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一件事在舆论上占优势,并持续一段时间后,这件本不平常的事很可能会被当成平常事,再论这件事也会被当做“老生常谈”。自主品牌发展就遇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刊编辑部 《汽车之友》2021,(6):18-28,29-31
自主品牌也玩改装?当然,这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伴随着中国本土揺滚势力的兴起,当时“城市猎人(BJ212)”这款车一度被那些民间前卫人群玩出了一波小高潮,这大概就是国产车改装的启蒙时代吧。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历经风雨终见彩虹,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除了继续靠高性价比抢占市场,品牌建设和提升也到了该发力的时候。近年来诸多官方改装车型的集中涌现,足以表明自主品牌厂商对玩车这件事是越来越重视了。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初,中国自主品牌的扛旗手长城汽车突遭滑铁卢,股票下行,销量减少,各种批评的声音纷扰而至。眼看着半年过去了,情形却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大家都知道长城汽车此次危机的导火索是H8的"回炉再造":2013年11月21日,H8上市;2014年1月13日,H8推迟3个月上市;2014年4月20日,H8再度上市;2014年5月8日,H8再度延迟交付。仅就"回炉再造"这件事本身而言,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既可以说是长城的造车水平不行,也可以说是长城的造车态度很  相似文献   

4.
《汽车驾驶员》2010,(4):107-107
比亚迪与奔驰合作研发电动车是继丰田召回门事件后的又一则重磅新闻。我个人非常看好这件事,不光是因为比亚迪是自主品牌, 而是此次合作中比亚迪成为了更被人重视的技术输出方。  相似文献   

5.
事岀有因:首个自主品牌动力战略,彰显行业领先科技如今,节能、环保不仅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代表,在继大众、奔驰等国际巨头之后,来自中国的自主品牌长安汽车,也步入了"Blue动力时代"。"BlueCore"动力品牌,是长安汽车集所有动力研发与创新成就,并融入极具前瞻  相似文献   

6.
王占强 《世界汽车》2012,(9):112-117
以低端车型起家,在发展壮大后推出新品牌来提升形象是国外很多汽车巨头的发展之路,如丰田推出了雷克萨斯品牌,日产推出了英菲尼迪,都取得了成功。正是借鉴这一经验,自主品牌奇瑞汽车公司在2010年推出了定位于高端的瑞麒品牌,希望打破"低端、低价"的传统形象。但是打造一个高端品牌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绝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在技术、品质等各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那么奇瑞的瑞麒品牌能够成功吗?  相似文献   

7.
事岀有因:我国政策催生的独特产物2009年,我国《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在规划中称"在技术开发、政府采购、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战略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此规定意在通过硬性规定促进我国车企对自主技术的研发与合作,这也表现出了中国政府对于加快我国汽车产业自主步伐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上汽终于以年产销量100万辆的佳绩,如愿以偿地夺回了国内汽车产销的桂冠。如果还有什么事让上汽总裁胡茂元牵肠挂肚的,那便是自主品牌、海外上市这两件大事了。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上汽集团干部大会上获悉,发扬“亮剑”精神是会议最大的热门话题,而自主品牌、海外上市将成为2006年上汽的两大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正前几天,北汽集团的董事长徐和谊向媒体宣布了到7月31日前,北汽自主品牌将在北京地区全面停止燃油车的生产,这无疑是一则重磅消息。虽然较传统燃油车而言,我国自主品牌的优势本来就很欠缺,加上各大进口品牌在燃油车市场拼得你死我活,所以从销量来看,自主品牌很难成为一匹"黑马",所以转换产品思路已经迫在眉睫,正像徐和谊所说的,北汽的燃油车淘汰计划已经走在了我国该行业的前面。其实,北汽集团一直在优化产业链结构,不光控制北京地区的产能,而且部分工厂也进行外迁工  相似文献   

10.
自主起义     
赵欢 《时代汽车》2012,(9):72-77
被合资品牌、"合资自主"品牌打压、围剿,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的自主品牌,在酝酿一轮起义,这是通往自强的破茧成蝶之路。尽管征途是痛苦的。现在正是几乎被逼上绝路的自主品牌揭竿而起的时候。工信部部长苗圩提出建设汽车强国的三大条件: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知名的世界企业和品牌;要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支持和引领世界汽车产  相似文献   

11.
程远 《时代汽车》2012,(7):16-16
在中国有两件与汽车有关的事情很难办:一是轿车的自主研发,二是公车改革。两件事情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其实密切相关。因为自主研发落后,导致公务用车长期采购国外品牌车型,而这又反过来造成自主品牌销量不好,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水平上不去,难以满足公务用车需求,甚至成为官员不坐自主品牌的借口。"自主研发"在汽车业开始合资时就明确提出来了,30年过去,虽然效果差强人意,但毕竟还是有所进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节前,环保部正式下发通知,不予批准苏新能源和丰有限公司40亿标准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以下简称苏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通知称,该项目在水资源影响、用水需求、"三废"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等6大方面存在问题,要求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首个环评被否的煤制气项目,显然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未通过环评,到底什么原因?无论这是否反映了政府政策立场的转变,这件事对其他还未做环评的煤制气项目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3.
刘勇 《驾驶园》2014,(6):64-69
<正>中国的自主品牌出路在哪?这是一个很多人一直在探讨却在短时间内似乎无解的问题。自主品牌命运多舛,不仅因为起步较晚而被国外品牌抢占了市场先机,而且还有不少国人也将其视为国外品牌的陪衬,国家层面上的不重视,加上对国外品牌长期的"依赖",使自主品牌一直举步维艰。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自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之后,中国的自主品牌迟早要崛起于全世界的汽车大舞台上。  相似文献   

14.
正盘点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上半年,总体平稳,同比销量方面略有上涨,SUV车型继续强势领跑,自主品牌在许多重点车型上已经和合资品牌势均力敌。从各个品牌的半年报来看,产销飘红,喜报频传,虽然总体上都有着不错的业绩,但依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上半年韩系品牌表现可谓是"一蹶不振",有统计显示韩系中型车上半年销量下跌甚至超过了30%!抛开政治层面的影响,韩系品牌近  相似文献   

15.
自主的寒冬     
自主品牌,一个谈论起来情绪激扬的词汇。一个购车的时候避之不及的词汇。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主品牌的认知基本等同于廉价。这也不能怪消费者,毕竟最初自主品牌的生存技能就是廉价,于是第一印象就被定义了。  相似文献   

16.
纠结的未来     
整个8月全世界都在为一件事瞩目——伦敦奥运会。不仅仅是全民关注,各个赞助商也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赚足了眼球。在中央台的广告中,汽车品牌和运动品牌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当然由于BMW同奥运会的赞助关系,不仅在伦敦开、闭幕式上将全线品牌逐一展示,中国代表团中的领军人物几乎都被BMW拉来做了“JOY”口号的宣讲人。  相似文献   

17.
<正>东风与沃尔沃合资,不仅是我国商用车行业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汽车行业的一件大事。行业和媒体之所以对这一事件给予从未有过的关注,原因是东风商用车是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和发展的主力军。其合资与否关系到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发展的大业。在一片观望、猜测和质疑声中,双方的合资尘埃落定。一个老问题旋即被重新提起。我国商用车企业对外合资,对于我国汽车产业坚持自主发展是福是祸?此前,我们曾试图从中国重汽与曼、福田欧曼与奔驰、江淮与纳威斯达、上汽与依维柯,甚至广汽与日野的合资项目中寻找答案。遗憾的是,至今没有答  相似文献   

18.
罗建 《时代汽车》2012,(5):46-47
12年了,不急功近利,潜心做自己的品牌,这是一份坚守和心结,也是一份远见和思考。我们有理由赞赏"中华"。自主品牌主力军华晨汽车理应受到北京车展观众的关注。华晨"中华"已经有12年历史。国企自主品牌轿车,一汽"红旗"当属老大,虽然它在一段时  相似文献   

19.
吴迎秋 《车时代》2011,(4):18-18
上汽集团发布了自己的商用车品牌——MAXUS大通。这个全新商用车品牌的推出,表明上汽在发展商用车上选择了自主创新之路。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  相似文献   

20.
陈雷 《驾驶园》2014,(12):6-11
<正>作为国内自主品牌"第一阵营"的代表者,奇瑞的知名度绝对可以用"家喻户晓"来形容。在普通人眼中,奇瑞是一家具有政府背景的"国企",事实上,它是地地道道的民营自主品牌,也曾经历过被人看不见、看不起的艰难岁月。提到奇瑞就不得不提及安徽省芜湖市,这个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建国初期常住人口也只有几十万,然而就是在这个并不起眼儿的小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