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企业文化是具有企业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是员工的共同目标,是企业的财富和软实力,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2.
1 开展公交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1) 先战略后文化,人才培养是关键 文化建设,战略先行,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应是先有战略后有文化。所谓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发展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划,它指出了企业前进的方向、目标和实现途径,是企业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拥有正确、清晰、超前的战略。企业战略决定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战略。没有文化,企业战略就没有制订和实施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机械设备是企业实力的体现,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装备效能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会迫及企业的兴衰存亡。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必然存在的管理要素,是一种遍及于企业各方面、各层次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本,它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以以人为本思想为基础,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文化企业现象为外观表现,以实际最佳的经营管理为目标。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发展的无尽动力,它像一根纽带,把员工和企业的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公交企业文化代表着公交企业存在的意识,是一个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内容的复合体,是一种精神力量,在公交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凝心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习是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是一个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公交企业要保持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首要之举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公交管理者只有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现状,从创新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增强学习实效、破解发展难点和完善学习制度入手,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才能推动公交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学习型企业、创新型企业转型,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倡导、积累、筛选、提炼形成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公交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新余公交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有益尝试,深刻体会到:  相似文献   

8.
选择科学管理模式是保证铁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我国铁路企业在重组后要成为现代企业,就必须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来提经济效益、协调铁路企业各部门关系、强化对铁路企业监管、奠定铁路企业科学管理基础。使铁路企业成为高效益的现代企业。  相似文献   

9.
公交企业特别是公交维修企业的科技活动主要有学会活动及科学实验(含技改技革)两个方面.企业可通过参加学会活动中的参观、学习、交流,开拓视野.提高科技及管理水平.并可以在学会活动中验证和取得一些实用数据.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科技活动、科学实验及技改技革,调动企业广大员工,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积极性,结合企业的需求,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应把开展科技活动作为培养员工钻研技术、热爱企业、打造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公交路队是公交企业营运生产工作组织和管理最基层的组织。它是根据公交企业营运线路的固定性、管理的开放性以及营运生产点多、面广的特点而划分的最基层的管理组织。公交企业营运生产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都要通过路队来完成,加强路队管理建设是公交企业抓好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自孔孟经董仲舒到朱熹,论者对“经权”关系的讨论,经历了肯定“权”、取消“权”、再到肯定“权”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感作为感觉的挪移,主要体现为视觉旨向和听觉旨向.视觉旨向,在修辞上倾向于形象性,与比喻相同;在认识论上,是知性逻辑的实证,指向世事的操作.听觉旨向,与意象的装饰相去甚远,其幻听旨向是通感语象控制艺术的神秘经验,极致为人生之醉态,而走向知性不及的拯救.通感由“看”到“听”的挪移在于自闭性的“目睹”开放向“聆听”的交互.通感正是“交互”在身体官能上的表达.因“通感”探讨而逼问出的肉身感通学同时也关联着哲学本体论的尝试和一般主体间感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了萨特的“无”的思想,并指出“无”与萨特的自由理论的联系,即“无”是作为自由的哲学基础,在萨特哲学中,有(存在)是先于无的,但这种有要“无”去化之才有意义,而人又在不稳定的无中又追求着有,人生就是这种“无用的激情”。“无”是自由的哲学基础,正因人本是无,人才有无限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论《尚书》“命”体及其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中的"命"体都是册命之文,册命之文是因册命制度而生成的,册命有着繁缛的礼仪过程,因而,"命"体之文均显示出三段式的仪式性结构模式.册命之文是经过两次书写而形成的,具有原生形态和次生形态之分.原生形态的册命之文,体现的是一种君臣之间权责契约式的关系;而次生形态的册命之文,体现的则是一种人祖之间归美和福佑的关系.册命之文,在西周宣王时代,因献祭祖先时诵读和记忆的需要,渐次由散体形态发展为韵体形态,这对后世的韵体铭文的生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和“职业化”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而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出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外语交流能力的较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这种形势下,本文提出将高职英语课程进行整合和设计,分成四大模块,即EGP教学模块、ESP教学模块、等级考试模块、实训实习模块。笔者认为这种模式既能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又能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机舱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探索了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并总结了"机舱资源管理"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取得的成效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产权问题历久而弥新,其中“私有产权”是否是历史上的实然存在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而因此把“私有产权”与“走出中世纪”相勾连,更是可能在史实、制度精神等数个层面上难以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20.
《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是针对普通机床的工艺员和操作员工作岗位的学习领域。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选择具有实用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工学结合项目,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进行高阶思考,通过多种学习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