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RFID是集装箱箱号自动采集的一种手段,其关键在于配以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实现数据的同步.并配以自主开发的后台管理支撑系统,形成一套完整的集装箱RFID应用示范系统以实现集装箱的自动识别与可视化管理,这套系统简捷、灵活、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2.
以某制造企业成品仓库管理系统为例,采用电子标签和条形码相结合的模式,设计了仓库管理中RFID系统的总体框架和系统组成,并详细设计了生产部RFID系统、叉车RFID系统和监控工作站RFID系统等3部分的工作流程.通过实际应用,比较分析了RFID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优点和航标器材管理特点,探讨RFID技术在航标浮体管理中的应用.基于RFID的管理系统,实现与广东海事局航标运行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共享,可以完成航标档案扫描查询、出入库管理、浮体定位及保养跟踪等功能,数据实时读取和交换可以提高航标管理水平,为航标保养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交通标准化》2009,(8):101-101
ISO委员会近日出台了一套针对集装箱用RFID电子标签新标准——ISO/TS10891:2009,其目的是优化设备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包括选择性使用符合ISO18185标;隹的电子封条产品等。该标准将为RFID设备提供相关规格以及测试方法,同时确保集装箱在恶劣环境下运输时电子标签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基于射频技术的集装箱实时安全报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美国相继推出了"集装箱安全倡议"(CSI)和"智能保安贸易路线"(SST).CSI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设计和使用智能化集装箱安全设备.文中介绍基于nRF905无线射频收发芯片和MSP430系列单片机等构成的集装箱实时安全报警系统.该系统为有源的集装箱实时安全报警系统,既能实现集装箱的自动识别,又能对集装箱进行实时追踪与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6.
当今,在信息化程度非常高的自动化、无人化集装箱码头理货,常规人盯岸桥的方式已经落伍,我国理货行业如何突破传统理货技术瓶颈,打造适应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整合后物流链的生产工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课题。通过现场安装摄像头,采用OCR、RFID、PLC、激光、红外线等进行智能识别箱号、拖车号、拍照验残、全程监控,经过理货业务智能处理系统的处理等,最终实现了通过室内监控即可进行集装箱理货信息的实时传输与共享,体现人性化操作的同时实现了理货的智能化。这一理货工艺的革新加快推动了理货行业的转型升级,并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将交通配流理论运用到港口群集装箱集疏运系统中,以广义运输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换装与衔接,构建港口群集疏运系统交通配流模型,利用增量分配法和Dijkstra算法仿真求解,并以山东省港口群集装箱集疏运系统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当分配70%以下的集疏运总量到现有交通网络中时,运输成本上升缓慢;从分配80%的总量开始,区域运输成本急剧增加;至100%时,现有交通网已超负荷运行.通过增加建设中德龙烟铁路的集装箱运量或新建"中部铁路"能有效降低港口群集装箱物流总成本,分别达到2.24%和4.18%;若两条铁路同时运营,物流总成本可显著降低11.69%.  相似文献   

8.
自动识别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各个领域,为了加强集装箱的监督和管理,实现集装箱运营管理的自动化并与国际接轨,应研究和建立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因此,建议铁道,交通两部尽快列项,将现有的科研成果在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基础上,先选点试用,然后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港集装箱码头为实例,利用虚拟现实的方法和技术,混合使用Auto CAD、3Ds MAX、Photoshop、Premiere的技术集成,开发出了集装箱码头的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方法,系统的构成和工作流程,并对系统中用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系统虚拟的动画模拟可以为集装箱码头的运营管理提供决策依...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收费问题有所改善,特别是RFID技术下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有效应用,可以利用射频通信有效保证车载电子标签与收费站阅读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提高了准确性与完整性。此外,RFID技术下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集无线通信、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为一体,可有效保障高速公路收费管理、车辆控制、人员管理的有序性,提高收费速度,保证交通方便。首先简要介绍了RFID的技术原理,分析了ETC的实施特点,对RFID技术下不停车收费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详细的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