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试验,分析和研究了焊条药皮组分对高纤维素型焊条的碳化的影响,并研究和应用了能提高高纤维素型焊条抗碳性能的几种新物质。  相似文献   

2.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针对以往研究轨道结构模型被过于简化的问题,通过对轨道模型细化分层,建立了具有双层轨道结构的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高速线路缓和曲线线型,即三次曲线、线性变化、正弦曲线、余弦曲线四种线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列车经过线性变化型缓和曲线时的动态响应波动最明显,正弦型次之,三次抛物型最小.因此建议优先采用三次抛物型缓和曲线.  相似文献   

3.
将3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以高脂饲料喂养;用药组,以相似高脂饲料喂养,同时神阙穴敷以温里健脾药袋;正常组,以常规饲料喂养。30d后,用旋转筒式粘度计,体外血栓形成仪及酶法测定以上实验动物血液的高切变率(200s-1)粘度,低切变率(40s-1)粘度,体外血栓及血清血脂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温里健脾药袋能降低血液粘度(P<0.05);减低体外血栓指数(P<0.01);降低血清总胆固醇量(P<0.01).提示温里健脾药袋具有活血化瘀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对话型模糊多目标规划方法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话型方法中隶属函数和模型的构造;调整满意解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可能性理论求解模糊多目标规划的对话型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自制齐墩果酸纳米粒(OPTN)与自制肝素钠纳米粒(HPTN)联用后对肝癌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并通过对比单独用药的结果,研究两药联用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以香豆素6和曙红为标记物,考察人肝癌细胞HepG2和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HCa-F对两种纳米粒的摄取情况,利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两药合用对HepG2的协同抑制作用以及细胞凋亡情况。体内通过测定肿瘤抑制率和苏木精&曙红染色(H&E)法评估两药合用后的抗肿瘤效果。结果经过4h的孵育,在HepG2细胞和HCa-F细胞里均能观测到纳米粒发出的荧光,表明包载药物和荧光标记物的纳米粒能被两种细胞摄取;OPTN与HPTN联用能协同抑制肝癌细胞的活性;体内试验结果表明两药联用后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结论 OPTN与HPTN联用后能产生协同作用,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及肝癌实体瘤的生长,作用明显强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6.
WebGIS中三层结构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寻找一种适合民航运输行业特点的GIS建设方案,在比较了几种GIS设计方案,分析了WebGIS的特点,对目前三种主要的WebGIS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最终选择了三层结构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作为实现民航运输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从逻辑结构和功能结构两方面,对三层结构模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简要介绍了三层结构模型在民航运输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具体实现。通过实践,尽管还存在一些缺点有待克服,但三层结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WebGIS所具有的维护少,操作简便,客户端要求低,可以较好平衡负载等特点,使它成为一种理想的、适合民航运输业用户分散、数量众多、数据量大等特点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车辆在多车道分流区的跟驰换道行为,将强制性换道划分为激进型和保守型.在考虑驾驶员换道需求与空间位置关系的基础上,量化两种强制性换道行为的转换条件,并给出车辆强制性换道规则;对跟驰模型中的减速度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多车道下分流车辆的跟驰换道模型;采用实际数据标定模型中关键参数,并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分流车辆的横向空间分布对交通流的干扰具有显著性影响;当分流车辆集中在最左侧车道时,中间2车道的运行速度波动明显,折减量最大时达到51.4%,恢复稳定所需时间更多;通过 4组实验场景发现,分流车辆的合理空间分布对交通流运行速度有较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以直线电机作为执行器的馈能型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复杂与效果差等问题, 结合变压充电控制原理与方法, 提出一种利用单相等效模型求解充电电压的方法, 设计了馈能型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用于控制直线电机式馈能执行器; 建立了1/2车4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和变压充电控制直线电机模型, 采用LQG控制策略求解理想馈能阻尼力; 将联接有整流桥的直线电机理论模型等效为单相电机模型, 计算了电机单相等效模型反电动势、电磁推力系数、电阻与电感参数; 采用充电电压求解控制器, 以悬架相对速度和理想馈能阻尼力作为输入求解实际充电电压, 进而实现执行器馈能控制; 以被动悬架和理想半主动悬架作为比较对象, 分析了馈能型半主动悬架性能与馈能效果。分析结果表明: 与被动悬架相比, 馈能型半主动悬架与理想半主动悬架的综合性能指标分别减小38.97%和45.42%, 前后悬架实际馈能阻尼力与理想馈能阻尼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7 4和0.976 8, 并且前后悬架振动能量的56.7%和62.1%被回收进蓄电池中, 因此, 采用基于单相等效模型与变压充电方法控制的馈能型半主动悬架能够回收大部分悬架振动能量和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9.
海绵型道路有着出色的排水能力,在雨天时能较显著地提高交通安全,然而其排水设计应与道路几何设计协同考虑。基于海绵型道路路表渗流与产流的规律,建立了二维与三维路面渗流模型。模拟后的结果表明排水情况与车道数为负相关;在车道数增加的情况下,排水功能与横坡为正相关;若横坡坡度相同,纵坡的增加会延长排水路线,导致排水性能变差。基于海绵型道路排水功能保证,对海绵型道路横断面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传统基于后悔理论的交通行为模型对异质性考虑不充分,对真实选择行为的解释存在不足.本文利用韦伯比率,考虑出行者对各方式属性变量感知的异质性,对经典随机后悔最小化模型进行改进,分别建立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经典随机后悔最小化和改进经典随机后悔最小化的选择模型;以网约车选择行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改进模型效果.结果表明:3种模型参数标定结果具有一致性,改进模型的拟合优度(0.271)和命中率(75.8%)相较于另外两个模型均较优;改进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多维属性决策过程中的半补偿原则和折中效应,可以提高模型对真实选择行为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平溃散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分别用组胺、乙醇及消炎痛诱发急性胃溃疡模型 ,观察平溃散对胃粘液 -碳酸氢盐屏障功能、胃液 pH值和胃跨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2~ 4 g·kg-1的平溃散作用组溃疡指数下降 ,胃液 pH值和粘液含量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 <0 .0 1,P <0 .0 1)。平溃散对乙醇引起的胃跨膜电位降低的抑制作用和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平溃散对胃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主要通过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平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 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1 2 0例患者 ,分为治疗组 (平溃散 )和对照组 (雷尼替丁 )进行疗效对比 ,并在治疗前后作胃镜检查、胃液分析、药效学实验研究及免疫功能检查。结果  4~ 6周愈合率治疗组为 83.3% ,对照组为 68.5%。胃液分析证明 ,与酸相关性溃疡用药前呈高酸状态 ,用药后治疗组抑制胃酸分泌优于对照组。免疫检查结果提示本病发生可能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结论 药效学实验研究证实平溃散可选择性拮抗组胺 2受体 ,使胃酸分泌量降低 ,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应用我们新近研制出的抗溃疡新药平溃散对20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其结果表明:它可选择性拮抗乙酰胆碱和组胺受体,量效曲线右移,胃酸分泌明显降低,使溃疡得以愈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疗效,3周治愈率分别为92%和39%。  相似文献   

14.
舒肝丸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舒肝丸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性及无水乙醇性胃溃疡模型观察舒肝丸对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幽门结扎收集胃液观察其对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 ;采用小鼠胃排空方法观察舒肝丸对胃运动的影响 ;以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 舒肝丸对小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性及无水乙醇性胃溃疡模型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能抑制大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 ,促进胃黏液的分泌 ;抑制正常小鼠胃排空及新斯的明所致的胃排空亢进 ,对阿托品所致的胃排空迟缓有协同作用 ,但作用不明显 ;可提高小鼠的热痛阈 ,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结论 舒肝丸具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胃液分泌、促进胃黏液分泌、抑制胃平滑肌运动及镇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治疗对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MIF和Hp在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胃镜下随机采集胃黏膜活检组织,经14C呼气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Hp均为阳性,并经病理检验证实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各40例,Hp阴性的健康检查者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各组MIF蛋白的表达;进行Hp根治治疗2周,停药4周后复查Hp及MIF,比较根除前后各组MIF水平.结果 MIF蛋白在Hp阴性的正常胃黏膜中阳性表达低(2/25,8%);在Hp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12/40,30%)、萎缩性胃炎(26/40,65%)和胃溃疡组织(19/40,47.5%)阳性表达增强,显著高于Hp阴性的正常胃黏膜组(57/120 vs. 2/25;χ~2=13.376,P<0.01);在慢性炎症中,随着炎症程度增加,MIF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12/40 vs. 26/40;χ~2=9.825,P<0.01);Hp根除后,MIF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7/120 vs. 23/103;χ~2=15.264, P<0.01),而Hp仍为阳性者MIF蛋白阳性率无显著变化.结论 Hp感染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及溃疡的形成与胃黏膜MIF的表达相关,根除Hp感染可降低胃黏膜MIF基因表达的异常,可能对预防或减缓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10年来胃镜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检出率的变化,探讨疾病的变化趋势及根除Hp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本院1994年1月-1995年12月、2004年1月-2005年12月所有胃镜检查的病例,对比研究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内镜检出率。结果2004年1月-2005年12月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检出率分别为5.53%、10.07%、4.03%,与1994年1月-1995年12月的8.17%、11.21%、6.21%比较显著下降(P<0.05);2004年1月-2005年12月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3.34±14.91)岁(、46.94±15.60)岁、(62.05±11.08)岁,分别高于1994年1月-1995年12月的(47.55±13.40)岁(、44.10±13.35)岁、(60.28±11.70)岁(P<0.05)。结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内镜检出率明显减少且平均发病年龄增大,可能与广泛的根除Hp治疗相关。  相似文献   

17.
建立复发性口腔溃疡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口腔粘膜组织匀浆及机械提取的口腔粘膜蛋白质,分别作为抗原免疫家兔,所有实验兔都发生了复发性口腔溃疡。其临床和病理均与人类复发性口腔溃疡相似。初步结果表明此动物模型可作为进一步研究人类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的模型。并提示人类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30例健康成人、162例上胃肠道疾病病人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其中食管癌10例;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萎缩性胃炎17例。结果表明,血清胃泌素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胃癌10例及浅表性胃炎96例,血清胃泌素值明显增高。讨论分析了上胃肠道疾病对血清胃泌素测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大黄联用地塞米松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 SD大鼠 80只 ,采用冷拘束制成应激性溃疡动物模型之后 ,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大黄干预组、大黄联用地塞米松干预组 ,每组 2 0只 ,分别观察胃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情况。结果 地塞米松干预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与正常组相同 ,大黄联用地塞米松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最低。结论 地塞米松并不增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而大黄联用地塞米松可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严重腹腔感染状态下大鼠胃黏膜Na+ K+ ATPase活性变化和胃黏膜内pH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造成腹腔严重感染动物模型 ,检测穿孔前和穿孔后 3、6、12、2 4、4 8h各时相大鼠胃黏膜Na+ K+ ATPase活性和胃黏膜内pH的变化。结果 盲肠穿孔后感染组 3hNa+ K+ ATPase活性显著降低 (P <0 .0 5 ) ,12h降至最低 (P <0 .0 1) ,仅为对照组的 4 8.5 % ,4 8h仍未恢复正常 ;丹参组 12h、2 4hNa+ K+ ATP酶活性比感染组显著升高 (P <0 .0 5 )。感染组胃黏膜内 pH值穿孔后 3h即有下降 ,6h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12h下降至最低 (P <0 .0 1)。 4 8h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丹参组从 12h开始胃黏膜内pH值与感染组显示出差别 (P <0 .0 5 )。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状态下胃黏膜Na+ K+ ATPase活性和 pHi降低可能是引起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早期应用丹参对有效地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