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锋 《时代汽车》2023,(22):28-30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是指对汽车底盘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技术,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汽车的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文通过对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文章首先介绍了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然后对当前主流的底盘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等。接着,本文探讨了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电动化、轻量化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趋势。最后,本文总结了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一些有关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4.
5.
孙宁  陈南  万亦强 《汽车技术》2007,(12):25-29
简述了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总线的种类及技术特点,给出先进的汽车车载网络拓扑结构。详细论述了在汽车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控制器局域网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线控技术及其通讯特点,特别针对CAN总线介绍了SAE J1939、CANopen、DeviceNet 3种基于CAN的主流应用层协议。最后就我国车载网络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线控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各国线控汽车发展现状,以及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线控制动系统、线控驱动系统和线控悬架系统的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影响线控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并对信息传输、驾驶人意图与工况辨识、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底盘集成控制等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针对全线控汽车,给出了分层式集成控制系统框架,并对框架内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线控汽车研究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汽车底盘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底盘技术现状,概括性地描述了底盘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主要在底盘汽车电子应用(ESP、PLA、TPMS、ADC、ACC…)及新材料、新工艺带来的底盘技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汽车底盘系统开始步入线控(by-wire,即操纵装置与执行器之间靠电信号联系而非机械的连接)阶段,底盘综合控制系统也已初现端倪.先进的底盘电子控制系统优化了车轮与地面之间的附着状况,显著地改善了汽车的动力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汽车控制技术正朝着线控的方向发展,线控系统将取代以液压、气压和机械为主的传统控制系统。本文介绍了汽车底盘线控技术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和性能特点,并提出线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电气化技术逐渐提高,其底盘电控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底盘线控技术属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操作稳定性等,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技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是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的重点方向。文章结合实际研究,探讨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技术四个子系统(线控转向系统、线控驱动系统、线控制动系统、线控悬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全矢量单独车轮控制和智能网联汽车线控底盘集成控制架构分析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目前常用的控制技术。文章结合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容错控制方法,分析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控制方式提供优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汽车一体化安全定义与组成,阐述了碰撞预警技术其通用的系统构架以及碰撞预警安全技术的应用现状.汽车一体化安全把汽车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主、被动安全措施的最佳效用,其代表技术是汽车碰撞预警安全,该技术已成为汽车安全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动安全的轮间电控限滑差速器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电控限滑差速器(ELSD)改善汽车动力学特性的原理,提出了基于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前馈与误差反馈控制相结合来控制车辆运动状态。反馈系数根据最优控制的方法确定。通过对所述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证明该系统在各种路面条件下均可明显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主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车辆悬架的最优自适应与自校正控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喻凡 《汽车工程》1998,20(4):193-200,205
本文研究了车辆主动悬架自适应与自校正控制的策略与算法。  相似文献   

14.
以汽车操纵稳定性及行驶平顺性为控制目标,提出一种在线可调整的模糊控制算法,其模糊控制规则表可以用解析的方法进行计算。针对简化的汽车模型,为控制悬架系统的振动设计了自调整模糊控制器。与自适应控制主动悬架系统相比较,在两自由度悬架系统试验台架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汽车的振动控制具有明显效果,进一步说明提出的算法对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控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整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董波 《汽车工程》2002,24(5):422-425
以一个车辆的整车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轴距预瞄信息,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一个车辆的悬架控制策略,通过模拟和仿真的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轴距预瞄控制对于改进车辆性能的能力,检验了所建立的整车模型。  相似文献   

16.
车辆主动悬架的神经网络模糊控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丁科  侯朝桢  罗莉 《汽车工程》2001,23(5):340-343,336
利用神经网络来实现在车辆主动悬架中的模糊控制,通过对主动悬架实体装置的台架实验研究,在不同激励信号的作用下,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器都具有很好地抑制车体振动的特点,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PID控制。在车辆主动悬架中,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具有设计新颖,实用性强,特别对于减振效果要求较高的车辆,更能发挥其优点。  相似文献   

17.
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LMS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LMS自适应滤波算法,通过调整自适应滤波器的权系数使二次性能指标达最小,根据单个样本方差的负梯度来调节权系数;得到控制输出。针对简化的车辆模型,将空钩控制、广义自适应控制与LMS自适应控制相对比。仿真计算表明,主动悬架系统LMS自适应控制策略不仅计算简单,而且理论上在主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性能明显优于其它对比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主动悬架的单神经元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耀  于德介  宋晓琳 《汽车工程》2006,28(10):933-936
在1/4汽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汽车主动悬架的自适应神经元控制器。以车辆的行驶平顺性为主要控制目标,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车轮动位移为具体评价参数,研究了系统在随机路面激励条件下的时域响应,计算了振动响应的均方根值,考察了在变参数条件下控制器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有效改善车辆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平顺性和舒适性,并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对模型参数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车辆状态识别的AFS与ESP协调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基于滑模变结构的AFS控制策略和直接横摆力矩加变滑移率联合控制的ESP控制策略。在分析两者控制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控制的一般原则。阐述了车辆状态识别算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协调控制策略,最后通过3个典型工况的仿真计算验证了该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