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针对绞吸挖泥船柴油机在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3206标段回填工程中排放性能不达标的问题,对“天滨”绞吸挖泥船的16V240ZC型柴油机排放问题进行分析,重新匹配增压器,改造冷却水系统,增加VTG(增压器可变喷嘴)电子控制系统,并进行实船应用。结果表明,改善后的柴油机的空燃比得以优化,燃烧效率提高,油耗降低3%,烟度值FSN从0.61下降到0.40以下,改善了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某船发电柴油机高温冷却淡水低压故障的发生过程,根据故障表现形式和冷却水系统的特性,结合冷却水系统原理图,分析了冷却水低压故障的原因。阐述了故障的排除方法和处理措施,并就故障产生的直接原因,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缪燕华  邓涛 《船舶》2003,(2):20-24
治理江河湖海需要高性能、高效率、低能耗、自动化、环保型的挖泥船。本文对使用于长江三峡工程的1600kW斗轮挖泥船和用于水利部“百船工程”之一的350m^3/h斗轮挖泥船的电气和仪表、自动化的设计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仝凤英 《船电技术》1998,18(1):45-49
本文对MTU16V396E84柴油机的淡水系统进行了论述,分析了低负荷时增压空气被谈水加热,高负荷被淡水冷却的优点,同时又根据联调试验中柴油机突发的淡水温度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查出,淡水冷却器淡水板槽上的沉积物,是防锈剂与水混合后,分解出的硅酸盐所造成。  相似文献   

5.
某轮,柴油发电机组三台,冷却海水由二台发电柴油机(副机)冷却海水泵(并联,每台排量110m3/hr)供给,从海底阀(Sea chest valve)经过滤器吸入海水,依次经过滑油冷却器、空气冷却器和淡水冷却器后,排出船外。每台副机的冷却海水进口处,设有一个由该机润滑油压力控制的进口阀,以保证该机运转时有冷却海水供应,而停机时停冷却海水。1事故发生某日港内卸货,No.2发电柴油机(1200ps,720r/min,Yanmar T240L-ET):(1)冷却淡水温度95~100℃(正常75~85℃),高温警报;(2)数分钟后,润滑油低压警报;(3)自动停机装置未动作,机器继续运转。2紧急处理(1)供电紧…  相似文献   

6.
在中长周期波浪海况条件下,针对我国早期研制的大型绞吸挖泥船施工适应性差、长排距工程排距受限等难题。本文以“天杉”船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有限元分析计算、实船验证等方法,开展了大型绞吸挖泥船定位系统性能提升、输送系统性能提升、船舶动力系统升级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大型绞吸挖泥船性能提升的技术,并成功应用。为我国早期研制的大型绞吸挖泥船的性能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3冷却水系统 为了使柴油机受高温燃气和摩擦作用的部件保持正常稳定的工作性能,必须对这些部件进行冷却。冷却系统的作用就是把冷却介质送到受热部件,将其多余的热量带走。船舶动力装置中使用的冷却介质主要有海水、淡水、滑油、燃油和空气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海水和淡水。对冷却系统的要求是:确保充足、连续和温度适宜的冷却介质供给柴油机动力装置的各个需要冷却的部位,工作可靠和安全,便于维护管理和经济耐用等。  相似文献   

8.
饶广龙  王波 《船舶》2021,32(3):47-53
该文通过某10000 m3、4500 m3和13800 m3等多型耙吸挖泥船,对比分析不同泥泵驱动模式及不同舱室布置的耙吸挖泥船典型淡水冷却设备分布、流量分布及其冷却系统配置情况,总结出影响耙吸挖泥船冷却系统设计的多个要素,包括泥舱型式、泥泵驱动方式,泥泵舱布置等,并针对性地给出耙吸挖泥船冷却系统的设计思路流程,对今后该类型船舶的冷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与指导,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陈熠画  陈新权  杨启 《船舶工程》2017,39(10):12-17
铲斗挖泥船作业时利用插入江底的定位钢桩将船舶部分抬出水面,形成一个在风浪流条件下能够安全作业的固定平台,其抬船高度与作业工况、外界载荷等密切相关。为了确定抬船高度,本文首先计算不同环境条件下铲斗挖泥船受到的环境外载荷,接着通过建立铲斗挖泥船力学模型计算四种典型作业工况下桩腿受力,以桩腿受力为零作为上拔临界状态计算铲斗挖泥船在不同作业工况、波高、浪向、作业方向、使用不同容量铲斗时的最小抬船高度,得到不同波高下要求的安全抬船高度,并得出了浪向和作业方向对最小抬船高度的影响规律。建立的抬船高度预报方法为此类船舶的定位桩设计和作业时的抬船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新成果     
《港口科技》2010,(2):49-49
亚洲最大自航绞吸式挖泥船试航成功 由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承担设计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鲸号”日前试航成功。  相似文献   

11.
船舶中央冷却系统冷却器热交换量计算结果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船舶设备的配备、运行、维护的经济性。在对设计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船舶运行工况计算中央冷却系统冷却器热交换量的一般方法,以75m海洋平台供应船为例,作了实际计算介绍。  相似文献   

12.
《舰船科学技术》2015,(8):169-172
通过对比研究,分析热管技术应用于舰船冷却系统时,与常规海水直接冷却和冷却水间接冷却之间的性能差异。研究表明,单级热管的换热效率相对较低,但可通过并联增加热管级数来改善换热性能,使之接近冷却水间接冷却。当舰船冷却系统换热器传热单元数(NTU)较小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热管冷却,减少舰船冷却水泵需求;当NTU较大时,应慎重选择热管冷却型式。  相似文献   

13.
真空制冷是一种理想的预冷技术.该技术在蔬菜、果品鲜花等农产品和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真空制冷装置中制冷压缩机和真空泵是主要耗能部件.文中选取菠菜为研究对象,着重对捕水器的盘管降到不同温度时再开启真空泵的情形进行能耗分析,以寻找合理配置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舰船电子设备冷却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忆秦 《舰船科学技术》2007,29(5):85-87,91
通过分析电子设备热设计的特点,利用模块化的概念构建了整体式舰船电子设备冷却系统的框架,目的在于整合总体资源,形成综合配套优势,减少备品备件种类,提升电子设备冷却系统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水平,降低装备寿命周期费用,有效确保战斗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间冷循环高压涡轮叶片与轮盘耦合的强度计算。高压涡轮工作叶片属于带冠气冷空心叶片,叶根为枞树型。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所以三维造型和网格划分都具有很大的难度。在前期的模型处理中,优先考虑了叶根工作齿接触面的单元质量,在沿接触面法向放置了两层高质量、小尺寸的接触单元,目的是能详细地模拟叶根接触部位的应力分布。本计算的主要目的是对冷却叶片强度计算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为了了解冷却叶片及轮盘榫槽部位应力分布情况,必须将叶片与轮盘进行耦合计算,但在计算时只讨论叶片以及轮盘榫槽处的应力,轮盘其他位置的应力不在本计算中讨论。计算模型取1/86轮盘1只叶片作为分析对象,采用的几何模型是按设计图的名义尺寸,使用Pro/E建立的三维模型,计算时使用专业网格划分软件ANSA划分网格,ABAQUS软件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6.
混流式中央冷却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一种混流式中央冷却系统的设计,对中央冷却系统中涉及到的中央冷却器,海水泵的选型以及调温阀的选用进行探讨,并通过中央冷却系统的变工况性能的计算进一步来分析系统的工作状况,校核选用的设备,为类似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肖芳  韩厚德 《机电设备》2006,23(2):I0010-I0012,I0017
真空制冷技术是目前降温速度最快的一门制冷技术,是一种理想的冷却方法。该文主要介绍了真空制冷的机理并通过试验对影响真空冷却过程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些改进真空制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央冷却系统是船舶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结构原因目前的中央冷却控制方法均具有非线性大延迟的特点,导致中央冷却控制的快速性和超调量存在一定矛盾。对此重新设计了船舶电力系统的中央冷却控制方法,通过搭建冷却参数模型,确定电力系统主机缸套内部循环管路包括冷却性的相关参数,以此为依据进行仿真控制模拟,以模块化的形式实现中央冷却控制模拟初始化,进行仿真控制,制备PID模糊控制器,预定控制周期,调度控制模拟中三组中央冷却控制阀,调配冷却控制周期的开启和闭合,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中央冷却控制。实验数据表明应用该控制方法在船舶全负荷工况下,冷却控制延迟可以缩减22%,航行工况下冷却控制缩减达到35%,可以有效降低冷却控制延迟。  相似文献   

19.
邵京河 《中国水运》2007,5(7):194-195
针对当前筑路机械冷却系统存在问题提出新的改进方案,并就系统具体技术路线及实现的功能进行介绍,为此类型的工程机械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换热冷却的实验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正确分析切削介质的强化冷却对金属切削过程的影响,采用实验和仿真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冷却方式下试件"汽化能力"的最佳值问题.应用商业有限元软件DEFORM-2D,对材料进行了强化冷却条件下的正交切削有限元模拟,讨论了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温度和切削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切削区温度,都有相应的最佳冷却方式,并不是强化冷却方式越强即换热系数越大,冷却效果就越好.只有达到材料的最佳"汽化能力"亦即发挥了材料的最佳换热性能时,才能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