因子法为基础,提出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计算方法,为沥青路面新型环保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和先进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否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黄明  温学钧  田健君 《上海公路》2022,(1):90-95+99+145
新型的纳米二氧化钛环氧乳化沥青铺装技术有着降解地下道路汽车尾气的效果,且施工期间产生的空气污染较小。为使这种优势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现对其光催化效果和地下道路的光照布置参数进行研究,从影响沥青路面降解尾气效果的各因素进行探索,分析不同因素对尾气降解效果的影响规律。考虑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不同纳米材料粒径、不同混合料载体、光催化材料的不同掺量、降解时间长短以及光照强度等。利用气体分析仪,对各因素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分析沥青混合料中添加光催化材料后,对尾气中CO、碳氢化合物HC(丙烷为主)、CO2及氮氧化合物NOx的降解效果,并进行地下道路灯光布置案例分析,得到光照参数与降解率的关系,最后给出光照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洞塌陷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在土洞上方铺设水平加筋体能有效防止、减轻和预报这种灾害。该技术在国内外有较广泛应用且有一定研究,然而在水平加筋处治二维分析方法的适用性、水平加筋体受力变形及覆盖层表面变形机理方面的研究很少。该文首先采用方形土洞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得到了塌陷土洞覆盖层高度与加筋体、覆盖层表面沉降的关系。然后,在对室内模型试验进行三维数值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将土洞和加筋体简化成平面问题进行分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水平加筋体处治近似方形土洞时不宜简化为平面问题进行分析。在影响加筋体及覆盖层表面变形的各因素中,塌陷土洞尺寸、加筋体模量是主要影响因素,而覆盖层高度为次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承担的4个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交通运输"十三五"期节能减排关键因素、潜力及资金需求研究》《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研究》《合同能源管理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研究》《交通运输能效管理相关制度研究》,通过验收评审。《交通运输"十三五"期节能减排关键因素、潜力及资金需求研究》,重点识别出交通运输行业"十三五"期节能减排关键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了交通运输"十三五"期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的节能减排效果,利用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替代热拌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下面层材料,结合实体工程,对比分析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和挖除重建两种路面维修方案的能源消耗、有害气体排放。结果表明,采用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替代热拌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下面层材料,可以节约能耗64.4%,二氧化碳减排26.23%,氮氧化物减排24.53%,二氧化硫减排22.37%,一氧化碳减排14.52%,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其节能主要在于厂拌冷再生减少了混合料的加热生产及施工。  相似文献   

8.
工程类比法确定重庆朝天门两江隧道最小覆盖层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的成拱效应与覆盖厚度的大小有着密切关系。水下隧道的覆盖厚度对其建设的安全和造价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水下隧道的最小覆盖层厚度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工程意义。将重庆朝天门两江隧道与国内外一些知名海底隧道进行比较,得出其最小覆盖层厚度,对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臭氧技术已经广泛用于饮用水消毒,近年来臭氧在污水和再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也开始崭露头角。介绍臭氧的基本性质,氧化、消毒的机理,以及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污水、再生水处理中臭氧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燃烧过程、燃料消耗量和烟气排放量的对比分析,得到气体燃料具有燃烧过程最简单、火焰传播速度和燃烧速度最快、节能减排性最好等优点,突出显示了其在沥青拌和站中应用的优越性;研究了不同燃料的空气过剩系数对拌和站成品料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燃料中,气体燃料在提高成品料产量方面的效果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11.
垃圾渗沥液和填埋气是垃圾填埋过程中的两种主要产物,具有很强的二次污染性.该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渗沥液回灌与沼气收集利用发电相结合,不但可以实现渗沥液减量化,降低渗沥液处理成本,同时可以促进垃圾分解沼气的产生,并进行沼气收集利用发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汽车排气污染物中甲烷的生成机理,阐明了甲烷排放的危害和测量的必要性,在评定其不确定度的过程中,按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中Ⅰ型试验流程开展试验,对底盘测功机和稀释采样系统等设备、环境条件、标准物质、人为操作等可能会影响排放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评估,计算排气污...  相似文献   

13.
早期国内许多城市往往会利用闲置土地或垃圾填埋场进行污泥应急填埋,以暂时解决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去向问题。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和环境政策的日益严格,不满足环保要求的高龄污泥填埋场的再开挖和填埋场地腾出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暂存市政污泥再处理临时设施设计、施工与常规市政污泥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使用周期短、体量大、污泥性质复杂、污泥液处理难等方面。项目建设既要满足高周转利用、泥性适应广的要求,又要实现泥、水、气同步处理达标。污泥采用了“稀释+绞吸+除渣+污泥调理+低温真空脱水干化”异位处理工艺,脱水滤液采用了“预处理+生物池/AO/MBR/NF/RO”处理工艺,在某大型暂存市政污泥再处理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和实践,对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四川某大型全地下刚性填埋场结构设计的要点。结合工艺设计需要将扶壁式挡土墙和箱型截面悬臂式挡土墙运用于全地下刚性填埋场中,并分析了两种挡土墙结构在填埋场中的受力状态,为截面设计选型和配筋设计提供充分依据。根据场地条件,将填埋场底板依据受力情况的不同进行分区设计,兼顾经济性和工程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某有机废弃物填埋场封场之前存在岩溶和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通过对场地条件和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提出边坡加固方案,对于不稳定、欠稳定的楔形体区域采用框架梁+锚杆的支护,对于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的区域采用喷锚支护,确保填埋场封场后坡体自身安全并提高其抗渗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芬顿氧化、絮凝沉淀及芬顿-絮凝联合处理工艺对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有机物、NH3-N和TN的去除效果,并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先芬顿氧化再絮凝沉淀的芬顿-絮凝联合处理工艺对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CODCr和TOC的去除率最高。FeSO4投加量为0.015mol.L-1、[H2O2] / [FeSO4]比为1.5、PAC投加量为4mL时,CODCr、TOC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2%和90.7%。  相似文献   

17.
垃圾土的高压缩性、低承载力、不均匀性及组分复杂等特点为深厚垃圾填埋场处治的难点问题。针对某高速公路路基穿越深厚垃圾填埋场的情况,选取处治深度大、工后沉降小、施工速度快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桩)技术处治垃圾填埋场地基;通过布设土压力、位移、沉降、孔隙压力等传感器的路基监测系统,对施工期及完工后的PHC桩及路基的力学行为进行全过程监测。经研究发现:针对厚度达到38.3m、有机质含量5~22%、天然容重13-17kN/m3、压缩模量0.3-5Mpa、黏聚力接近于0、桩间土承载力90-110kPa、具有腐蚀性的垃圾填埋场采用PHC桩处理后,大部分荷载由PHC桩承担,孔隙水压力在100天左右消散,路基最大沉降约80mm,填筑完成127天后路基沉降趋于稳定。由此表明PHC桩技术能显著提升深厚垃圾填埋场的地基承载力。该技术及全过程监测系统综合治理方案可为公路行业处治深厚垃圾填埋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公路路线设计中关于碳排放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受到重视。分析了营运阶段公路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指出公路路线设计的相关参数是影响碳排放量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从公路路线设计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典型车型下车速、曲线纵坡坡度以及两者综合作用下碳排放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对应的碳排放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胡月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7):230-233,246
生物质废物的处理过程会释放相当量的温室气体,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应该采取有效的低碳处理技术,降低处理流程的碳排放。通过厌氧消化,将生物质废物转化为沼气,再提纯后得到高纯度的甲烷,替代化石燃料,可以显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本文基于CM-072-V01方法学,对某一污泥与餐厨垃圾混合厌氧消化项目的碳排放进行了计算,计算了基准线排放值、项目活动排放值、泄漏值和总碳减排量。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的碳减排量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