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出现前所未有的“低迷”,令众多厂家大跌眼镜、手忙脚乱。由于先前对市场判断的不准确,所以令几乎所有厂家由于产能过剩而出现严重库存。而2005年刚刚跨入新年,还没有从猴年车市的失意中缓过神来,鸡年车市一股降价寒流扑面而来,来势之快、来势之猛,叫人始料不及。这就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2005年车市究竟会如何?大家所关心的200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2.
2004年6月,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转机的月份。期待着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和北京国际车展的举办能够成为扭转2004年前五个月车市低迷的乾坤。却传来了有些厂家降价的消息。又一次把汽车销售的严峻现实摆在你面前。这就不能不使人对6月车市的希望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似文献   

3.
森林 《汽车情报》2005,(36):13-17
临近年关岁尾,200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不温不火,平稳发展已成定局。从2005年车市特点已不难看出,在2003年开始显露苗头的汽车买方市场正在加速形成,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了一个转型的时期,市场变数进一步增大,各种相关因素都将影响中国车市今后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在还没有走完2005年的时候,业内人士就已经开始关注2006年的汽车市场发展。2006年车市究竟会怎样?业内人士各抒己见,对新一年车市产生了两种略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礼文 《汽车情报》2004,(18):8-8,13
一边是人头攒动的北京国际车展,一边是门庭冷落的各地车市。这种强烈的反差构成了当前中国车市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望着空荡荡的停车场,握着满是下滑线的销售数据,汽车厂商们连呼看不懂!有人说:2004年的车市就是一个意外,2004年车市远没有达到业内人士的乐观估计,据国家统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正如原先预计的那样,没有出现2004年式的大起大落,而是保持了一个趋缓、平稳的增长态势。今年车市又将何去何从?大家所关心的2006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否火起来,或继续保持平稳上升势头?[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工业在经过2003年的井喷,2004年的震荡之后,迎来了关键发展期的2005年。如果把2005年中国车市比作一出大戏的话,上海车展就是这场戏的序曲。  相似文献   

8.
向阳 《时代汽车》2005,(1):49-51
临近年关岁尾,200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在经历了2002年“井喷”、2003年高歌猛进后,中国车市在2004年忽然打了个“结”,一下子跌入冰点。连续半年多的市场低迷,车价的一落再落,最终几乎摧毁了市场的信心,让车厂和消费者的神经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今年持续低迷已成定局。2004年是中国汽车企业初尝市场严酷滋味的一年,  相似文献   

9.
《汽车导购》2006,(3):88-89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我们对于国内所有的轿车以及主要的MPV和SUV的销量进行了统计,2005年其销量达到313万辆,同比增长了25.7%(如表1所示),在经历了2004年车市“寒流”的冲击之后,2005年车市再次迎来了“暖冬”。  相似文献   

10.
森林 《汽车情报》2005,(10):7-8
预计2005年的中国车市不会像2004年那样大起大落,而是呈现一个缓慢的增长态势。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5年汽车总需求量将达到580万辆,增长12%,其中轿车需求量为275万辆,增长17%。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更趋白热化、表面化。2005年车市这块大蛋糕究竟如何分,将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文龙 《汽车导购》2004,(11):58-59
“降价”是车市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也是消费者购车时最关心的一个话题。车价什么时候还降?我该什么时候出手?谁也不能准确地回答消费者经常提出的这些问题。频繁的降价让中国车市的价格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也让老百姓的生活与汽车越来越近。有人预计2005年年初中高级轿车将率先与国际接轨;有人预计2005年进口车的车价会大跌,并给中国的高级轿车市场带来深刻影响;也有人预计10万元将成为家用轿车最集中的区间。2005年各大汽车生产厂仍然制定了较高的发展目标,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的车市究竟如何?各档次车型会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们从2004年汽车市场的降价趋势上能找到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国内车市的汽车销售在平淡中结束,没有期望中的大降价,也没有太耀眼的“黑马”。虽然2005年的车市表面上是“按兵不动”,但实际上却是“暗藏汹涌”。经销商的优胜劣汰更为激烈,厂家的促销手段更为新鲜,市场上的销售模式也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13.
在过二十多天,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农历春节了。回首充满挑战的2004年,我们感慨万千1200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在经历了2002年“井喷”、2003年高歌猛进后,中国车市在2004年忽然打了个“急刹车”,一下了跌入冰点。连续半年多的市场低迹,车价的一落再落,最终几乎摧毁了市场的信心。这让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神经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今年持续低迷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4.
王福民 《汽车情报》2004,(23):24-24,42
2003年夏天,中汽协会公布的汽车产销上半年统计表时正值“汽车工业踩足油门往前冲!”的热火朝天的形势,对商用车市场(尽管产量占56%)陷入困境,主流媒体谁都没有在意。时过一年,到了2004.年夏天,中汽协会又公布了上半年统计表,如何评价2004年上半年车市呢?笔者认为可用“轿  相似文献   

15.
中国车市在经历了3年的高速增长后,汽车市场的增速今年开始放缓。产能激增、新品迭出、降价不停换来的不再是消费者蓬勃的热情,而是令厂家和经销商毫无办法的持币待购情绪。2004年5月,国内车市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降价狂潮,业界不禁惊呼为车市“黑五月”。  相似文献   

16.
《汽车杂志》2012,(1):60-60
今年48岁的安徽人李峰,被业内誉为汽车营销高手。所到之处,总是能创造奇迹,大家都称他是一员福将。2005年1月,李峰离开北汽福田,加盟奇瑞汽车。在李峰加盟奇瑞之前的2004年,由于国内车市不景气等原因,奇瑞销量严重下滑,处于危急之中。  相似文献   

17.
吴勇 《汽车情报》2004,(17):18-20
如果说2003年我国车市的主旋律是降价的话,2004年,降价依然是我国车市的主旋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4年初以来国内已有20多个品牌的80多种车型有不同程度的降价,一场波澜壮阔的降价狂潮正在席卷全国车市。降价的受益者是汽车消费者,降价告诉人们中国汽车市场日趋成熟,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驶入了买方市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降价也警示汽车厂家的生存。  相似文献   

18.
2005年车市究竟会如何?大家所关心的200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以笔者之见,2005年中国车市将呈现6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05年的车市不温不火地一路走过,当时间的脚步已经跨入新的一年的门槛时,我们似乎没有留下太多深刻的记忆。回望2005年的车市, 没有出现2003年那样“皆大欢喜”的全面飘红,也没有象2004年下半年一样车市凝固得令人窒息。去年整个车市的走向就如同在年初专家和媒体们预测的一样准确,毫无悬念的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年底,这似乎为 2006年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一、政策法规方面2007年对中国的车市、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和中国的消费者来说,都将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中国汽车经历了5年的洗礼,自主品牌不仅没有被"狼",而是"与狼共舞",变得日益强大起来,自主品牌正逐步成为车市的主角。中国汽车经历了5年的洗礼,正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新宠,中国的汽车市场,同样也成为世界汽车交易的主战场,为全球的汽车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