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探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桥梁耐久性评估领域的应用,以实际工程为例,通过对桥墩、桥台、基础的耐久性指标建立模糊评估模型,采用恰当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桥梁下部结构的耐久性进行多层次量化评定,证实了模糊综合评价在桥梁耐久性评估中的科学明了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役混凝土桥梁构件可靠性实用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实现对在役混凝土桥梁构件可靠性的快速评估,建立了考虑活载影响修正系数及评估基准期影响的汽车荷载效应概率模型,给出了基于抗力分项系数和界限系数的在役混凝土桥梁构件承载力等级的评定标准。以构件的受力状态、抗力损伤程度、汽车荷载效应与恒载效应之比及评估基准期4个主要因素为依据,通过大量运算提出了在役桥梁构件承载能力可靠性评估方法。依据《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1999)中的方法求得一座在役桥梁可靠指标为4.21,对应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本文方法得到检算指标为0.994,评价结果为二类,与规范评定的结果接近,表明该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3.
战时桥梁保障任务繁重,对遭袭损伤桥梁的保障步骤是:评定损伤等级、制定抢修或抢建方案、实施方案和验收通行,而对于如何"评定桥梁损伤等级"这一环节,并无评定规范或标准,使战时桥梁保障方案的选取与制定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桥梁保障也就无法适应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需要。根据现有工程的验收评定方法并结合战争中桥梁快速保障的特点,初步进行战时桥梁损伤等级的划分,拟订了评定方法和评定过程,为实现评定的自动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4.
崔树国 《交通标准化》2013,(11):110-112
以校验系数为切入点,通过外观检测对桥梁结构的劣化等级进行评定,进而对桥梁结构的承载力进行评价.以10座公路桥梁静载试验和外观检测为依据,对比分析其结构校验系数与桥梁劣化等级,确定不同劣化等级桥梁结构所对应的结构校验系数,使今后的承载力评定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和准确.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既有拱桥主要病害形式的基础上,确定了拱桥技术状况检查项目、评分标准和权重,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客观地评价拱桥的技术状况等级,并以实例加以介绍,为公路养护部门对桥梁技术状况等级评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不确定AHP的桥梁加固方案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桥梁加固方案的模糊评价更为可靠,针对已有评价方法中评价指标模糊处理过于简化以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主观性强的问题,确立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等级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根据模糊数学理论,构建了指标的隶属函数和桥梁加固方案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群组决策思想,建立了基于专家可信度的不确定型AHP法来计算指标的权重区间,并引入相对优势度分析法将指标的权重区间转换为数字权重,进而对指标进行赋权;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出基于不确定型AHP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于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方法适用于桥梁加固方案的模糊评价,与工程实际相吻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既有拱桥主要病害形式的基础上,确定了拱桥技术状况检查项目、评分标准和权重,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客观地评价拱桥的技术状况等级,并以实例加以介绍,为公路养护部门对桥梁技术状况等级评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军用桥梁的特点,构建了军用桥梁通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评判集并制定评价指标的等级评分标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实现了军用桥梁通行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确立了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概念,从设计合理性、道路功能效果、节能减排效果、绿化效果和环境保护效果五方面提出了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与31个三级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了阐述,确定了各指标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基于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组合赋权方法与区间逼近方法的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评价方法,并对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生态型道路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生态型道路21个三级指标评定结果为优,其余10个指标评定结果为良;12个二级指标评定结果为优,其余2个指标评定结果为良;一级指标中设计合理性与环境保护效果评定结果为良,其余指标评定结果为优;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评价指标集合到评价等级优的距离为3.82,为评价指标集合到各评价等级的最小距离,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生态型道路评价结果为优,与实际相符,因此,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0.
桥梁运行时,因受频繁承载、超载作用,或受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的侵袭,会造成桥梁损伤和局部破坏。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主要公路桥中1/3以上的桥梁都存在结构性缺陷、损伤和功能性失效等隐患。为保证既有桥梁的安全运营及尽可能延长其安全使用年限,应对既有桥梁适时进行检测与评估,就是“利用特定信息,分析既有桥梁的可靠性并作出工程决策的过程,即对其整体及各组成部分进行考察、了解、检查、检测,并进行计算分析,有时还需辅以相关试验,确定损伤的位置及损伤的程度,并评价损伤对桥梁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评定损伤发生后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同时,提出应该采取的措施及维修加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路桥梁常年在正温—负温环境循环变化影响下,其各构件组成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时对该地区的旧桥实际性态和承载能力做出客观的评定,即可以获得对应于各种桥梁设计参数的现实值,也可以为后续的维修、加固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在充分分析了寒区桥梁承载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其组成构件损伤度的评定方法,并提出了利用系统模糊理论建立从构件到分部结构再到旧桥整体承载能力的三级综合评判体系。该评定方法不仅考虑寒区旧桥结构的重要构件,并兼顾次要构件,简化了错综复杂的旧桥评估工作,科学、简捷而又实用。  相似文献   

12.
桥梁美观性是桥梁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的美观性评估也应成为新的桥梁评估体系的一项。把桥梁美观性分成形式、功能、色彩装饰三个指标,在指标层的基础上选取子指标,选用二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各因素的隶属函数,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对桥梁的美观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研分析,建立了公路桥梁建设项目后评估的实施体系和科学的计算方法,提出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引入模糊综合评判,确定桥梁建设项目综合评估值。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更客观地反映桥梁建设项目的整体情况,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公路桥梁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公路桥梁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时安全备受关注。在分析公路桥梁战时安全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战时公路桥梁的破坏特点,从提高抗打击能力和加强快速修复能力两个方面提出公路桥梁的战时安全措施,有助于保障公路桥梁的战时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实验室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合理地综合评价带有模糊的复杂的多因素系统,将模糊矩阵与模糊积分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多因素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然后给出了一种确定单因素评价矩阵与因素权重的方法,最后提供了一种综合实验室的手段,该理论与方法可广泛用于带有模糊性的类似的多因素综合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6.
缺损钢筋混凝土梁桥模糊可靠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结合模糊评价理论、层次分析法以及概率可靠度方法,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桥缺损状况模糊可靠性评价模型。通过建立模糊评价集,确定项目层、指标层模糊评价因素集和模糊评价因素权重集,构造概率型判断矩阵,经加权平均值法计算,得到梁桥缺损状况模糊评判得分,以目标可靠指标和最低可靠指标为界,将模糊评判得分转换为模糊可靠指标,实现在役梁桥缺损状况的模糊可靠性评价。采用该方法对一座使用25年的多跨简支钢筋混凝土梁桥进行评价,得到模糊可靠指标为3.769,满足最低可靠指标要求,与桥梁实际状况相符,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
桥涵抗水毁设计的安全性评价对于减少高速公路桥涵水毁具有重要意义。将模糊数学方法与桥涵抗水毁设计安全性评价相结合,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适合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秦巴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抗水毁设计安全性评价体系。根据二级模糊评判矩阵计算结果,采用最大隶属度法,对十天高速公路某大桥进行安全性评价,判断出该桥梁抗水毁设计安全。  相似文献   

18.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用经济、形象、行车安全等7个评价因子对某地铁乘客满意度进行测评,从而了解某地铁的服务水平,并提出相应的提高乘客满意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桥梁综合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影响桥梁安全性能评估的因素很多,而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可以将诸多因素条理化和清晰化,但无法反映判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文章在此基础上引入模糊分析法,通过专家咨询,将各因素层次化,并且构造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计算出各层因素指标的权重.经过多级模糊运算后,最终得出模糊评估结果,并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采用此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