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温拌剂对沥青的热储存性的影响,文章选取Sasobit和Evotherm 3G两种温拌剂加入到70号沥青中制备温拌沥青,通过试管离析试验、软化点试验和DSR试验分析了温拌沥青的热储存性。试验结果表明:Sasobit温拌沥青的软化点差值均小于规范限定值,Sasobit温拌沥青不存在离析现象,Evotherm 3G温拌沥青的软化点在规范限定值附近存在离析倾向性,Evotherm 3G温拌剂掺量对离析影响较小;Sasobit温拌沥青的值小于Evotherm 3G温拌沥青,且两种温拌沥青的值均随温拌剂掺量的增大而呈减小趋势;综合离析软化点试验及DSR试验,Sasobit温拌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要优于Evotherm 3G温拌沥青。推荐将||作为评价沥青热储存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采用龙孚温拌剂和Sasobit温拌剂制备温拌改性沥青,将其应用于AC-16C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击实试验评价该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温拌剂掺量与最佳成型温度.结果 表明: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能够节能减排,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意义.通过线性回归方程得出温拌沥青混合料在目标空隙率下的最佳成型温度和最佳温拌剂掺量,对温拌剂在...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低温下沥青混合料的施工特点,分析了应用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思路及作用。通过对不同温拌剂作用原理及效果的分析,探究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在验证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前提下,以控制温拌剂质量、验证沥青性能、保证施工温度等为技术措施,保障温拌剂在路面施工中的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分析了投料顺序、温拌剂类型与掺量以及粉胶比对温拌沥青胶浆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粉与温拌剂的添加顺序对温拌沥青胶浆的流变性能基本没有影响;SBS改性沥青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表现出与基质沥青相反的粘弹性规律;Sasobit温拌剂增加了温拌沥青胶浆弹性成分比例,且不同掺量对胶浆流变性能影响不大,3G温拌剂则对胶浆流变性能影响较小;随着粉胶比的增大,温拌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与感温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温拌阻燃橡胶沥青最佳制备方案,文章基于三大指标试验、氧指数试验及布氏旋转黏度试验,探究温拌剂、阻燃剂掺量及拌和工艺对温拌阻燃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拌剂、阻燃剂掺量对温拌阻燃沥青性能的影响显著,温拌剂为3%、阻燃剂为6%、拌和速率为4 000 r/min时,温拌阻燃沥青性能最佳,其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及工作性...  相似文献   

6.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非常接近于热拌沥青混合料,在低碳交通的新理念下,温拌沥青混合料体现了它低排放、低污染的优点,本文基于两种温拌添加剂(固、液各一种),采用空隙率等效和压实特性对其降温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温拌材料具有不同程度的降温效果,对混合料性能也有一定影响。相关研究方法可为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提供借鉴。采用两种温拌剂进行了现场实施,应用结果表明,固体类温拌剂更适合高寒地区沥青路面工程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最低施工温度。  相似文献   

7.
《交通节能与环保》2015,11(1):23-27
<正>编者温拌沥青混合料是近年提出并被引起各国重视的新型沥青混合料,其拌和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冷拌(常温)沥青混合料之间,路用性能达到或接近热拌沥青混合料,排放大幅减少,热老化得以缓解。近年来,基于表面活性剂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温拌工艺历经了乳化沥青法、浓缩液法,到目前已进入成品温拌沥青时代。2009年北京市政路桥集团研发了在沥青生产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制成"成品温拌沥青"代替常规  相似文献   

8.
文章为探究不同温拌剂对橡胶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选用Aspha-min、Sasobit及EWMA-1三种不同类型的温拌剂掺入到橡胶改性沥青中,通过布氏黏度试验、DSR试验及BBR试验分析了温拌剂对橡胶沥青的黏度、高温性能及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温拌剂均具有一定的降黏能力,且EWMA-1温拌剂的降黏效果最好,EWMA-1温拌剂橡胶改性沥青的拌和温度为171℃~179℃,压实温度为160.1℃~163.4℃;Saobit温拌剂可提高橡胶沥青的高温性能而劣化其低温性能,不适于北方冬寒地区使用,EWMA-1温拌剂可提升橡胶沥青的低温性能,而Aspha-min温拌剂对橡胶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明确温拌剂对基质沥青的改性机理,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温拌剂掺量时,沥青软化点、针入度、针入度指数和黏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温拌剂对基质沥青高温性能、感温性能和黏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拌剂掺量的增大,沥青的软化点增大,温拌剂的掺入能明显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随着温拌剂掺量的增大,针入度逐渐降低,针入度指数逐渐增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逐渐变好;当温度低于100℃时,增大温拌剂掺量会使沥青黏度增大,而当温度高于100℃时,增大温拌剂掺量反而会使沥青黏度降低。综合考虑,当温拌剂掺量为2%~4%时,沥青的黏温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温拌剂在热拌沥青混合料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文章针对目前典型的两类温拌剂(Sasobit和Evotherm)进行了沥青及其沥青混合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类温拌沥青均满足设计指标,其中,Sasobit温拌组在140℃条件下动力黏度比原样沥青小1.5 Pa·s,薄膜加热试验后Evotherm温拌组抗老化性相比原样组有所改善;车辙试验表明Sasobit温拌组的动稳定度比原样组上升10.8%,具备更好的高温稳定性;Evotherm在弯曲试验中受到影响较小,Sasobit温拌剂对沥青黏度影响较大,不利于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岩沥青改性剂是天然的改性剂,加工合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岩沥青改性剂与普通的沥青改性剂相比造价低,因此岩沥青改性剂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详细介绍了岩沥青改性剂优点,并通过路面实体工程的分析,证明了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和效益优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路面改性剂。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不同路面损坏情况,综合阐述了预防性养护的技术措施,介绍了基于道路性能指数、管理、效益及环境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预防性养护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我国的建筑设备、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均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在公路建设当中,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越来越普及,该技术在操作性、减排、降耗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本文简要分析了温拌技术的几大特点,接着分析了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原理,最后对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工艺原理、配合比设计,并对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工艺过程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工程实践,总结了渗水的形式及检测方法,分析了渗水机理,指出当前评价沥青路面渗水性能的指标—渗水系数的不足,并分析了影响沥青路面渗水系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试验,探讨了Sasobit添加剂对基质沥青三大指标以及运动粘度的影响规律,并与基质沥青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掺加添加剂后,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以及降粘幅度随着掺量增加而增加,延度随掺量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添加温拌剂后,提高了沥青胶结料高温性能,但其低温性能有一定的降低。兼顾性能要求与降粘效果,建议最佳掺量为3%。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在计算体积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比较了试样毛体积相对密度取舍的概率方法,提出了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准确计算沥青混合料三大体积指标的建议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中常用的技术措施,系统介绍了各种预养护的概念和特点,并对几种常用预养护技术进行了比较,并给出了各种预养护技术选用时机和要点。  相似文献   

19.
Prolongation of the service life of pavements requires efficient predic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structural condition and particularly the occurrence and propagation of cracking of the asphalt layer. Although pavement performance prediction has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in the past, models for predicting the cracking probability and for quantifying impacts of associated explanatory factors following pavement treatment, have not been adequately investigated in the past. In this paper the probability of alligator crack initiation following pavement treatments is modeled with the use of genetically optimized Neural Network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represents the actual (observ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of probability of crack initiation and the various design, traffic and weather factor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Data from the Long Term Pavement Performance (LTPP) Data Base and the Specific Pavement Study 5 (SPS-5) are used for model develop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results in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probability of crack initiation following treatment; furthermore it provided inform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rnal factors and cracking probability that can help pavement managers in developing appropriate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温拌混合料的压实特性,利用旋转压实仪(SGC)成型不同温度下的温拌混合料试件,并与热拌混合料试件空隙率与压实曲线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温拌混合料在压实温度为145℃时能满足相应的空隙率要求,并且能够达到与热拌混合料相同的压实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