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拱北隧道暗挖段综合考虑周围建筑和地质条件等因素,采用曲线顶管管幕施工工法施工。由于曲线顶进方式,管节应力特征较之于普通直线顶管有所不同。加之暗挖段工程顶管管节接头构造特殊,更加大管节应力分布的复杂性。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非开挖工程实验室所研发钢顶管管节应力试验系统,模拟拱北隧道管幕曲线顶管顶进实验,研究管节应力与顶力大小的规律。结果表明:管节应力与顶力正相关的现象,应力在监测断面内水平位置两侧出现应力集中,管道轴线方向应力集中存在接头附近。  相似文献   

2.
结合西气东输黄河顶管的施工,通过工程地质要求、设备性能要求、泥水平衡方式、刀盘刀具等破碎技术的阐述,介绍超长距离、大深度、大口径、高精度、砾石破碎型泥水平衡顶管机的选型方法.黄河顶管工程的成功穿越,充分证明砾石破碎型泥水平衡顶管机的选型是成功的,取得了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曲线管幕管节现场制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曲线管幕工程实例,详细介绍曲线管幕管节制作与连接关键技术,包括管材切割下料、管身卷制、承插口F形接头制作、管节焊接组装技术,管节质量检测方法和验收标准等。顶管施工实践证明,管节制作精度、刚度和稳定性、防水密封性能等均达到预期效果,管节现场工厂化制作技术和产品质量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曲线管幕施工阶段,由于始发端深基坑突发涌水、涌砂,造成顶管施工区域地层严重失水和管周润滑泥浆流失,9号管顶进被困。根据顶管施工区域工程环境、地质条件和地层变形情况,以及9号管被困位置和施工装备条件因素,按照"不危及施工安全和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可操作性强,处置费用低"的原则,提出了增加后背顶力、中继套管顶推、逆向开挖拉拔、顶部开窗等4种递进脱困方案。经比选,首先采用了增加后背顶力方案未果,后采用中继套管推进方案,取得了成功。9号管成功脱困为本工程后续顶管施工积累了经验,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泥水加压平衡式顶管技术在城市污水管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管是城市地下管线非开挖施工的发展趋势,对减少城市交通干扰、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芜湖市弋江路改建工程污水顶管施工,介绍泥水加压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重点阐述顶管的工作原理、工作坑的设计、机型和管材的选择、顶力计算、轴线测量、导轨和止水圈安装、管节顶进和纠偏、泥浆减阻、接收等技术。  相似文献   

6.
结合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在铁路工程的应用,针对引起路基沉降的因素分析,提出沉降量的估算方法,并在具体工程中采取沉降监测、确保注浆质量、合理掌握顶进速度、控制顶进轴线偏差,以及顶进后对触变泥浆及时进行置换等措施,有效控制了路基沉降值,保证了施工中及施工后阶段的铁路行车安全,可为此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长距离曲线顶管隧道施工时顶推力的变化规律,提出合理的顶推力计算公式,采用现场实测方法,对长距离顶管隧道顶推力进行测试.同时分别在普氏压力拱理论与土柱理论下推导顶管隧道管土接触土压力与侧摩阻力公式,对比上述土压力理论后得出适用于本实际工况的侧摩阻力公式,并应用于长距离曲线顶管隧道模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管缝张开角位于0.25°以下时,顶推力变化可忽略不计;当曲率小于0.01时,顶推力变化趋势不明显,计算顶推力时可近似看作直线顶进.顶推力随曲率变化趋势表现为初期上升变化缓慢后期增长速率加快.本文预测顶推力随顶进距离近似表现为线性关系,预测顶力与实测数据拟合较好,拟合优度R2=0.85,能较好地预测顶力变化.  相似文献   

8.
管幕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口岸暗挖段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其特点是距离长、直径大、管幕轨迹位于曲线上,同时顶管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工程下穿拱北口岸限定区域,埋深4~5 m,管幕平均长度257.92 m,由36根φ1 620 mm的钢管组成。线路位于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的组合曲线上,圆曲线半径约890 m,管节轨迹精度要求±50 mm,地表沉降要求小于30 mm,管幕所处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从顶管机选型、顶进阶段划分、顺序和工艺控制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盾构施工技术在铁路隧道工程中运用逐渐增多.泥水处理作为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结合某铁路盾构隧道泥水处理工程实例,简要分析了泥水处理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并着重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探讨如何进行泥水处理场设置,包括设置原则、设计方法、工程费用及其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顶管救援法是在隧道发生塌方时利用液压千斤顶将一定直径的钢管顶穿渣土,人工清除管内渣土后形成逃生通道的救援方法。顶管救援液压顶管机采用锚固型后靠背和整体机架步进式顶进,充分保证了顶进力和顶进方向,顶进速度快。本文主要介绍了救援液压顶管机在隧道救援应用中的适用条件、配套机具材料、工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并对后靠背精轧螺纹钢锚固长度确定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1.
扬州瘦西湖隧道采用旧泥水盾构设备全断面穿越膨胀性黏土地层,施工过程中泥浆产量大、难以分离,并且容易引发黏土块黏附刀盘、堵塞排泥系统等问题,从而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针对扬州瘦西湖隧道工程环流系统面临的难题,对盾构刀盘的刀具进行重新选型和配置,对冲刷系统和环流管路进行一系列改造,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揭示黏土块溶崩破碎规律,实现了黏土块的块状切削和泥浆减量化,防止了刀盘结饼、泥水管路堵塞,形成了全断面黏土地层高效环流及出渣技术,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运用风险分析方法,讨论了软土地区管幕法箱涵顶进施工时存在的顶进精度、箱涵出洞风险、箱涵顶进的沉降控制及密封、箱涵开挖面稳定以及方向控制等风险因素,并指出了采用中继间顶进工法、高精度方向控制等相应防范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系统电气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向莆铁路青云山隧道、武广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分析长大山岭隧道和水下隧道防灾救援用电设施容量、分布特点、负荷等级,提出了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系统电气设计方案,包括防灾电源接引、供电方案、防灾应急照明、消防报警联动控制以及隧道特定环境下满足防火要求的主要电气设备材料选型。力求对我国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系统电气技术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是世界上首座城市道路与地铁合建的盾构隧道,隧道的消防设计是保证工程运营安全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公轨两用越江隧道的工程特点,消防设计采用了消火栓系统、泡沫-水喷雾灭火系统、灭火器系统联用的方式,并配备自动灭火系统和气体灭火系统。对消防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布置、关键技术参数、设备选型以及技术创新等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上海青草沙严桥支线顶管工程QYZ-C8标属长距离顶管,管道穿越地下公用管线构筑物等,地质条件复杂,经顶管设备比选,采用φ3600土压平衡顶管机进行顶管施工。介绍了顶管施工工艺原理、施工布置及管道顶进技术。  相似文献   

16.
北天山长大隧道8km独头掘进通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大隧道的通风一直都是困扰隧道施工的关键性难题。结合北天山隧道通风实践,介绍了通风系统设计、风量计算及通风设备的选型,并对目前巷道式通风及巷道内污浊空气稀释提出了改进意见,对类似长大隧道通风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拱北隧道是建设在建筑物密集区的软土地层中的宽体隧道。以该隧道海域明挖段超大基坑的基底加固方 式为研究内容,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满堂、裙边及抽条 3 种不同加固方式对基底沉降变形及围护结构受 力变形的影响,为隧道的基底加固方式比选提供参考。计算表明,所选节段满堂加固对基底的沉降及隧道结构的 变形控制效果更佳,对围护结构的受力影响不大;裙边和抽条的加固效果相近。因此,在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节 段可以通过数值计算较好地模拟比较不同的隧道基底加固方案对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经济性指 标,选择最合理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8.
铁路长大隧道消防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武广高速铁路浏阳河隧道、蒙西至华中煤运铁路崤山隧道两个工程的消防设计为案例,探讨解决铁路长大隧道消防设计的关键技术。铁路长大隧道火灾具有不确定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容易复燃、温度上升快且烟雾大、救援设备和人员难以接近、间接损失大等特点,通过分析高压细水雾消防系统及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灭火机理及组成,提出了铁路长大隧道防灾救援站、设备洞室分别采用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及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设计参数,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并对《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修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注浆技术是地层加固的重要技术之一。新宝塔山隧道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地层岩性差、不良地质条件多、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相邻、穿越较多的地表建筑物、存在局部覆土较浅地段等。结合新宝塔山隧道浅埋段注浆加固工程,介绍了浆液类型选择,注浆参数的确定和注浆工艺的完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