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港口建设、航道维护、岛礁填筑等工程不断朝着更远吹距、更硬底质、更大挖深等复杂工况方向迈进,对疏浚装备选用、技术方案设计及施工组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东营港进港航道现场条件复杂、海况恶劣,且疏浚纳泥区分散、疏浚土输送距离远、成本控制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对超长距离多点吹填施工方案进行疏浚装备比选、管线冗余设计、输送能力计算和施工组合优化,设计了一套技术可行、安全环保、管理便捷、经济实用的绞吸船超长距离多点吹填专项组合施工方案,可为类似疏浚吹填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力吹填过程细颗粒材料积聚产生淤积难以满足地基处理要求的情况,以科威特某疏浚吹填项目为例对淤积范围及厚度判断进行研究,提出利用疏浚设备在吹填过程中进行同步清淤的方法,着重介绍绞吸船清淤施工工艺。疏浚设备清淤具有高效、及时的优势,能够适应疏浚吹填工程持续作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罗凯  乐星华 《珠江水运》2023,(21):43-45
为探索自航式耙吸挖泥船艏吹施工技术要点及优势,以某港口圈围造地工程为例,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将航道疏浚土直接艏吹上岸的施工方案;对包括临界流速、管线摩阻损失、管线输送系统、浮管锚定等在内的施工参数进行分析优化;对吹填接管、建立艏吹站、布设吹填管线、接管下锚及吹填等施工要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疏浚方式相比,艏吹施工方式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必将在航道吹填施工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石进  刘栓  宋理想 《水运工程》2017,(10):216-220
针对长江口地区近年来出现的新圈围造地工程,因条件限制或成本控制不宜设置储泥坑的情况,通过长兴潜堤工程实例,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吹填一体化施工工艺,对工艺中的疏浚施工、艏吹抛锚定位以及吹泥施工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阐述。该工艺无需设置中转储泥坑,疏浚土一次性吹填上岸,并用于造地成陆,在长江口地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利用运筹学中的沃格尔法,对绞吸船疏浚吹填施工中的吹填排距进行优化管理,从而降低管线连接和拆除工作量,降低疏浚吹填成本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张吉轶 《水运工程》2020,(10):194-197
岩石与泥沙疏浚料在吹填管线输送过程中,破碎后的岩石疏浚料对吹填管线产生严重磨损,管线爆裂、管线断面磨损不均匀等问题会减少绞吸船有效作业时间及吹填管线使用寿命。通过对比沙特阿美贝里钻井岛项目中国与欧洲疏浚公司使用的吹填管线差异发现:欧洲疏浚公司通过在吹填管线中增加快速接头结构以及沉管采用焊接式钢管等方式来适应岩石疏浚吹填管线要求,可以为我国疏浚公司开展挖岩吹填项目时吹填管线的选择与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避免破坏疏浚区水环境,采用大型绞吸船在不炸礁的情况下开挖深水航道岩石,已成为现实。绞吸船通常需对接排泥管线以便将疏浚土吹填成陆域,而在航道中使用绞吸船挖岩在无适合吹距的吹填区时,可采用直接装驳和艉吹装驳两种施工工艺。重点阐述大型绞吸船开挖航道岩石疏浚土处理的新方法,移动艉吹装驳工艺的产生、实施过程的优化改进,并从中梳理、提炼、总结出绞吸船艉吹装驳的输送原理,供类似工程施工借鉴以至推广。  相似文献   

8.
采用振冲密实法处理疏浚吹填地基时,对吹填料有严格的要求。以科威特某疏浚吹填工程为例,通过对开挖取沙区地质资料分析、吹填过程中管头及水下取样并进行试验对疏浚吹填全过程的回填料质量进行监控,基于振前静力触探试验对回填料进行振冲适合性评估,进而为疏浚船舶的吹填施工和后续的地基处理工艺提供依据和指导意见,既保障吹填砂的质量满足地基处理的要求,又确保振冲地基处理工艺经济、合理。疏浚回填料的监控方法及措施可为类似海外工程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邢跃  陈大同 《水运工程》2017,(S2):66-69
针对浅滩吹填工程中因吹距远、水深较浅等工况条件限制,绞吸船难以在施工效率、进度、成本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的问题,以北海铁山港的陆域吹填施工为例,通过对小型吹沙船联合施工可行性的研究及实践,得出八爪船-皮带船联合施工适合浅滩吹填的结论,并介绍联合施工的工法、工序及重难点控制。  相似文献   

10.
季岚  唐臣  张建锋  朱治 《水运工程》2011,(7):163-167
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工程每年产生大量的疏浚土,与此同时横沙东滩吹填工程需要大量的吹填土,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可解决吹填土资源不足的问题,又可实现疏浚土的综合有益利用,为互利共赢之举.结合横沙三期吹填工程和横沙六期吹填工程实例,阐述了该类吹填方案设计原则和设计情况,并对今后的广泛应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耙吸挖泥船溢流损失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云旺  王玉铭 《船舶》2005,(6):17-21,26
本文在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资料基础上给出了耙吸船溢流损失的基本概念,并对溢流损失的变化过程进行了简单描述;从概念上介绍了估算溢流损失的数学模型及动态分析,最后通过荷兰HAM公司的实船测量检验了溢流损失数学模型的适用性,结果比较满意;这样就为进一步研究溢流损失的变化规律,并应用于耙吸船装舱时间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耙吸挖泥船的结构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亚 《船舶》2010,21(4):20-23
结合8 500 m3耙吸挖泥船的设计经验,对耙吸挖泥船结构设计中具有共性的主要技术问题予以归纳分析,对涉足此类船舶结构设计的专业工作者有较好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绞吸式挖泥船在远海施工常常面临恶劣的环境条件,研究利用现场实际情况提高船舶的抗风能力至关重要。以绞吸式挖泥船"天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环境力的分析,包括风、海流、波浪等环境因素,研究船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受力情况,对船舶锚机建立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提出锚机座改进方案,提高了船舶的抗风能力,提出船舶外海抗风方案,提高了船舶外海施工适应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杨佩瑶 《船舶》2010,21(1):48-52
移船倒桩系统的定位桩结构是大型绞吸挖泥船的重要结构,是绞吸挖泥船在海上作业的基础性定位设施。目前,国内外对移船倒桩结构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是静动力分析及安全评定方面。本文基于可靠性的结构优化设计研究,结合绞吸挖泥船的实际工作情况,建立了移船倒桩结构定位桩优化设计模型,确立了随机参数模型,以大型绞吸挖泥船移船倒桩结构为例进行了定位桩基于可靠性的优化设计。算例结果显示了基于可靠性的优化是合理且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绞吸挖泥船疏浚系统三维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国跃 《船舶》2015,(5):114-118
以某大型绞吸挖泥船为例,应用参数化软件PROE进行疏浚系统三维设计,探索三维软件设计效果。研究表明,PROE应用于绞吸挖泥船疏浚系统三维设计切实可行。PROE可以满足疏浚系统建模、装配、布置、出工程图、运动仿真和有限元分析等不同的设计需求。该研究对船舶三维设计推广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绞吸式挖泥船产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绞吸式挖泥船实际作业的大量数据,探讨了一种施工经验与施工数据分析相结合的产量优化方法。经过实际工程检验,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薛水海 《水运工程》2013,(9):182-185
对天津航道局自主设计建造的滨海型绞吸挖泥船的5种施工工法、开工展布流程等分别进行阐述,对每种施工 工法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实例得出正确选择适当工法提高生产效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李思  李允 《船舶》2015,(6):13-19
为了研究如何在恶劣条件下保障小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快速性,文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船-桨系统下对某自航绞吸挖泥船进行快速性研究,论述了船首槽道尺寸对阻力的影响,船体、导管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受桨轴浸深影响的变化规律,并设计出推进器的优化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19.
耙吸挖泥船全电动电力推进船型方案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涤  吴斐文 《船舶》2008,19(5):36-41
在简介耙吸挖泥船主要设备及工况的基础上,介绍了船型的动力型式发展历史及当前电力推进应用的热潮,分析比较了三种动力技术型式性能优缺点,并对几型非电力推进型式的耙吸船作了电力推进改造方案的探讨,试图作出更明确的结论:耙吸挖泥船采用全电动电力推进形式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刘斌  李勇  曹永港 《水运工程》2013,(9):191-193
大型绞吸船挖掘、输送能力强,可开挖硬底质深水航道,且工艺已日渐成熟,如绞吸船直接装驳工艺以及艉吹 装驳工艺等。然而绞吸船如何在硬底质深水航道中抛锚、固锚,则成为装驳工艺成败的关键因素。绞吸船施工方法是以船 艉钢桩为轴心,利用左右横移锚杆拉力横摆开挖,也称扇形横挖法(含钢桩台车的绞吸船)。以硬底质深水航道绞吸船抛 锚、固锚工艺为分析研究对象,并从实践中总结优化了各固锚工艺,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