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为配合京沪高铁开通,北京京港地铁公司已完成对北京地铁4号线北京南站站各项设施设备的改造以及人员准备等工作,以保障京沪高铁开通后车站客运组织的安全有序。新增进、出站闸机24部,新增自动售票机10台、安检设备4台为京沪高铁开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阐述要从有利于深度介入设计、全面监控施工、培养高铁人才和做好运营过渡四方面端正对提前介入工作必要性的认识,总结介绍南宁局集团公司在衡柳线、柳南客专、沿海高铁、南广铁路、贵广铁路、南昆客专等多条高铁线建设提前介入工作的实践经验,就加强和完善下一步提前介入工作、促进高铁建设顺利进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细水 《中国铁路》2014,(11):13-16
以贯彻“严检慎修”理念为主线,从高速铁路工务维护管理模式及管理体制、安全风险管理、设备检查监控、维修作业管理、设备质量管理、灾害监测、信息化管理、提前介入、职工队伍建设和高铁文化创建等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做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以实现高铁工务设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  相似文献   

4.
以贯彻"严检慎修"理念为主线,从高速铁路工务维护管理模式及管理体制、安全风险管理、设备检查监控、维修作业管理、设备质量管理、灾害监测、信息化管理、提前介入、职工队伍建设和高铁文化创建等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做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以实现高铁工务设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  相似文献   

5.
在高速铁路和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全面启动智能高铁建设。智能高铁是一项复杂的信息物理系统工程,需做好顶层设计以确定建设和发展的实施路径。在分析国内外智能系统体系框架的设计方法和研究思路基础上,结合我国智能高铁的内涵及特征,对智能高铁体系框架进行研究,提出服务框架、功能框架、逻辑框架和物理框架,并对智能高铁大脑的内涵和系统组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本文依托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TBM区间隧道上跨沪蓉铁路人和场隧道工程,在分析工程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建地铁隧道的方案优化、施工控制和既有高铁隧道的检测、评估和监测等开展研究,得到经验和成果。研究结论:(1)开展既有高铁隧道检测和评估,以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是此类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2)做好TBM区间隧道上跨高铁隧道施工期间掘进参数的控制、管片背后豆石吹填、回填灌浆及管片底部注浆等措施,是减小对高铁隧道施工影响的保障;(3)对运营高铁隧道选择先进、合理、高效的监测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并与铁路相关部门建立有效联动机制,是确保安全的重要和必要手段;(4)本研究成果可为地铁TBM区间隧道上跨高铁隧道施工的影响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介绍基于5G技术的高铁列车位置查询及应急处置辅助系统,该系统旨在通过对高铁列车、工区、线路、设备、危险源等多种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应用电子地图、地理信息、5G等技术,并基于物联网实时追踪列车位置,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基于大数据技术优化运输组织方案,合理调整列车运行;对自然灾害进行相关研究分析,提前做好预警;如遇特殊情况,自动推荐应急处置方案,同时实时高速传输现场抢修图像,为高铁列车安全、高效、有序运行提供信息保障和决策指挥支撑。  相似文献   

8.
从考察通信和信号2个专业在高铁车载设备维修中的作业步骤出发,通过分析作业时间、作业地点、作业内容和操作流程的相关性和重合程度,阐述高铁车载通信信号一体化综合维修的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从检修作业质量、整体用工数量、劳动安全风险和作业技能构成变化等4方面,分别就工区级整合和车间级整合2个方案,对实施过程中的作业组织、用工变化和实施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整合优化方案实施的经验,并分析仍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高铁车载通信信号维修作业质量和劳动效益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人民铁道报12月25日报道:2013年12月28日铁路将调整列车运行图,黑龙江省与长三角地区将首次开行高铁列车。连日来,哈尔滨铁路局完善安全卡控措施,积极做好各项准备,确保高铁通道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0.
进入高铁时代后,随着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快速提升和行车设备质量的不断提高,接发列车人员应急技能素质逐渐成为安全风险控制的关键因素。为此,笔者对无锡站接发列车人员应急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高接发列车人员应急技能素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高铁的大量开行和旅客列车的提速运行为背景,研究适应铁路快速发展的旅行餐饮供应对策。方法通过分析铁路快速发展给旅行餐饮带来的变化,分析在旅行餐饮供应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做好旅行餐饮供应的管理对策和改进措施。结果做好旅行餐饮供应,应建全旅行餐饮供应的管理体制,制定准入标准和工作规范,做好日常监管。结论从做好采购供应、扩大供应品种、允许运行距离较长的列车在中途补料等方面改进旅行餐饮供应。  相似文献   

12.
据人民网报道,2011年春运首次投入运营的高铁线路有8条,分别为沪宁高铁、沪杭高铁、福厦高铁、海南东环高铁、昌九城际、广珠城际、长吉城际、成灌铁路。加上此前投入运营的京津城际、武广高铁等9条高铁线路,共计17条高铁线路正在发挥运量大、密度高、速度快的优势,在春运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欧洲高铁货运业务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欧洲快递业务量迅猛增长、欧洲高速铁路网的日益完善、高铁货运的比较优势以及第一辆欧洲高铁货运专列成功试运行经验等方面分析欧洲开展高铁货运业务的发展背景,阐述欧洲高铁货运在投资建设、运营模式、技术设备等方面的特点与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世界轨道交通》2020,(2):38-41
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公布的2019年铁路建设成绩单中显示,2019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3.9万公里,其中高铁3.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一条条高铁分布在中国东南西北多个省区,让更多百姓体验到了“说走就走”的幸福感。在首都西北,张呼高铁将与大张高铁、京张高铁同步通车,京津冀地区旅客可实现内蒙古大草原“一日游”。在中原河南,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郑州至阜阳高铁、京港高铁商丘至合肥段同日开通运营,南阳、周口等人口千万级农业城市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在武陵山区,黔张常铁路即将开通运营,恩施、湘西、张家界等“诗与远方”不再遥远。在“塞上江南”,银兰高铁将把宁夏拉入高铁朋友圈。至此,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了西藏和澳门,全部开通高铁。  相似文献   

15.
铁路资讯     
正铁路精准施策科学务实做好防汛救灾工作1近期,全国防汛形势十分严峻,长江、淮河等流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湖泊处于超警戒水位,重庆、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科学务实抓好铁路防汛救灾工作,全力服务全国防汛救灾大局,坚决确保汛期运输安全畅通。汛期安全是重中之重。前期,国铁集团已将太焦铁路、皖赣铁路、焦柳铁路、西成高铁、兰渝铁路、贵广高铁、  相似文献   

16.
中泰高铁合约于2017年签订,标志着我国高铁“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了解中泰高铁潜在旅客期望、帮助当地政府实施恰当的政策措施是中泰高铁成功打开泰国市场、推动我国海外铁路合作项目走深、走实的关键。概述中泰高铁合作项目背景,以中泰高铁潜在旅客为研究群体,评估他们对中泰高铁的期望程度,发现了影响期望的性别、年龄、月薪、居住地、私家车、出行目的等个人因素,最后为中泰高铁的设计和运营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运行安全检测监测与监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铁运行安全风险源识别、研判、防控,是确保高铁运行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从高铁综合检测、牵引供电检测监测、通信信号监测预警、列车运行状态监控、线路基础设施监测及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全面介绍我国高铁运行安全检测、监测与监控关键技术,提出要不断完善高铁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增强科技保高铁运行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鲁南高铁沿线的地面沉降问题,在综合分析沿线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整理长序列的水文监测资料及地面形变监测资料,采用常规D-InSAR和时序InSAR分析相结合的解译方法,得到了鲁南高铁沿线地面沉降的分布特征,并根据InSAR解译的地表形变离散点划分沉降段落,综合考虑不同段落的地层特征、地下水开采程度、工程建设规模等方面的因素,对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济宁城区、菏泽城区地面沉降量较大,主要原因为地下水的超量开采,采空区塌陷、岩溶塌陷、深基坑降水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地表变形,产生不均匀沉降。高铁选线应避开沉降严重段落和不均匀沉降易发区,完善沿线地面的监测网络,做好地面沉降的监测及预测,制定可行的控沉措施,确保高铁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从对风险、风险管理的认识和发展入手,分析了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三者的辩证关系.介绍了风险管理的最新模式,以及高速铁路运营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和风险决策的基本流程及方法.强调了做好高铁运营风险管理体系规划的重要性,提出了进一步研究高速铁路运营风险管理的方向,以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高铁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铁车站的专业管理,从高铁车站管理的特点、管理现状、管理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高铁车站管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