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我国大多数的中重型载重汽车上,现仍采用鼓式制动器,其制动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在自由状态时必须保持一个间隙,即制动蹄边间隙。此间隙值太小,会产生制动"扒紧",使制动鼓发热,间隙值过大又会使汽车制动反映时间过长,产生制动迟缓,影响行车安全。随着汽车行驶里程增加和制动蹄摩擦片的磨损,该间隙值会不断的增大,而且如果同一轴上的车轮制动间隙不等,还会造成汽车制动跑偏。所以,在汽车维护修理中,需要经常对制动蹄片间隙进行调整。安装传统制动调节臂车型的蹄边间隙都是手动调整的,不仅调整繁  相似文献   

2.
王巍 《汽车技术》1994,(8):50-52
根据汽车制动器的工作条件和磨损性质,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预测汽车制动器的使用寿命。通过理论计算,认为制动器制动衬片宽,制动鼓直径大,均能延长制动器工作期限;在使用中,汽车载货质量大,行驶速度高均将加速制动器间隙的增长,缩短其工作期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意大利阿斯特拉BM304F型自卸汽车制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自调螺钉组件、手制动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制动蹄片与制动鼓间隙的调整方法。这种制动器在设计上别具一格,通常被称为全浮、自动、自调、平衡式制动器。  相似文献   

4.
王军  李志远 《汽车维修》2006,(12):38-39
在汽车使用过程中,车轮制动器的主要部件制动鼓和制动蹄片会产生拉痕、沟槽、失圆等不同情形的磨损,从而使这对摩擦副的配合间隙失准,导致汽车的制动效能下降。因此,当间隙和磨损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对制动鼓和制动蹄片进行镗削。下面介绍T8360B型制动鼓镗床的结构及使用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5.
使用北京牌农用车用户反映,需在制动鼓上开一孔,便于检查制动鼓与制动蹄之间的间隙,以便达到良好的制动效能。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如下: 现在我厂四轮农用车所使用的制动器全部是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这种制动器的制动蹄在制动过程中不是绕一固定支点运动,而是制动蹄悬浮在制动器中,在制动  相似文献   

6.
汽车车轮制动器制动效能的好坏,在气路(或油路)系统工作正常的情况下,颇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动鼓与制动摩擦片的接触面积。在保养修理过程中光磨出合理的制动摩擦片外圆和调整出适当的制动鼓与制动摩擦片之间的间隙,就可以得到理想的接触面积,保证持久的制动效能。若使制动鼓和制动摩擦片的两个圆弧面完全接触,必须保证两个圆弧面具有相重合的圆心和相等的半径。为了保证制动鼓与制动摩擦片最大程度的接触,制动摩擦片的外圆就应按照制动鼓的内径尺寸进行光磨。为了选择合理的动制鼓与制动摩擦片之间的间隙,首先将制动鼓和制动摩擦片假想为两  相似文献   

7.
提起制动间隙,大家都知道这是指制动摩擦片与制动鼓(盘)在未作用前的间隙。制动间隙的大小对制动踏板的作用行程有最直接的影响。制动间隙过小,容易引起制动器过热、制动过于敏感……等缺陷;制动间隙过大,则会造成制动踏板作用行程增大,有可能出现“多脚制动”,使制动安全系数下降。因此,在汽车制动系统维修中都非常重视制动间隙的正确调整和选择。  相似文献   

8.
汽车车轮制动器在使用过程中其摩擦衬片会不断磨损,使摩擦副之间的间隙变大,导致制动踏板行程变大,影响制动性能,所以必须要求该间隙始终保持某一适当值,通常需要车轮使用者不断地调整制动器,这给使用带来了不便。目前,一些厂家的制动器采用了制动器间隙自动调节装置,实现了间隙的自动调节。下面分别介绍两种常用、简单而有效的鼓式与盘式制动器的间隙自动调节装置及其工作原理。鼓式制动器由制动鼓、制动分泵、制动蹄、回位弹簧及间隙自动调节装置等组成。如图1所示,间隙自动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杆、扇形棘轮及回位弹簧。每个分泵装有活塞、胶碗及弹簧。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在汽车诞生至今的100多年历史中,其制动器始终延用蹄式(鼓式)和盘式两大结构。尽管蹄式制动器为了改善其制动性能,也发展了多种型式,但都无法克服传统制动器存在的摩擦接触面小、性能差、功耗大、制动鼓失圆变形、需要经常调整间隙、制动时容易跑偏等缺点。 为彻底改变传统跨式制动器存在的先天性技术缺陷,浙江万利(集团)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建中先生经多年研究,发明了环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传统汽车制动方式是采用在车轮上安装机械式摩擦制动器。但这种摩擦式车轮制动器存在一个重大缺陷:频繁或长时间制动会造成制动鼓(盘)和摩擦衬片过热,导致制动效能衰退, 甚至制动失效,从而引起重大交通事故。这个问题对城市公交车和常年行驶在山区的载货  相似文献   

11.
斯太尔1491型汽车在行驶中频繁使用制动时往往易产生制动拖滞等故障.此时,制动踏板虽已抬起,但制动器的摩擦片与制动鼓仍在触擦,有时又好像有异物卡入制动器,造成汽车起步困难,行驶无力.用手触摸制动鼓,有严重烫手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陈雷 《城市车辆》2009,(8):56-58
为了保证车辆的制动性能,汽车制造商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制动器,目前最为典型的有S凸轮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人们为了解决制动系统的制动间隙因制动系统的不断磨损而加大的问题,又发了明制动间隙自动调节器,S凸轮鼓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以下简称ASA)就是其中一种。ASA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其对汽车制动性能保证的高可靠性,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自从汽车问世以来,汽车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而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的重要方面。随着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影响车辆制动性能的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使得车辆制动更加高效和智能,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一、汽车制动简介汽车制动原理是将汽车的动能通过制动摩擦片与制动盘或制动鼓摩擦转换成热能。汽车制动系统主要由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器等部分组成,常见的制动器主要有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鼓式  相似文献   

14.
1.制动蹄衬片的磨损制动蹄村片的使用限值为:其厚度不小于1mm,铆钉距衬片表面的高度不小于0.6mm。当衬片磨损过甚而超过限值时,其铆钉直接与制动鼓或制动盘发生摩擦.相对产生高速切削运动。现代汽车一些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块上,不用铆灯固定衬片,而是采用高强粘度的粘合剂来粘合制动衬片。汽车在行驶中,制动器的使用次数愈频繁,制动蹄衬片的磨损就愈快。当发生衬片的磨损超过限值时,将造成制动鼓或制动盘的损坏,致使制动性能下降,甚至使汽车完全失去制动性能。2制动蹄衬片磨损报警装置在汽车行驶中制动器的使用是随机的,使用次…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介绍一种用于S凸轮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通过对其性能特点、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的分析、阐述,提出了正确使用、维修的要点、注意事项,以及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车辆制动鼓和制动蹄片之间的间隙大小,直接影响着制动器起作用的时机和制动性能。车辆使用中,随着制动蹄片的磨损,制动间隙会随之增大,从而导致增大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造成制动效能降低,并引起异响和产生抖动。如果同轴两侧制动器的间隙因磨损不均而不一致,还可能出现制动跑偏。所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保持制动间隙稳定不变是至关重要的,而要达到此目的的办法是人工调整或自动调整制动间隙。  相似文献   

16.
解放CA10B、CA14I、东风EQ140型等汽车轮毂的轴承座磨损过甚,取下轮毂时,轴承外圈会从轮毂轴承座上往下掉,即使配用新轴承,其外圈也不易在轮毂轴承座上牢固安置,甚至因外圈松旷致使车轮工作异常,并危及行车安全。 导致轮毂轴承外圈松旷,其原因是轮毂轴承座磨损过甚,轴承外圈与与轮毂轴承座的配合间隙增大,导致制动的忽软忽硬,除影响制动效果外,还易加剧轴承的磨损与烧蚀。此外,还会使制动鼓与制动器底板间出现间隙,并且在行车时制动鼓会出现轴  相似文献   

17.
(上接2001年第3期) 3.9制动器的调整 制动器的调整,既要确保摩托车能迅速可靠地制动,又要确保在放松制动时,制动器能迅速彻底回位,车轮无拖滞现象.因此,无论是盘式,还是鼓式制动器,均要定期调整块盘(或蹄鼓)之间的间隙至规定要求,间隙过大、过小均是不合适的.间隙过大,需提前制动,增加制动力,延长制动时间,不但使制动距离增加,而且油耗也会增加;间隙过小,要多耗部分燃料,克服摩擦阻力,使油耗增加,更为严重的是在不需制动时,由于间隙太小,有可能产生局部摩擦,亦即拖滞现象,增大行驶阻力,使油耗迅速升高.  相似文献   

18.
早期的汽车采用的是与四轮马车相同的轮胎制动器,利用一个长杠杆把一块摩擦衬垫压紧轮胎来制动。1889年德国的戴姆勒把制动鼓装在后轮上,再绕上钢缆而成为制动装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追求汽车动力性和舒适性的同时,对汽车安全性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其中对汽车的制动安全尤其重视。因为良好的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行驶的基本保障,传统汽车制动方式是在车轮上安装机械式摩擦制动器,但频繁或长时间制动会造成制动鼓(盘)和摩擦衬片(制动衬片)过热,导致制动效能衰退.甚至制动失效,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种汽车轮内叶轮式磁流变液制动器,推导出该制动器的制动力矩计算方法,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仿真模型,分析了制动器结构参数对制动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叶轮式磁流变液制动器工作模式为剪切与流动的混合模式,其制动力矩与磁感应强度呈现对数变化规律,与工作间隙呈现负指数变化规律;叶片的径向尺寸、叶片数量和叶片厚度对制动力矩都有较大影响。所设计的汽车磁流变液制动器能够满足一般小型汽车的制动力矩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