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针对目前国内真实驾驶污染物排放(RDE)试验工况难以确定问题,结合国VI真实驾驶RDE试验要求,对试验里程进行了合理规划,并分析不同的行驶线路规划对排放试验结果的影响,从而为RDE试验里程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混合动力汽车相比传统燃料汽车具有燃油经济性好和排放低的优势,是目前汽车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最新发布的国六轻型车排放法规引入欧盟标准的实际道路排放(RDE)测试,本文中按照法规要求挑选3辆混合动力汽车和3辆同排量的汽油车进行RDE试验,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实际道路行驶污染物排放特性,并针对目前的RDE测试法规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防治机动车污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于2016年底联合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第六阶段)》(GB18352.6-2016,以下称"国六")。新标准通过使用新测试程序WLTC替换原程序NEDC、Ⅱ型试验由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DE试验代替双怠速试验或自由加速烟度试验、加严各检测参数限值等方式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水平。新标准的实施将对进口机动车入境口岸排放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及检测限值产生较大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出台与"国六"排放相适应的检测方法,口岸排放检测机构也应与环保部门建立尾气排放的数据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Ⅱ、Ⅲ阶段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差异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国华 《汽车技术》2006,(10):30-32
从试验设备、试验准备和试验过程3方面,比较了《GB 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I)》与《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阶段)》两个标准在汽车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方法方面的差异;从燃油供给、燃油蒸发控制装置等方面,对降低车辆蒸发污染物排放进行了技术分析,提出了达到第III阶段蒸发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措施;论述了在用车的维护保养和加油排放控制与降低燃油蒸发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RPA对PFI汽油车在RDE试验中排放特性影响,采用了AVL-M. O. V. E.轻型车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某电控进气道多点喷射汽油车分别在西宁高海拔地区进行了平缓、一般和激烈3种驾驶行为下的RDE排放试验研究,试验中未对发动机进行任何改动。结果表明:国标对RDE试验要求的RPA值范围较大,不同RPA值对应的驾驶行为直接影响RDE排放试验结果。RDE冷起动阶段对PN和CO排放的影响较大,且对PN排放的影响大于对气体污染物排放的影响。CO和PN排放随RPA值的变化无明显变化规律; NOx和CO2排放量与RPA值呈现正相关。CF(NOx) CF(CO) CF(PN),且CF(NOx)随着RPA值的增加,变化幅度明显增大,高原条件下进行RDE试验,需要注意NOx排放。RPA值影响CO2排放在特性曲线图上的分布,RPA值越大,CO2排放在特性曲线图上的分布越靠近上公差。  相似文献   

6.
国六排放法规引入新的排放测试循环-全球统一的轻型车排放测试规程(WLTP),对气体污染物排放限值进行加严,同时增加了对颗粒物(PN)的测试要求。该法规还引入实际行驶排放污染物(RDE)的测试要求。RDE的法规要求的引入,使得现代汽车需要在所有正常行驶工况都必须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发更可靠的排气后处理装置来满足要求。文章以某轻型汽油车国六项目后处理系统的开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技术方案的催化剂进行排放测试对比,最终确定了满足法规要求的后处理方案,同时满足OBD诊断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7.
按欧盟最新制定的实际行驶排放试验RDE(Real Driving Emissions)测试规程,使用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4辆满足国Ⅴ排放标准的轻型汽油车进行了实际道路排放测试。结果表明:试验车辆的CO符合性因子大于NOx。CO和NOx的瞬时排放率随车辆加速度的增加而升高。高速工况下,污染物瞬时排放率在车辆加速度超过NEDC循环工况的最大加速度时达到峰值,而CO瞬时排放率峰值对整个行程的CO符合性因子影响不可忽视。在制定RDE法规时,应重点关注汽油车的CO排放。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车辆冷起动、行程动力学参数和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对实际行驶排放(RDE)试验的影响,本文利用4辆轻型汽油车进行试验研究,通过CO2移动平均窗口法和欧6新方法进行排放计算。结果表明:冷起动对CO和NOx排放影响偏差均在10%以内,对于未装配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车辆的市区PN排放影响偏差最大可达32.25%,在国6车型标定时应重点关注。相对正向加速度(RPA)与PN排放成正相关,与CO、NOx排放相关性不明显;v*apos,95(速度与正向加速度乘积按升序排序的第95个百分位取值)与CO、PN排放成正相关,与NOx排放成负相关,与CO和PN的相关系数大于与NOx的相关系数。对于同一个有效行程的污染物排放计算结果,欧6新方法大于CO2移动平均窗口法,欧6新方法能更加真实地反映车辆在RDE试验中的污染物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9.
按照GB 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的试验方法,对采用了EGR和DOC技术路线的某六缸增压柴油机进行了测试.研究了该技术方案对该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本相对低廉的EGR+DOC技术路线可以满足该柴油机的国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0.
排放新标准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五项新标准,涉及汽车的有:《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即中国轻型汽车Ⅲ、Ⅳ号排放标准)、《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和《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轻型汽车Ⅲ号相当于所谓欧Ⅲ排放标准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分析轻型汽油车EU6法规较EU5法规关键要求的变化;接着详细分析法规要求变化对发动机管理系统(EMS)的影响,特别是新增的实际驾驶排放(RDE)测试循环和颗粒数量(PN)限值要求对EMS的技术挑战;最后针对满足未来EU6c法规要求的EMS技术路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内燃机动态测试装置的研究,并与传统的动态性能测试方法相比较,分析了基于该测试装置可进行的内燃机动态试验方法.包括模拟整车试验、电控内燃机的优化匹配试验、内燃机排放实时测试试验等。  相似文献   

13.
唐凌  王伟 《天津汽车》2011,(5):48-49
文章通过自燃烧法来制备柴油机钙钛矿型四效催化荆,自燃烧法相比于其他制备方法具有产物纯度高、杂相少及易于操作的特点,并使其催化剂可以降低NOx和颗粒的排放,更好的满足国家排放标准。使用实验室催化剂小样评价装置测试不同配比的催化剂性能,便于催化剂的初选及配方等的基础研究,为其后续的研究开发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山路和平路上,进行了不同载荷下国V柴油车的实际道路行驶排放(RDE)试验.采集车速、海拔、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数量(PN)排放浓度等数据,分析了道路坡度、车辆载荷与输出功率对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测试柴油车辆,在平均坡度约6%山路行驶时Nox排放因子高于平路20%以上,PN低于平路20%以上.道路坡度自0增大到...  相似文献   

15.
张鹤 《路基工程》2021,(5):40-44
通过分析既有资料并与实际工作案例验证相结合,梳理出采空区铁路选线野外地质调查评价具体工作方法,理清重点问题及解决对策。该方法在实际案例中有较好的实用性;应重视在采空区铁路选线中野外地质调查的重要作用。建议矿产资源丰富地区交通工程地质选线工作前移至区域路网规划阶段,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生态影响综合评价方法在公路选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从指标选取入手,采取定量分析的手段,对比研究了两条线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用植被覆盖率、生物量、滞洪能力、土壤变化、农田占用、水土流失量等6项指标来定量分析生态影响程度效果较好,采用综合生态影响评价指数法确定线路的舍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以玉溪市元江县干热河谷地区高速公路项目选线为研究背景,对干热河谷地区地质特征及其对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论证分析.研究充分分析了地区地质特征,结合地质选线及减灾选线理念,考虑路线走廊内工程地质特点、环境敏感点等影响,通过多方案路线比选,提出了干热河谷地区地质情况下的路线选线原则和选线方法.成果可为同类地区地质...  相似文献   

18.
以建设牌125ml摩托车上所使用的三效催化转化器为研究对象,利用CES08A催化器活性评价测试仪对催化剂小样的空燃比特性和氧平衡系数为0.97、1和1.03时的起燃温度特性进行试验测试。空燃比特性结果显示该催化剂对CO的转化效率较高,都保持在90% 以上。起燃温度特性结果显示氧平衡系数对CO的起燃温度影响不大。通过对催化剂反应机理的研究,建立了催化反应模型,对其进行数值求解,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底盘测功机上对整车在循环工况下的排放进行了定容采样测试,并利用Boost软件建立发动机循环仿真模型,对整车在瞬态工况下的排放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9.
公路与城市道路技术指标有差别,选线方案需要综合考量。以某市绕城道路为研究对象,采取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沿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了山区城市道路选线原则。调查发现:研究区工程地质问题突出,不良路段分布广泛。在路线比选过程中,遵循环境选线和安全选线的原则,通过对不良地质条件路段的方案对比和优化,总结高原地区公路选线的经验。成果对于西部高原山区城市道路选线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