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船舶附加水体质量系数Cm的取值对计算系泊船舶在横浪作用下的撞击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参数取值差异较大,且国内水运行业规范的参数取值偏小,给结构安全带来一定隐患。经过对取值规定的比较,并参照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计算结果,得知国内现行规范Cm的取值明显小于国内外相关规范和研究报告的取值。建议20万吨级以上船舶增大Cm取值为1.7~2.0。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行的港工船型资料及相关规范对于船舶压载吃水的取值并未明确的问题,按照船舶吨级收集吃水参数,通过统计不同保证率累计频率得到杂货船压载吃水取值,将统计结果与国内外几种主流的压载吃水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船型特点对统计结果进行规律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胜 《水运工程》2013,(6):46-48
根据现行规范中船型尺寸、排水量、受风面积、形状系数等船舶参数与船舶形状特性的关系,以及船舶照片与船舶本身符合比尺相似这一特点,搜集船舶图片及其相关资料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船舶水面以上高度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参数。解决了JTS 144-1—2010《港口工程荷载规范》中未给出船舶水面以上高度取值方法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散货船压载吃水在压载工况下的系泊船舶作用力计算、桥梁净空高度设计等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参数,但在港口工程中尚无完善的计算方法,现行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船型资料中亦未提及。通过对大量散货船船载AIS数据中压载吃水值的统计分析,得到不同吨级散货船不同累计频率下的压载吃水值。将得到的统计结果与国内外几种散货船压载吃水计算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为船舶压载吃水的取值和规范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散货船压载吃水在压载工况下的系泊船舶作用力计算、桥梁净空高度设计等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参数,但在港口工程中尚无完善的计算方法,现行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船型资料中亦未提及.通过对大量散货船船载AIS数据中压载吃水值的统计分析,得到不同吨级散货船不同累计频率下的压载吃水值.将得到的统计结果与国内外几种散货船压载吃水计算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为船舶压载吃水的取值和规范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风荷载是船舶系泊的主要控制因素,因此对作用于船舶上风荷载计算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现行水运行业规范中关于作用于船舶上风荷载的计算公式与参数取值问题,基于风荷载的基本表达式,采用理论推演的方法,结合自然条件的更新调整,对空气密度、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地面粗糙度、船舶受风面积等参数进行分析,得出船舶风荷载的理论计算公式与参数取值建议,为规范中部分参数的修订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永刚  易中立  施凌 《水运工程》2002,(S1):130-134
为了推进中国标准国际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介绍国内、外导标工程设计计算参数及性能评估方法,从计算原理、资料分析等方面对比国内外规范中关键参数的取值差异,对导标轴线、垂直张角、偏离量及评估方法进行细化分解,得出国内外规范使用的差异及不足。同时结合工程实例,计算中外规范导标的设计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外导标设计规范的设计原理基本一致,但在垂直张角、水平偏离量及导标效能评估取值上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8.
刘永刚  易中立  施凌 《水运工程》2022,(S1):130-134
为了推进中国标准国际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介绍国内、外导标工程设计计算参数及性能评估方法,从计算原理、资料分析等方面对比国内外规范中关键参数的取值差异,对导标轴线、垂直张角、偏离量及评估方法进行细化分解,得出国内外规范使用的差异及不足。同时结合工程实例,计算中外规范导标的设计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外导标设计规范的设计原理基本一致,但在垂直张角、水平偏离量及导标效能评估取值上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9.
港口工程设计中船舶所受风荷载计算对系船设施选取起控制作用,作用于船舶上的风荷载计算值由计算常数、船体水面以上受风面积、设计风速、风压不均匀折减系数和风压高度变化修正系数确定。针对港口工程设计中容易出现的参数取值错误问题,对规范中风荷载的理论计算公式进行研究,通过对公式中5个参数进行逐个分析,结合设计经验,得出船舶受风面积选取的注意事项,推导出风压不均匀折减系数和风压高度变化修正系数的选用标准,提出船舶水面以上代表高度的估算公式,为未来规范中相关参数的修订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船体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的浮态自动调整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船舶线型特点的基础上,初步探讨船舶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的浮态调整计算方法,并对相关参数取值范围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系泊船舶在波浪作用下的撞击力往往是大型开敞式码头设计的控制荷载。大型船舶采用现行规范公式计算值比模型试验值小得多,主要原因是船舶附加水体影响系数Cm值过小。建议规范修订加大经费投入,采用实测参数确定Cm值。  相似文献   

12.
波浪作用下船舶撞击力计算参数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泊船舶在波浪作用下的撞击力往往是大型开敞式码头设计的控制荷载。由于规范公式中船舶附加水体质量系数Cm和波高取值偏小导致计算值与物理模型试验值相差甚大。建议Cm取值为1.7~2.0,波高取为H1%。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水面舰艇相关标准中缺少临界应力规范计算方法的问题,依据经典船体梁弯曲理论和板壳稳定性理论,对船用标准的普遍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对简化计算公式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静力平衡法得到的纵骨架式板格临界荷载系数可能是简化计算法和CCS法的2倍以上,可见简化计算法和CCS法对临界应力的计算过于保守。  相似文献   

14.
马强  任威  林建国  宋新刚  李巍 《船舶工程》2014,36(1):118-122
针对目前造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缺失的问题,依据中国《清洁生产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T 425-2008),参考机械行业、汽车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结合造船行业的自身特点和清洁生产要求,确定了造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研究的技术路线。通过广泛调研并经咨询行业专家,首次提出并构架了造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指标体系,并以此为标准采用功效系数法对某船舶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绩效水平评估。结果表明:提出的造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可以作为船舶企业清洁生产的依据,可以为造船行业清洁生产工作的推进和绩效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外海轻型码头结构的波浪荷载和海流荷载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一个波浪周期内,波浪荷载的均值系数和变异系数随相位角的变化,进而得出50年设计基准期内波浪荷载的均值系数和变异系数。使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了波浪荷载的概率分布类型。利用海洋平台已有的研究成果,给出了50年设计基准期内海流荷载的均值系数和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对于外海轻型码头结构,可认为波浪荷载和海流荷载均服从极值I型分布;50年基准期波浪荷载的均值系数为1.166,变异系数为0.263,海流荷载的均值系数为1.269,变异系数为0.142。  相似文献   

16.
游艇码头进港航道水域尺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守慧  郭国平 《船海工程》2012,41(2):123-125
为了填补国内游艇码头在航行水域安全尺度方面的空缺,参考国外游艇码头尺度标准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分析风、浪、流等因素对游艇的影响,提出游艇码头的进港航道宽度及水深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7.
考虑张力腿平台立柱和浮箱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分离涡模拟法(DES)对均匀流下张力腿平台主体三维水动力流特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张力腿平台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及其频谱、压力系数和尾涡等特性。研究表明: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时历曲线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脉动性”;下游立柱受到上游立柱尾涡作用,导致下游立柱阻力系数较上游立柱阻力系数略大;下游立柱升力系数幅值较上游立柱升力系数幅值大,下游立柱泄涡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升力系数时历变化呈现紊乱,频谱图中谱峰个数越多且带宽越大。立柱表面压力系数呈现出“W”型且张力腿平台主体周围具有不同垂向流态形式,稳定脱落周期下通过压力系数最大值判断撞击点等特殊位置,压力系数最小值判断尾涡所附位置;尾涡具有高度各向相异性,不同来流方向下张力腿平台主体尾后出现不同尾涡结构和流形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是否全面提高港口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问题,回顾目前我国港口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确定的过程,对比分析国内外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总结国内外设计使用年限100 a时的设计规定,分析提高港口工程设计使用年限需考虑的因素,讨论提高设计使用年限需开展的工作。研究认为,全面提高港口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需要开展作用取值、结构可靠度分析、耐久性设计方法等多方面研究工作。参考国内其他行业和国外港口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规定,结合我国港口使用现状,提出永久性港口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仍采用50 a,对于特别重要的港口工程,可结合业主要求,采用50 a以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舰船轴系用高强度液压紧配螺栓研究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舰船和电站中液压紧配螺栓的研究应用现状,阐述了轴系用高强度液压紧配螺栓的设计理念,列出了各国船级社对液压紧配螺栓直径量的选取及相关要求,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