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在钢结构模型楼层设置软钢阻尼器,采用质点系模型和自编时程分析法程序,讨论了阻尼器设置参数与楼层动力响应值减震效果之间的关系,分别研究了楼层和阻尼器的塑性能与阻尼器有效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层间最大位移角的减震效果最好,且有控楼层要好于无控楼层;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的减震效果与阻尼器设置参数、输人地震动有关;随着阻尼器有效刚度的增大,有控楼层的楼层最大剪力降低,楼层的塑性能减少,阻尼器的塑性能增多且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防屈曲支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采用低屈服点钢材制作内芯板,设计和加工制作了1/4缩尺的钢框架-防屈曲支撑试件,对其进行3种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振动台试验,分析了该结构在不同等级地震波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层间位移角、应变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强度地震波作用下,各构件均没有明显的破坏现象.试件的初始基本自振频率为23.12 Hz,初始阻尼比为2.78%.随着加载的峰值加速度增大,自振频率逐渐降低,但阻尼比逐渐增加.试验结束时,试件的刚度退化率为5.4%.结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地震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且二层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一层.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在小震和大震下分别为1/3 000和1/314,满足结构抗震设计要求.框架梁和柱各测点的应变随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增加逐渐增大,且应变变化趋势在工况5之前呈线性变化,之后呈非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双层开孔消浪板是一种新型消能结构,其结构通过上层开孔板和下层实心板两部分来解决结构的消能问题.文中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来验证结构的消能性能,同时,对双层开孔消浪板结构在规则波作用下的消能系数随3个主要影响因子(相对板宽B/L,相对开孔A/A0,波陡H/L)变化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和比较消能系数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证明双层开孔消浪板结构具有较好的消能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Pushover分析方法,从底部剪力、破坏模式和抗震性能方面,研究在两种典型水平荷载模式下,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的非线性性能.结果表明:结构在均布荷载模式下的极限荷载比倒三角模式下的大;两种水平荷载模式下,结构破坏模式相似,首先是下部楼层梁屈服,当较多水平梁屈服后柱出现屈服,极限状态时拉索才会出现屈服;经过抗风抗震弹性设计的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弹塑性抗震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带有卸荷板的重力式方块码头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等效应力及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然后对其在规范拟静力地震作用下和基于动力时程的强震记录下的水平地震惯性力、水平和竖向变形、最大等效应力、抗滑移和抗倾覆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强震作用下除了码头的抗倾覆和抗滑移验算外,对结构的水平残余变形和竖向沉降变形同样要给予密切的关注,按当前规范给出的标准进行抗震设计,罕遇地震下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船闸侧墙廊道闸室明沟消能工布置及消能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闸室内船舶所受系缆力大小及停泊安全。利用局部模型,在恒定流情况下,对侧墙廊道闸室内布置单明沟机加槛、双明沟及三明沟消能工充水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和比较各明沟形式的剩余比能、动能及流场分布,综合评判各形式明沟消能工的消能特性,并在整体模型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明沟形式比较,三明沟布置消能效果最优。双明沟消能形式较单明沟消能水体增大较多,消能工布置灵活,消能空间大,水流分布亦较单明沟更为均匀,在减小闸室内横向水流对船舶作用力方面较单明沟形式优越。因此,综合比较,双明沟消能效果较单明沟要好。 相似文献
11.
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地震响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地震作用对大跨连续刚构桥建造过程中不同施工阶段的响应,结合新颁布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以南宁仙葫大桥为例建有限元模型,采用反应谱法及动态时程分析方法,输入不同烈度的地震作用,对采用悬臂法施工的不同施工阶段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连续刚构桥建造过程中悬臂端位移、主梁根部弯矩及桥墩底部弯矩变化较大,研究结果可以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动力特性以及地震反应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钢框架模型地震响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质点系模型,利用时程分析法,分别使用以加速度和速度峰值为标准化的地震波,对两种层间侧移刚度分布不同的钢框架模型做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以地震波速度峰值作为度量评价地震波强度的方法,比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作为度量评价地震波强度的方法更具有说服力;各层损伤情况与层间刚度相对值有很大关系,即刚度均匀的结构损伤主要集中在下部,而刚度相对不均匀的结构损伤与此不同。通过分析验证了"输入能量只与结构总质量和第一周期有关"的秋山宏见解。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水平双向作用耦合曲线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圳市某互通立交匝道桥工程为背景,针对曲线梁桥地震响应的复杂性,运用大型结构分析程序Midas/Civil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动态时程法对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研究水平地震动单向输入、双向输入时墩梁固结曲线梁桥的地震响应差异,提出墩梁固结曲线梁桥抗震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5.
以一典型桥墩结构为例,采用有限元程序sap2000建立桥墩结构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动态时程分析法对不同墩高桥墩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着重讨论不同地震动输入下不同高度桥墩的底部内力以及墩顶变形的地震反应变化规律,分析结果为同类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船体结构屈曲强度评估方法的规范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船舶结构规范中应用的结构屈曲强度评估方法的规范,如二维屈曲规范指定性要求,三维有限元模型中高级屈曲方法及其技术发展等。对其中的高级屈曲方法中的两种不同方法论的技术背景,包括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情况做了阐述,并对其中的非线性有限元加筋板格极限强度分析工作做了阐述,及时掌握目前国际领域新技术新标准发展信息。 相似文献
17.
18.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报》2024,23(2):443-459
The ultimate strength of platings under compres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be addressed in the ship design.Current Rules for ship structural design generally provide explicit strength check criteria against buckling for simply supported and clamped platings.Nevertheless,ship platings generally exhibit an intermediate behaviour between the simple support and the clamped conditions,which implies that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of supporting members should be duly considered.Hence,the main aim of this study i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esign formulas for the ultimate strength of plating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with short and/or long edges elastically restrained against torsion.In this respect,two benchmark studies are performed.The former is devo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quations for the elastic buckling coefficients of platings with edges elastically restrained against torsion,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eigenvalue buckling analysis,performed by Ansys Mechanical APDL.The latter investigates the ultimate strength of platings with elastically restrained edges,by systematically varying the plate slenderness ratio and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of supporting members.Finally,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formulation is checked against a wide number of finite element(FE)simulations,to cover the entire design space of ship plating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