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前照灯在使用时要有明亮而均匀的照明,以使驾驶员能辨明车前100m左右的路面情况,同时要防眩目,以避免会车时对方驾驶员眩目.  相似文献   

2.
从提高夜间行车安全出发,根据目前广泛应用的列车超速防护技术的发展,利用车载运行线路数据库和高精度测速测距手段,预测列车前方几百米处的线路曲率半径,提出一种控制回转式机车前照灯的方案,介绍了前照灯回转角的计算方法,讨论了测距误差对投光位置的影响,证明测距误差造成的影响处在前照灯回转角度的允差之内。  相似文献   

3.
夜间会车慎用灯 灯光是汽车的眼睛,合理使用灯光不但自己能看清路况,也能使对方车辆安全通行。夜间交会,需距来车150米外变换近光灯。提前变光,主动减速让行,能够感动对方,礼让在先。夜间会车不但要保证左侧交会安全,也要注意右侧自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另外,防雾灯的黄色光,散射能力极强,也会使对方驾驶员产生眩目,会车时严禁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汽车前照灯检测技术发展进行了概述,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目前各大汽车检测站普遍采用先进的CCD成像技术和DSP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汽车前照灯远近光的检测,从而达到汽车前照灯的自动跟踪光轴、发光强度、远光中心坐  相似文献   

5.
汽车前照灯随动转向控制系统边界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有汽车前照灯随动转向规律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前照灯随动转向过程中4个阶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必须解决的2个重要边界条件;得出了边界条件可计算的解析式,为定量求解边界值,实现汽车前照灯随动转向智能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汽车前照灯的检测是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站的一项重要检测项目。根据检测仪的检定方法及原理,其校准器的通常安装方法,很难控制垂线与导轨的角度误差。作者通过实践,利用平行四边形原理,找到了一种减少汽车前照灯检测校仪准器安装位置误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汽车前照灯常用的卤钨光源难以解决的车辆前照灯久用光度衰减的问题,介绍放电型前照灯的组成、工作原理,放电型前照灯的使用与维修注意事项,放电型前照灯控制单元配置及调零方法,并对氙气灯与卤素灯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起步前要检查前照灯、后尾灯、转向灯、制动灯工作情况,在灯光和线路出现故障时不要带病出车。起步前开启近光灯,调整好后视镜的倾角,以使后面行驶的汽车大灯照射后视镜而感到不眩目为宜;在看清路面的情况下缓慢起步。在将车从车库或巷道里倒出时,要掌握“慢”与“稳”,不要急躁倒快车。  相似文献   

9.
前照灯智能化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汽车照明技术已逐渐发展成能根据具体的驾驶环境适时地进行全自动光照亮度调节控制的智能化自适应照明系统(AFS)。介绍了前照灯自动光轴调整装置与可变配光机构的关系,电控可变配光的原理以厦AFS的研究与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汽车隐蔽式前照灯特点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其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维护措施等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11.
汽车前照灯的安全性能检验及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汽车前照灯的检验意义及有关国家标准 ,分析了现行的检验手段和方法 ,针对检验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客车在上下坡等车身发生俯仰动作时,前照灯照射距离发生变化的问题,对客车前照灯自动俯仰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客车前照灯自动俯仰控制规律,以此规律为依据,基于DSP设计了硬件电路并完成了程序编写,经实验调试,证明可以实现客车前照灯的自动俯仰控制。  相似文献   

13.
凹形竖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平直路段和凹形竖曲线路段眩光、驾驶人视线与防眩板高度的关系,考虑凹形竖曲线路段半径、汽车前照灯高度、驾驶人视线高度、路段横断面结构和中央分隔带宽度等参数,提出了凹形竖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计算方法.以京化高速公路防眩板设计高度为例进行实例验证,并将计算结果与《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规定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汽车前照灯的灯距为120 m,凹形竖曲线路段半径在12 000~32 000 m时,按照现有规范,防眩板设计高度为1.712m,按照提出的方法,防眩板最小设计高度为1.720 m,防眩板最大设计高度为1.800m.  相似文献   

14.
《交通标准化》2009,(12):97-97
近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组织、委托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持的“汽车前照灯校准器检定方法的研究”项目鉴定会召开。通过鉴定委员会讨论,该项目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介绍了图象处理技术的原理、数字模型、程序设计结构及实现过程,并详细叙述了该项技术在“TXD-1型汽车前照杰检测仪”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GB 7258已经修订完成,2004版的前照灯条款较1997年版有两个变化,即安装位置和照射位置,这些变化对于诸多整车或灯具企业的影响巨大,为此应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安装位置做出明确的说明,以利于标准的贯彻和实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可缩回式前照灯特点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其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维护措施等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18.
保证夜间停车视距的公路平、竖曲线半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夜间的交通事故率及其危害性都远高于白天,一个重要原因是夜间停车视距不足。为了满足夜间汽车停车视距的需要,保障行车安全,根据汽车前灯散射角、高度和仰角,计算出满足汽车夜间停车视距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满足汽车夜间停车视距的最小平、竖曲线半径均大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要求的极限最小半径,某些情况下甚至大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要求的一般最小半径。就此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供公路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夜间的交通事故率及其危害性都远高于白天,一个重要原因是夜间停车视距不足.为了满足夜间汽车停车视距的需要,保障行车安全,根据汽车前灯散射角、高度和仰角,计算出满足汽车夜间停车视距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满足汽车夜间停车视距的最小平、竖曲线半径均大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要求的极限最小半径,某些情况下甚至大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要求的一般最小半径.就此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供公路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据2002年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在导致死亡的所有交通事故中,40%以上都发生在夜间,尽管夜间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数量要比白天少80%。这样的结果并不让人惊讶,科学研究证明,驾驶员在驾车时所获得的有关交通状况的信息中,90%依靠视觉器官,而在夜间由于能见度降低,眼睛的视觉功能会降低至4%。如果夜间驾车相对行驶时不互闭远光灯,对双方驾驶员造成的强光刺激就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能互控会车时远近光灯的新技术能使相对行驶的车辆在相距150米以内时,只要有一方主动打近光灯,被动方也能自动由远光灯切换成近光灯。相会后,被动方则自动恢复远光灯,彻底解决了光污染,避免了对双方驾驶员的强光干扰,从而改变了很多驾驶员会车不愿变光的陋习,提高了夜间驾车的安全系数。让我们来看几个浓雾天汽车连环追尾相撞的典型案例——2003年3月14日,意大利发生了一起250辆汽车连环相撞的特大交通事故,14死85伤 ;2002年11月4日,洛杉矶某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200辆汽车连环相撞的特大交通事故,造成40多人受伤;2003年1月13日,京沈高速公路发生严重连环车祸,3死10余伤;2003年4月5日,济青高速发生80余车连环相撞的特大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