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连续两年成为摩托车产量最大的国家之后,中国摩托车工业何去何从?记者从刚刚结束的全国摩托车“九五”规划会议获悉:提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摩托车分会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国际摩托车技术论坛"于11月15日在重庆圆满落幕。中国是世界摩托车第一产销大国,中国摩托车工业已成为世界摩托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摩托车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节能、环保、安全"的摩托车是未来中国先进摩托车的发展方向,也是本届摩托车技术论坛的主题。在本届论坛中,来自中国摩托车  相似文献   

3.
中国摩托车工业包括国有、集体、中外合资、民营等形式,资产总额600亿元,每年的工业增加值在100亿元左右,工业产值约占国内GDP的1%。摩托车产量自1993年以来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2001年产销量已高达1200万辆以上,占世界总量的50%。目前,中国摩托车人均占有率已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至此,中国不仅是摩托车生产大国,同时也成为摩托车消费大国。然而,中国摩托车工业走过了怎样的发展之路,在昂首迈向强国的征程中,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并加以积极应对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对摩托车工业一向指导较少,另一方面摩托车工业在中国较早进入市场。作为机械、汽车工业生力军的摩托车行业,目前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它正在进入被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所左右的关键时期。一、摩托车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在市场竞争中成长为世界最大摩托车生产国的中国摩托车业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明晰。 1.总产量大但具备较大经济规模产量的生产厂家较少。1995年产量在100万辆以上的仅有3家,50万辆以上的仅5家。大量销售收入在亿元左右,利润是负数的企业对市场的冲击很大:重复引进、重复建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初,中国嘉陵集团大规模成功地生产出嘉陵牌摩托车后,中国摩托车工业发展迅速,经过近20年时间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摩托车生产大国。目前中国摩托车年生产能力市还诞生了大批民营摩托车生产企业。无论从规模、技术或是产量看,重庆建设为世界规模的摩托车城,已具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八五”以前,四川摩托车工业在全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曾创造过许多辉煌,在产量、质量、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创造了不少全国第一,许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个人伴随着摩托车工业的崛起而发迹。但“九五”两年来,昔日的霸主地位受到猛烈的冲击。特别是重庆直辖后,四川摩托车工业更是岌岌可危,政府有关部门及生产企业忧心忡忡。四川摩托车工业路在何方?怎样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进一步调整、重组、发展四川摩托车工业? 面对重庆直辖后,四川摩托车工业处  相似文献   

7.
台湾摩托车工业发展速度较快。1986年摩托车产量达793,840辆,保有量为7,194,202辆,仅次于日本、美国。保有率为1辆/2.9人,居世界首位。竹台湾摩托车生产厂家主要有三家,一是光阳工业公司,与日本本田公司合营,一资本有520,008,000元(新台币),二是台湾山 .叶摩托车工业公司,同日本雅马哈公司  相似文献   

8.
张正智 《汽车情报》2007,(13):16-20
中国摩托车产量自1993年居世界第一以来,到2006年已连续14年雄居世界第一的位置。中国摩托车产量已连续几年占世界摩托车产量的一半以上。2006年摩托车产量又创历史新高峰,超过2000万辆大关,达到2144.4万辆,同比增长20.83%。中国也是摩托车出口大国,详见表13。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摩托车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从1993年起就成为世界最大的摩托车产销国。但分析世界各摩托车大国外销和产量的比率,我国则相形见绌,且有限的外销产品,还集中于拉美、非洲、东南亚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弱。面对世界摩托车大市场,中国摩托车工业如何发展,并最终在国际市场抢占一席之地,我认为,其突破点首先应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摩托车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一半,稳稳地雄踞世界摩托车第一大国的宝座。当然,由于缺乏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还不能称为世界摩托车强国。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摩托车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摩托车行业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指导下,摩托车“九五”专项规划得以全面实施,年产1000万辆的目标已提前实现,其他各项目标在大部分企业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落实,总体讲,摩托车“九五”专项  相似文献   

12.
摩托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特别是进入“八五”以来,我国摩托车工业又取得了持续高速发展,从1990年的97万辆,增加到1994年的522万辆,年产量每年增长52%,成为世界上摩托车产量最大的国家。预计1995年摩托车产量将达600~700万辆,到年底全国摩托车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我国摩托车工业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年产量将达到1700万辆,占世界总产量的二分之一,是世界摩托车生产大国。出口400万辆,创汇14亿美元,出口到世界157个国家,凡是有摩托车的国家都有中国摩托车,这是何等令人自豪的事业!它凝聚全行业300万职工的汗水和辛勤劳动,我们应倍加珍惜。  相似文献   

14.
阮天林 《摩托车》2013,(16):83-85
经过三十多年的飞跃发展,我国摩托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尤其在1993年,我国就以367.49万辆的产量首次超过摩托车王国——日本,成为了世界头号摩托车生产大国,1997年则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003.7万辆,至2012年,我国摩托车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摩托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超过9000万辆,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消费国。由于我国摩托车工业起步较晚,行业管理不够规范,维修服  相似文献   

15.
“九五”相对于中国摩托车行业而言,在肯定发展这个主旋律的同时,酸甜苦辣皆备——年产量上千万辆,雄踞世界第一产量大国之巅,而企业的经济效益连年下降,老牌名企节节退守,几被逼入一隅;国家对摩托车行业的政策大环境口头上也许优惠了一些,但始终不见实质性利好出台;城市对摩托车的禁限牌蔓延着,摩托车行业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时刻高悬;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经验的积累,摩托车企业终于明白了技术进步、科技创新的至关重要性,掌握核心技术成了企业老总们的口头禅……悲喜交加,拯救不能依靠任何人,中国摩托车行业的铁汉们,在重负下挺直腰杆往前走,从“九五”中走来,向着“十五”走去,因为他们心中揣着信念与希望。  相似文献   

16.
白杉 《摩托车》2005,(2):14-15
一、我国摩托车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摩托车工业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生产、科研、开发、营销体系,是个系统工程。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有一批名牌产品覆盖"两个市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摩托车工业迅速崛起,2004产量已达到1600万辆以上,跻身世界摩托车生产大国。能生产2000多个品种的摩托车,15种排量的摩托车,此外还有强大的零部件配套体系,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如发动机整机比较突出的有金城、宗申、力帆、林海等,曲柄连杆有江苏罡阳、山东平度,减震器有无锡拓普、宁江、湘陵、川南、重庆长安,车轮有浙江万丰奥特、广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托车行业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发展之快,今世人瞠自。摩托车行业的现状是:生产规模较大,行业集中度不够,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够,开发实力有特提高,大排量摩托车品种几乎为零等等。从现状看来,中国摩托车工业的弱势明显,但本人认为,这些所谓弱势,同时也正是中国摩托车的强势所在,且看下几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行业的百科全书类大型工具书《中国摩托车零配件大全》编撰完成。5月17日,该书的首发式在重庆万友康年大酒店举行,首发式由全摩网常务副秘书长程兴伟主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滕伯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理书长张文灿及全国摩托企业的代表百余人出席。中国摩托车工业是中国工业体系中一个极其特殊的分系,在国家既没政策扶持,又没有资金投入的条件下,10多年来,单靠企业的发奋图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中国摩托车实力强大,产量跃居世界榜首,每年都可为国家缴  相似文献   

19.
1情况概述 "九五"我国摩托车出口总计2 550 775辆,是"八五"出口总量334 962辆的7.62倍;出口创汇总计10.561 7亿美元,是"八五"创汇1.410 4亿美元的7.49倍.2000年出口创历史最高;"九五"摩托车进口总计8 461辆,支出外汇0.095 2亿美元,"九五"期整车贸易顺差约10.5亿美元.进口车在国内同期市场占有份额0.017%,微小得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0.
《摩托车》2004,(1)
我国摩托车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飞跃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尤其在1993年就以367.49万辆的产量首次超过摩托车王国——日本,成为世界头号摩托车生产大国,1997年则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003.7万辆,我国摩托车产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截止2002年底,我国摩托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超过5500万辆,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消费国,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