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分析路基不均匀沉降成因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的路基不均匀沉降处治措施的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土工格室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方法。通过对土工格室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机理分析及实体工程研究,表明土工格室复合体限制了周围土体的侧向变形,减小了路堤本身的压缩变形,是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桥头引道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是引起桥头跳车重要原因,文章分析了路桥过渡段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成因,并就如何消除桥头引道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对水泥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机理分析,提出了横向填挖交界路基不均匀沉降曲线方程,同时把路面结构等效为后地基上的弹性地基梁,推导出横向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各结构层产生的弯拉应力计算公式,并分析不均匀沉降指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老路基结合处不均匀沉降产生纵向裂缝的施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沈大路改扩建工程新老路基结合处施工中应用的一些防止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技术和工艺,通过严格施工,工艺的控制,达到了防止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目的。有效地控制了新老路基结合处不均匀沉降产生的纵向裂缝。  相似文献   

5.
不均匀沉降限值标准直接影响着路桥过渡段的处治费用和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基于大量调查,归纳出三种不均匀沉降类型及两种简化模型,并建立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限值标准,这对于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沈大路改扩建工程新老路基结合处施工中应用的一些防止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技术和工艺,通过严格施工,工艺的控制,达到了防止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目的,有效地控制了新老路基结合处不均匀沉降产生的纵向裂缝.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公路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我国目前的公路建设现状来看,路基不均匀沉降已经成为了工程中的主要问题,路基不均匀沉降会给公路的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导致路面损毁,从而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路基土中的水引起的。通过对路基土中的水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防治水害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建议,在未来公路的建设中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路基加宽工程中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会使路面结构受力状态发生显著变化,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将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转换为结构层底脱空,并进行多种不同脱空深度下路面结构的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沈大高速公路路基加宽容许工后不均匀沉降差应在1.7cm以内,不均匀沉降坡比不大于0.43%时,沥青路面不产生结构性破坏.不均匀沉降坡比可以作为地基处理的指标要求,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下通道开挖不可避免会对城市道路路面造成不良影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通道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不均匀沉降而引起路面结构较大的附加应力.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地下通道开挖的不均匀沉降量、不均匀沉降和路面自身结构参数对路面结构水平附加应力的影响,得出水平附加应力随各影响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控制沉降量从而减小对沥青路面不良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不均匀区域沉降的特点,将客运专线线下基础沉降量分为工程沉降量和区域沉降量,建立不均匀区域沉降模型,并将区域沉降从总沉降量中剔除,准确反映出真实的工程沉降量。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土工格室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应用土工格室柔性结构处治太古公路 半填半挖路段不均匀沉降病害的工程实践.现场检测和长期观测结果表明:采用土工格室加固后的路基回弹模量提高一倍以上,填挖交界处路基沉降无突变,呈平缓过渡形式,最大工后沉降仅18mm,说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路基不均匀沉降,处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公路工程中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不仅是设计人员面临重大问题同时也是施工人员面临主要问题,针对我国公路工程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危害进行了土工格栅进行加筋处理、压力灌浆法、强夯法分析,最后提出路基不均匀沉降防治措施,为道路设计及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土地基上道路桥梁施工不均匀沉降防治思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土地基上道路桥梁施工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道路桥梁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措施,旨在不断提高我国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养护标准,建立路面沉降模型.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坡度控制在0.47%以内,不会影响路面功能性和行车舒适性,并以此指标作为高速公路的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取路面激励波长60m,根据模型计算的不均匀沉降的限值为14.1cm.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直接影响列车的动力特性.本文建立了车辆轨道路基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沉降区车体振动、轮轨力、钢轨加速度和轨道板加速度等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在车辆动力响应和轨道动力响应中,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受路基不均匀沉降影响最为明显,且最有规律可循.将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作为输入量,基于RBF神经网络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弦长和幅值进行识别,通过网络逼近性能和输出结果的训练不断优化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可得预测效果误差小于2%,可用于路基不均匀沉降的识别.  相似文献   

16.
路基差异沉降引起的路表附加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产生破坏情况,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的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面附加应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过路构造物台背处差异沉降对路面受力状态的影响,并对台背处差异沉降的允许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沪宁高铁某站场改建工程为背景,为研究不同刚度桩型加固区之间产生的不均匀沉降规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改变桩的刚度分析其对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C桩加固区与搅拌桩加固区间存在较大沉降差,可将过渡段路基面不均匀沉降形式简化为两个相切的半余弦,余弦半径约为15m,增大桩的弹性模量对改变不均匀变形...  相似文献   

18.
结合注浆法成功处理邢台市山区部分高填路堤不均匀沉降的实例,就注浆法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案、施工要点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注浆法处理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土工格室在太古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病害处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土工格室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应用土工格室柔性结构处治太古公路.半填半挖路段不均匀沉降病害的工程实践.现场检测和长期观测结果表明:采用土工格室加固后的路基回弹模量提高一倍以上。填挖交界处路基沉降无突变。呈平缓过渡形式。最大工后沉降仅18mm。说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路基不均匀沉降。处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涵洞两端不均匀沉陷成因和表现形式的分析,从中找出沉降规律,为减少或消除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病害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