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远造船工业公司近年来在中国造船界异军突起,其下属的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创造了众多中国造船界的纪录,成为中国造船界的标杆企业.这傲人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成就的背后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呢?为此,本刊特意采访了中远造船工业公司总经理宋大卫.  相似文献   

2.
《机电设备》2008,25(4)
经过大量精心的准备,“2008上海国际造船工业装备、船舶建造和设计展”即将于7月底在上海举行。与其他船舶类展会不同的是,这是国内第一个以造船工业装备为中心题材的国际性展会,本次展会将着眼于中国造船企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交流在大投入、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造船企业从目前的数量、产能急速扩张如何向技术、效益方面加快战略转型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结合武汉造船业现状,在科学构建武汉造船业协同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振兴武汉造船工业的若干建议;以期引起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促成武汉造船行业中各相关企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世界造船工业发展前景 航运市场的盛衰直接影响着未来造船市场的发展。2003年散货运输市场一直保持高位运行;集装箱运费一路上扬;油运市场先扬后抑,高位盘整。根据航运市场运行规律,当航运市场坚挺,运费高时,船东收入增加,资金充裕后对船舶的需求也会增加,航运市场的良好现况直接决定船舶需求量;此外,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将使铁矿石、石油和集装箱运量继续大幅度增长,势必拉升船舶运力需求。  相似文献   

5.
转换造船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造船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轮总造船工业的现状及水平,并从轮总造船工业的实际出发,提出以推进生产设计、建立、建全工程计划管理体系、推行托盘管理、改革管理体制、抓好人才培训等方面来实现造船管理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韩国造船劲势不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造船工业迄今仍然走在世界前列。尽管过去一年媒体曾经相继报道说,积极发展造船工业的中国正在步步紧逼,但是英国伦敦的评论家认为,韩国造船工业在今后20年内,或者至少在2015年以前,将继续领先于亚洲甚至世界。韩国将继续保持其在目前世界造船市场中40%的份额,日本将保持其30%份额,中国是20%,而欧洲是10%。其主要原因是韩国造船工业早就扬弃劳动密集型和低效益的造船方式,而是不断扩大技术设备投资,大胆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7.
《世界海运》2017,(3):8-14
2016年全球造船市场形势延续低位运行。年内全球新船价格、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船东订单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希腊等主要航运大国,船型以大型散货船和大型油船为主。全球造船市场延续中日韩三国错位竞争格局,年内韩国和日本造船业在主流船型领域与中国造船业展开激烈竞争。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2017年全球造船市场整体需求仍然不足,主要造船企业寄希望于研发绿色、智能船型吸引或牵引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造船产业正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造船业前景相当广阔。计划到2015年造船总量占世界的35%,跃升全球最大造船强国指日可待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造船工业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对造船工业的大规模投资,2月11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下简称振兴规划)隆重推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船舶产业振兴规划》(2009—2011年)也在不同时期顺势而出。振兴规划及纲要出台,鼓舞了全国及南方地区造船业,船企无不为之振奋欢欣鼓舞。据预测,去年9月就影响到我国船舶业的国际金融风暴至少将持续2~3年,我国修造船企业、船舶配套业、航运、海运及船舶业界同仁究竟应如何借助振兴规划进一步提升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强化内部管理,抵御金融风暴影响,利用2~3年时间修炼内功,以振兴规划为强大动力,为新一轮市场博弈而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数字化造船和数字化造船企业的概念,绿色造船与数字化造船之间的关系,发展数字化造船对中国造船工业的意义等问题,并对我国发展数字化造船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造船     
《中国船检》2004,(7):49-51
发展造船业首先要满足国内市场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小津日前表示,中国造船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旺盛的中国航运市场需求面前,现有国内造船能力严重不足,为此,中国发展造船业,首先是要满足国内市场。陈小津介绍,因长期以来严重缺少大型造船设施,中国的造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