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袁荷伟 《中南公路工程》2013,(6):250-253,259
目前国内存在大量路侧土地开发强度高、交通量大、接入道和交叉口密度大、道路用地紧张的城市双向四车道路段。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这些道路的交通压力已经不可能通过拓宽道路、增加车道来缓解,将其改造为含双向左转车道(TWLTL)的三车道道路是一种有效方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双向左转车道能在保证道路服务水平不降低的基础上减少事故、缓解交通压力,使用效果良好。结合TSIS仿真模拟,对双向左转车道设计与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根据韶关市丹霞大道北高架桥现状建设条件、道路总体设计要求,对提出的"单层双向4车道高架+双向4车道辅路"与"双层双向6车道高架+双向4车道辅路"2种快速化改造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交通量预测、线形指标及对周边现状建筑的采光与噪音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并加以交通仿真验证后得出"单层高架双向4车道+双向4车道辅路"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动态可变车道优化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交通量具有方向不对称性且道路通行能力不足时,可变车道可以使道路双向通行能力动态适应交通需求,以减小交通拥挤.通过把剩余车道安排到通行能力相对受限制的行驶方向,可变车道应用在全世界的很多拥挤干道、桥梁和隧道上.研究可变车道的交通效率问题,并开发了车道最优分配原则使道路系统适应一天内交通需求的不对称性.通过建立一个最优化模型,确立了设计动态可变车道的步骤,以提高交通网络的总体通行能力,并降低系统总体行程时间.  相似文献   

4.
汕头市海滨路(利安路-石炮台公园)现状道路为双向2车道,现状防潮堤不足20a一遇标准。综合改造要求道路拓宽为双向6车道,防潮堤按100a一遇标准达标。工程北侧建筑物不能拆迁,南侧不能填海,该文提出了架空外飘型防潮堤,既可解决道路拓宽的用地问题,也可解决防潮堤达标不能填海的难题,可供濒海(江)道路拓宽和防潮(洪)堤达标综合改造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7月15日上午,由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中国中铁南方、中铁隧道局承建的我国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深圳妈湾跨海通道工程"妈湾号"盾构从大铲湾段抛填海区域成功始发,标志着工程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妈湾跨海通道工程起于前海妈湾港区的妈湾大道与月亮湾大道交叉处,止于宝安大铲湾片区沿江高速大铲湾收费站及金湾大道与西乡大道交叉处,线路全长8.05 km,分为地面道路和地下道路2部分。地下道路规划等级为城市快速路,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80 km;地面道路规划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40 km。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省苏州市南部地区上接绕城高速公路、下为高标准城市出入通道的石湖互通连接线工程已开工建设。石湖互通连接线路幅宽达 1 38m ,是迄今为止苏州市最宽的一条道路 ,每公里投资额超过高速公路造价。全路段有双向 8个主车道和 2个辅助车道 ,具有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路灯照明和路面排水系统。整个路面结构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同时 ,这也是苏州市第一条按路宽 1 38m标准设计的景观、生态和环保大道。道路中央设置了 6m宽的绿化分隔带 ;主车道与辅助车道之间有各 1 0m宽的绿化分隔带 ;道路两侧再各建 30m宽的景观生态带和 5 0m宽的经济林…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内环高架路是一条环绕市中心区核心边缘的城市快速路 ,全长 2 6.7km,双向六车道 ,通过 7条放射线与环城高速公路相连 ,它的建成实现了广州市路网、道路功能等级的分工组合 ,大大改善了广州市的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8.
以某款纯电动汽车在城市双向四车道十字路口场景下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目标函数,进行了4种运行轨迹分析,采用NSGA-Ⅱ算法对车速和加速度进行优化求解,提出一种基于NSGA-Ⅱ算法的模糊控制策略,并制定相关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规则,验证了纯电动汽车双目标优化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目标函数很好地兼顾了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等问题,得到了纯电动汽车在双向四车道十字路口下的最优运行轨迹和最佳道路宽度,提高了纯电动汽车通过城市干道十字路口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S343霍陈路一级公路改造工程安全设施设计的考虑,分析双向二车道改为双向四车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点及多种道路断面情况衔接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受制于道路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从安全设施设计的角度提出主动引导、被动防护的安全防护方案,最大程度地消除事故黑点和降低交通事故率。  相似文献   

10.
与世界上的许多城市相比,东京市现有的道路布局并不是最理想的。城里没有大路,能见到的立交桥也不多。即便核心区的很多干道,也仅仅是双向四车道。然而,这座车流密集的大都市虽然交通繁忙却秩序井然,道路通过率高,基本不堵车,事故发生率极低。究其原因,在于高效交通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这首先离不开驾车者的高素质和良好的驾驶习惯,其次是科学的交通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