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洋山深水港北侧围垦工程潮流泥沙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完善洋山深水港的各项配套功能,港区北侧将通过围垦工程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围垦工程将引起小洋山岛周围海域潮流及泥沙运动发生变化。为解决开发建设的一系列潮流泥沙技术难题,在充分掌握海域潮流泥沙运动特性的基础上,采用Mike21中的FM三角形网格和动边界技术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研究规划方案建设引起的潮流场变化,计算分析各围垦规划方案引起的潮流变化及泥沙冲淤幅度,论证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对洋山深水港区总体规划所选定的单通道方案同保留颗珠山汉道的汉道方案作比较,从大、小洋山海域自然环境特征及工程建设以来的情况分析,全面说明了单通道方案的优越性与汉道方案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杨海林 《中国港口》2010,(10):57-59
<正>一、工程概况上海洋山港区进港道路B标围堤位于小洋山北面,长581m。B标进港道路、高架桥座落在围海造地形成的陆域上,是港区进出港车辆必经之路,而围堤是洋山进港段北侧边界,是进港道路及高  相似文献   

4.
洋山港颗珠山汊道水域水沙环境及对西港区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个时期的实测水文泥沙、地形资料分析了洋山港颗珠山汊道水域的水沙特征和地形冲淤变化,并论述了其对西港区建设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颗珠山汊道的涨、落潮主流存在分歧,涨潮主流位于颗珠山一侧,落潮主流偏向蒋公柱一侧,在一个全潮过程中落潮流占主要优势;颗珠山汉道对主通道的分流作用也日趋加强;目前颗珠山汊道处于一个发展比较缓慢而相对稳定的过程中;颗珠山汉道地形变化总体表现出冲刷形势;颗珠山汉道对缓解东口门的泄流、对西港区水深保持微冲状态以及对北港区水深的维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地缘上拥有洋山、泗礁、绿华及嵊山枸杞四大港区的浙江嵊泗近日披露了“小洋山综合开发规划”。根据已编制上报的这一规划,沪浙两地将联手投资60亿元,对小洋山北侧的海域进行大规模围垦开发。通过吹泥抛填,将现有洋山深水港区与东面的3个小岛连成一体,长出15平方公里的陆地。在向东南方向扩展的人造陆地上,不仅进一步扩大洋山港区的外延,同时将布局包括新的集装箱泊位、生产及生活辅助设施、港口支持系统等,形成集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海洋科研基地、发电养殖、旅游休闲等为一体新的港城内涵,嵊泗将以此为起点,加快开发建设,确立洋山“深…  相似文献   

6.
在地缘上拥有洋山、泗礁、绿华及嵊山枸杞四大港区的浙江嵊泗近日披露了“小洋山综合开发规划”。根据已编制上报的这一规划,沪浙两地将联手投资60亿元,对小洋山北侧的海域进行大规模围垦开发。通过吹泥抛填,将现有洋山深水港区与东面的3个小岛连成一体,长出15平方公里的陆地。在向东南方向扩展的人造陆地上,不仅进一步扩大洋山港区的外延,同时将布局包括新的集装箱泊位、生产及生活辅助设施、港口支持系统等,形成集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海洋科研基地、发电养殖、旅游休闲等为一体新的港城内涵,嵊泗将以此为起点,加快开发建设,确立洋山“深水外港”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庄骅 《水运工程》2014,(4):80-85
洋山深水港是我国首个海岛型大港,辟建在以小洋山为主体的北岛链上,与其隔水相遥的是以大洋山为主体的南岛链,两岛链合围成一平面上呈漏斗状海域,斗口西张,直对悬沙浓度极高的杭州湾。为了获取足够的港区陆域和顺直岸线,工程封堵了北岛链的3个汊道,陆联诸岛,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环境。本文根据大量伴随工程进行的水文和地形观测资料,以洋山海域所处特殊环境为基础,从堵汊工程前后进出海域的潮致环流的作用以及港区主通道流场结构的变化等,阐明不同工程期对海域水沙运动和海床冲淤的影响,并据此推断,调整洋山深水港最初建港方案,保存颗珠山汊道的畅通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洋山深水港生产营运需要,有关部门希望保留颗珠山—蒋公柱潮流汊道,这与总体规划布置不一致。为此需进行深水港西港区岸线功能规划调整研究。考虑到汊道的颗珠山一侧潮流具有岬角绕流型特点,而蒋公柱一侧有岬角环抱型特点;在此认识基础上针对多种岸线方案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岸线优化方案后,可以保持甚至改善汊道内和已建港区潮流条件。从水流角度看,采取合理的岸线布置和适当的工程措施后,保留和开发利用颗珠山—蒋公柱潮流汊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底质泥沙的分布与变化特征,对四期工程近海区开展了柱状取样工作。沉积物柱状取样工作分析结果表明,四期工程水域共有4种沉积类型,即砂质粉砂、砂-粉砂-粘土、粉砂和粘土质粉砂,其中粉砂占全部样品的66%,其次是砂质粉砂占21.74%。工程水域沉积物中值粒径在0.085~0.049 1 mm变化,平均为0.028 mm;柱状样各层粒径比较,表层物质最细,平均中值为0.026 mm,自上而下依次增大;与已建成的港区水域相比,四期工程水域底质表层泥沙略粗于大、小洋山通道水域,分选程度略好于大、小洋山通道水域,物质组成基本相同,仅粉砂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10.
冯国臣 《中国港口》2005,(10):57-57,9
为适应上海外高桥集装箱码头五期和大、小洋山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2005年年底投产,上海东华集装箱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在紧靠外高桥港区的凌桥地区新建了一处兼有修箱和堆存功能的大型集装箱堆场。在总面积为150m×500m的堆场上设置了由上海和平发展起重设备厂有限公司制造的适用于  相似文献   

11.
通过潮流物理模型试验和泥沙回淤计算,分析研究二期港池向西至颗珠山深槽间浅滩挖通对一、二期工程港区的减淤作用.以及一、二期港池拓宽300 m对一、二期工程港区的减淤影响.试验、计算结果表明:西部浅段开挖势在丛行;港池加宽300 m减淤作用不大;为求整体经济效益合理,应该辅以整治工程措施;预报与实测回淤量值比较,预报值仅偏大约10%,两者基本一致,说明预报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12.
洋山港建设时期海域通道冲淤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山深水港区是由大、小洋山南、北两支岛链组成,形成东窄西宽面向杭州湾开口的喇叭状水域,文章结合洋山港建设以来现场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了1998~2007年洋山海域通道内地形冲淤演变情况,将洋山港通道内地形变化特征概括为:随着边界的变化,地形冲淤调整迅速;南北格局呈现出"南淤北冲"的规律;长时间尺度来看,近期地形总体趋于相对平衡,略有冲刷;短时间上看,年内冲淤变化大。为洋山港港区进一步的规划方案论证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门岛5万吨级煤码头工程潮流泥沙数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敬云  李文丹 《水道港口》2007,28(6):397-402
使用TK-2D软件对小门岛5万吨级煤码头工程进行了研究,对港池开挖后的流速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泥沙回淤强度进行了预报。研究结果表明:(1)大、小门岛围垦工程及5万吨级煤码头港区开挖工程实施后,与现状情况相比,小门水道及开挖区涨、落潮流速普遍增加;(2)在大、小门岛围垦工程基础上5万吨级煤码头港区开挖后,与大、小门岛围垦工程情况相比,小门水道及开挖区涨、落潮流速减小;(3)港区开挖后,泥沙淤积不严重,开挖后水深能够维持住。  相似文献   

14.
阎新兴  贾彬 《水道港口》2005,26(4):212-217
依据沉积物取样分析结果及有关资料的分析,对港区阶段强淤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港区后方的小洋山~镬盖塘汊道封堵对地形演变的影响,主要限于码头前沿的局部范围,其地形的稳定性主要受控于主通道的水流状况,工程竣工后,主通道的涨、落潮量及水体含沙量应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上海洋山深水港的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平台,结合港区所在小洋山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通过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在服务港口的同时,发展洋山深水港旅游产业,不仅展示新世纪东方大港的形象.宣传海洋文化,使人们增强海洋意识,也是港口工业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洋山深水港工程这一特大型水工项目,是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工程,其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洋山深水港工程分港、城、桥三大块,东海大桥是港口与大陆连接的唯一通道。东海大桥始于南汇芦潮港,经过大、小乌龟岛、颗珠山岛,到达小洋山,全长31km,跨海段25km。  相似文献   

17.
<正> 举世瞩目的洋山深水港建设已拉开序幕,而且日前发布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把洋山深水港建设作为今后五年上海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作为上海港的教育单位——上海港技工学校以高昂的热情积极参与深水港建设,特为小洋山举办技校生班,把今日的渔民子女培养成今后的码头工人。2月26日,该校在小洋山现场招生,记者随校领导踏上了小洋山岛。  相似文献   

18.
新通海沙围垦工程是长江口综合整治重要组合部分,本文根据1998-2015年的实测地形资料,分阶段细致阐述了苏通大桥桥区河段围垦前后的河床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段河床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对苏通大桥安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新通海沙围垦工程使桥区河床边界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对大桥北引桥墩及北侧主墩冲刷产生影响,对南侧主桥墩及南引桥墩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9.
庄骅 《水道港口》2001,22(3):138-140
对上海洋港区 2 0 0 0 - 0 1~ 2 0 0 1- 0 1固定断面实测水深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该海区夏秋季冲刷 ,冬春季淤积 ,全年冲淤平衡略有淤积。根据对实测资料的整理分析 ,进一步提出了封堵小洋山~镬盖塘汊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洋山港四期工程水域属非正规浅海半日潮,总体上呈现出冲刷的态势,受四期工程西侧导流堤的修建,西侧断面冲刷幅度较大,年冲刷量大约为0.7m,再向东逐渐减小,东侧断面基本不冲不淤。颗珠山汊道的落潮作用,对四期港区水域水深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