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中国水运》2008,(2):24-25
海运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我国外贸货物的90%以上由海运完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船队规模不断扩大,中资船舶在境外注册、悬挂外旗经营的比例也有所上升,占我国国际海运船队总吨位的50%左右。大量中资船舶在境外注册悬挂外旗经营引发的相关问题,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船舶运输业的地位也越显重要。近期,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更是确立了海运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产业地位,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运体系的发展目标。这是我国第一次由国家层面发布的海运发展战略,也是我国海运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然而,随着船舶运输业的飞速发展,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船舶火灾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船舶类型繁多,自身结构复杂,火灾特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运事业的发展,海上交通事故也不断发生,所造成的损害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系,如何有效地防止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这将是未来海运技术的主题,本文围绕着如何进一步加强海上运输安全性这一中心,探讨了未来海运技术的发展趋势,着重论述了未来海运技术将从过去以船舶自发完成的机能为主向外界对船舶支援机能加以充分的方向发展,并就将来海运技术所涉及到的领域,所具有机能以及确保海上海运输安全性的技术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越来越频繁,海运的重要作用也日渐被大众认识。伴随着海运规模的扩大,海事频发的现象也随之而来。相关统计表明,船舶进出港时,在近岸交通密集的水域发生事故的频率最高,因此加强船舶进出海港航行中的危险预判已成为目前海运行业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相关课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运用方案,希望有助于减少相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话题。作为航运业的"老船长",高彦明委员近些年在国际海运制度给予了很多关注。此次两会,他提出建议,政府应放宽对国际船舶运输公司的限制,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促进航运业发展。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简称《条例》),在国内从事国际船舶运输业务及相关辅助性经营活动,包括国际船舶管理、国际海运货物装卸、国际海运货物仓储、国际海运集装箱站和堆场等业务要经过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相似文献   

6.
高建国 《中国水运》2006,(12):52-53
河北目前从事国际海运的航运企业3家,船舶运力300余万载重吨;从事国内海运的省际航运企业26家,船舶运力40余万载重吨;从事国际船舶代理企业56家;国际海运集装箱中转站6家;国际船舶管理企业9家;国内船舶代理和海上货运代理企业146家;国内船舶管理企业5家;全省内河运输除廊坊市以外,其他10个区市均发展了航运业务,营运船舶拥有量2800余艘,2.7万个载客位。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航运市场格局在河北省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海运船队温室气体排放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估算中国国际海运船队温室气体的排放状况,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自下而上”以及“自上而下”排放量估测方法进行分析,表明海运温室气体排放量取决于海运业燃油消耗量以及燃油的排放因子,燃油消耗量与海运船舶的活动频率以及船舶能效有关。提出基于船舶装机总量以及基于船舶活动强度的两种估算方法。结果表明,1990~2007年间,中国国际海运船队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年递增7.6%,而同期全球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平均年递增3.7%。中国应积极研究相关措施以控制中国国际海运船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8.
刘戈 《中国水运》2005,(9):30-31
国际船舶管理业是国际海运辅助业的一部分,船舶管理企业的活动,对于船舶和船上人命财产的安全以及海洋环境的保护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于2002年1月1日颁布实施后,辽宁省国际船舶管理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国际船舶管理业在我国尚属新生行业,为此笔者对该行业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蒋仲  邹雪莲 《世界海运》2022,45(1):31-34
我国船舶租赁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2008年金融危机后得到快速发展.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与蔓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导致海运市场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船舶租赁行业也面临诸多变局.通过总结船舶租赁行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充分发挥船舶融资租赁优势,助推船舶租赁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类使用船舶作为运输工具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从远古的独木舟发展到现代的运输船舶,经历了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当船舶从蒸汽机时代跨入柴油机时代时,船型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舶的专业化使散货船从杂货船统治的海运时代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苏科技交流计划规定,苏联海运部代表团一行3人,由苏联远东海运科学研究院院长塞门里金博士率领,于1989年12月9日至19日访问了我国.代表团成员有苏联海运部船舶总局主任专家塔南先生和海运部船舶机务局处长维谢列夫斯基先生.苏联海运部代表团在上海共停留参观访问3天.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负责代表团在沪期间的接待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背景下,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船舶的大型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也为集装箱海运运输网络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平台,逐渐发展成健全网络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对船舶的优化调度作用逐渐突显出来,通过对船舶运力的合理规划能够使船舶企业营运的成本支出明显减少,现实意义显著。而在优化船舶调度方面,将蚁群算法引入其中,构建以蚁群算法为基础的船舶调度优化模型,能够为船舶调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推动现代船舶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海运贸易量的增加和海洋石油开采业的发展,海洋特种船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未来前景看好。目前,在海洋特种船舶中半潜船、海洋救助船、重吊船、海洋供应船占有很大比例,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着重介绍这些船舶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14.
海运船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港口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海港工程设计船型尺度规范修订的回顾,分析了影响我国港口建设的船舶类型、规模的发展趋势。对集装箱船、干散货船、原油船等典型海运船舶船型现状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大货类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及主力船型。船舶大型化发展直接影响了我国港口建设,船舶大型化也对我国离岸建港技术、深水长航道建设、港口工艺设备配置等方面提出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王仙水 《天津航海》2010,(4):4-5,17
随着海运事业的迅速发展,船舶的数量激增,船舶搁浅事故在海事中的比例达40%。为了减少船舶搁浅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及预防船舶搁浅事故的发生,文章提出并探讨了船舶发生搁浅的原因,船舶搁浅应急措施,脱浅后的工作,船舶搁浅事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丽敏 《珠江水运》2006,(Z1):168-170
专业船舶管理公司在我国产生较晚,其立法还不完善,仅有2002年生效的《国际海运条例》和2003年《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对国际船舶管理公司的准入条件、业务范围、行政法律责任等做出了规定。这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有待提高、内容不够全面、可操作性需要加强,而且仅调整船舶管理业务的行政关系,对于船舶管理业务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没有规定。为此,本文试图对有关国际船舶管理公司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我国船舶管理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海洋运输是主要以船舶为生产工具,以港口码头为基点,是水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国经济交流、合作的愈加密切,海洋运输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成为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撑。海洋运输业务近年来不但面临业务量逐年提升,行业高速发展的局面,同时也面临着国内与国外竞争者的涌入,竞争愈加激烈。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站稳脚跟,谋求生存与发展成为海运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从海运企业船舶运输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为出发点,对海洋船舶运输的成本内容进行分析,为海洋船舶运输成本合理科学地降低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海运发展十分迅速,海上船舶数量增加,如何在同一片海域内避免碰撞的发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海上船舶碰撞事件的成因及船舶发生碰撞的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避免船舶发生碰撞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船舶代理行业协会于2001年6月8日成立,至今已四年零五个月.这一时期正值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国际海运空前繁荣阶段,与之相适应的国际船舶代理和无船承运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美国海运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对海上人命安全、防污染要求越来越高,USCG监督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受检外籍船舶逐年增加,船舶缺陷处理措施也越来越严格。经过多年的严格检查,使在美的外籍船舶不论从船舶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有了质的变化,在实质上,许多低标准船舶取消挂靠美国港口计划和改挂PSC检查较松的港口国港口,这也导致挂靠美国港口的外籍船舶滞留率和强制行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