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道路抗裂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抗裂性和稳定性,强度相对来说比较高,变形和干缩出现的几率相对来说也比较小,在公路基层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道路抗裂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己经成为近期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结构类型。我省一些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以下简称低交通量公路)由于常规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干缩特性导致严重龟裂和横向裂缝,最终导致了低交通量公路使用性能的下降。提出了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的结构设计以及在路面基层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沥青路面材料及混合料组成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松坤 《中外公路》2002,22(5):26-29
要修筑一条性能优良,使用耐久的沥青路面,首先要根据当地地理、地质水文气候条件、交通量及重比车例,选好沥青和集料,进行切实可行的结构设计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该文分析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用材料AC-I和AK级配类型与新的混合料SMA、Superpave相比的特点,提出了沥青混合料设计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道路抗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裂型,具有比较高的强度,持续干缩和变形的几率相对来说也比较小,在道路基层施工中应用广泛。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对道路抗裂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级配设计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道路抗裂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工程施工后满足了施工要求,保证了该项目的建设质量,可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寿命长、平整度好,噪音小、抵抗自然因素能力强等优良品质,是适合现代交通特点的一种高级路面,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它来修筑城市道路、公路干线和高速公路的路面面层。我国石油资源丰富、国产沥青质量逐渐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通量愈来愈大,修筑沥青混凝土路面日益增多,对其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为此公路及城  相似文献   

6.
基于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结构典型病害——车辙和疲劳开裂,确定控制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4个设计指标:沥青层底弯拉应变、级配碎石层顶面竖向剪切应力、半刚性基层层底弯拉应力与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给出推荐容许值和路面结构设计流程图;在不同土基强度和交通量分级下,给出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的合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结合广东省惠东县海滨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工程,根据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基层和水泥级配碎石基层的配合比分析,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基层施工配合比,并进行基层施工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8.
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誉  岳学军  汪世川 《公路》2007,(1):165-167
本研究的目的是选定合理的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级配,并研究其力学性能和疲劳规律。首先,通过与国外沥青稳定基层常用级配及国内相关级配的比较,以及大量的马歇尔试验和强度试验,初选出沥青稳定碎石1号(公称粒径26.5 mm)和沥青稳定碎石2号(公称粒径31.5 mm)两种级配类型;然后,在M TS810材料试验系统上进行了应力控制的疲劳试验,研究其抗疲劳性能。试验表明,这两种级配的沥青稳定基层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优良,能够用于修筑高等级公路的沥青稳定基层。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广柔性基层路面的应用,阐述了级配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即防裂性、抗车辙性和排水性能.结合试验分析了级配碎石基层材料的基本性能,研究了级配组成设计、质量控制技术.严格材料技术指标,设计科学的级配组成及加强质量过程控制,才是提高级配碎石基层强度和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工程实践效果表明:级配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适作为重交通路面结构层.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西北旱寒区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早期开裂问题,并促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研究将钢渣替代碎石设计成级配钢渣混合料,并以矿渣粉、粉煤灰、电石渣组成的复合矿物掺合料作为胶结料稳定级配钢渣,形成全固废钢渣基道路基层材料。通过测试钢渣浸水膨胀率、基层材料膨胀率、无侧限抗压强度、干缩应变和抗冻性,分析钢渣基道路基层材料的稳定性、强度增长规律、抗开裂特性与长期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季节钢渣陈化效果显著,90 d陈化期钢渣膨胀率最大降低38.7%。洒水加速了钢渣陈化,较未洒水下钢渣浸水膨胀率降低幅度最大增大了29.1%。复合矿物掺合料对钢渣混合料的膨胀率有抑制作用,12%掺量下膨胀率降低61.8%。级配钢渣混合料随龄期逐渐形成了强度,加入6%复合矿物掺合料后,类似于二灰稳定材料具有早期强度增长较慢、后期强度增长较快的特点,90 d时较水泥稳定材料强度高出2.1 MPa。对比30 d龄期的干缩应变,级配钢渣混合料的干缩应变较水泥稳定混合料降低74%,钢渣基稳定混合料较水泥稳定混合料降低20%。钢渣基道路基层材料的抗冻性在后期均优于水泥稳定和二灰稳定基层材料。综合可知,钢渣基道路基层材料稳定性和...  相似文献   

1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高,变形量较小,在中国高等级道路中得到广泛运用,但其在温度、湿度和荷载等因素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裂缝.文中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对悬浮密实和骨架密实级配的要求,选取其上限、中值和下限3种级配,采用级配分维数对6种级配进行评价分析,并通过室内试验验证6种级配的路用性能;通过对6种级配路用性能的分析及路用性能与级配走向和级配分维数的关系,提出了抗开裂性能较好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17,(5)
为研究级配碎石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设计了用于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的7种级配碎石,对这7种级配碎石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CBR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级配碎石的最大粒径、压实度以及含水率对抗剪强度以及摩尔-库伦参数都有一定的影响;CBR与摩尔-库伦参数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某些超重轴载、特重交通量的高速公路与国省道二级公路上,例如河北宣大高速公路、山西京大高速公路及108国道二级公路,属于运煤通道,两联轴与三联轴运煤车的轴载相当重,平均轴载18t,最大轴载已达27t。若继续使用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5.0MPa的设计弯拉强度,按实际轴载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与国外沥青稳定基层常用级配及国内相关级配的比较,经过大量的马歇尔试验和强度试验,初选出沥青稳定碎石1#(公称粒径26 5mm)和沥青稳定碎石2#(公称粒径31 5mm)两种级配。然后,在MTS810材料试验系统上进行应力控制的疲劳试验,研究其抗疲劳性能,并进行疲劳寿命预估。研究表明这两种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较佳,能够用于修筑高速公路的沥青稳定基层。  相似文献   

15.
以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交通汽车专用二级公路隧道渣底基层施工为例,分别从隧道渣和级配碎石底基层对比及选择、施工工艺、施工步骤、施工中注意事项、施工质量控制重点这5方面分析了隧道渣底基层施工。  相似文献   

16.
《公路》1982,(9)
北京市公路处担负着首都十个郊区县有关公路建设的全部工作,包括公路规划、设计、科研、施工、养护、管理、绿化、养路费征收和道路材料的生产等等。北京市现有的公路总里程7,427.1公里(1,114条路),其中,黑色路面有3,300公里,大部分为渣油路面,一、二级公路仅有384公里,等外路尚有约1,000公里,现有公路的好路率仅有50%左右。主要干线公路的日交通量在5,000辆以上,最大的交通量已  相似文献   

17.
沥青稳定基层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与国外沥青稳定基层常用级配及国内相关级配的比较,经过大量的马歇尔试验和强度试验,初选出沥青稳定碎石1#(公称粒径26.5mm)和沥青稳定碎石2#(公称粒径为31.5mm)两种级配。然后,在MTS810材料试验系统上进行了应力控制的疲劳试验,研究其抗疲劳性能,并进行疲劳寿命预估,研究表明这两种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疲劳较佳,能够用于修筑高等跌沥青稳定基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托山东省省道S348枣曹线大修工程,在原路面技术状况评定的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养护方案,并进行了原材料检验及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最终确定混合料中石灰、粉煤灰、新集料、铣刨料掺配质量比为8∶15∶20∶57。研究及应用表明,基层二灰再生混合料强度可满足底基层和基层的技术要求,具有良好的强度及抗裂性能,压实易控制,在二级公路大修中应用效果良好,且实现了原基层材料的回收利用,可在二级及其以下公路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刘思佳  李艳 《上海公路》2023,(2):115-118
目前国内部分冷再生路面达到或接近使用寿命,旧冷再生路面能否进行二次再生利用成为公路行业的关注热点。首先对二次冷再生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基于二次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结果,对二次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旧冷再生路面的基层材料压碎值仍满足规范要求,但CBR值发生了衰减,级配呈细化状态,单独用于二次再生修筑路面(底)基层已不可行;通过添加新骨料及水泥稳定剂,二次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和强度得到有效改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可满足极重、特重交通下的路面(底)基层技术要求,二次冷再生具备可行性;二次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虽略次于初次再生混合料的性能,但整体力学性能仍能满足沥青路面基层及底基层的力学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着重研究了适用于超重轴载和特重交通量条件下的耐碱玻璃纤维混凝土及钢纤维混凝土的耐久性。河北宣大高速公路滑模摊铺混凝土路面5年观测和山西108国道二级公路3辊轴机组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试验路段1年观测表明:在我国超重轴载、特重交通量条件下能够采用低造价小掺量耐碱玻璃纤维代替昂贵的大掺量钢纤维补强混凝土路面,在超重轴载和重交通条件下,贫混凝土基层显现了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