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汽车是保存于颐和园内慈禧太后的座车.已经修复、公开展出.关于此车已见过不少的报导,但仍有些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2.
1844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出生在一个火车司机家里,自幼与车有缘.他在1866年从卡尔斯鲁厄综合技术学校毕业后,受聘到一家机械厂担任工程师,这为他以后的汽车生涯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Volvo旗舰     
李聪 《汽车杂志》2005,(2):193-193
1、世界著名的越野车公司(如陆虎、悍马等)概况及各型号车辆的亮照。2、想看沃尔沃欧洲市场旗舰车的靓照。3、我国国家元首座车?型号?特殊配置?4、我国有几大车展?时间?地点?  相似文献   

4.
「威力」「技能1」测量各种信号波形「技能2」测量信号组合波形「技能3」强大的软件分析功能「技能4」NHV(噪声、振动与平顺性)诊断兵器简介pico汽车示波器将硬件和软件完美结合,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汽车故障诊断设备。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示波器主机(如pico scope 4425、pico scope 4823等)、诊断车软件(pico scope 6 automotive和pico diagnostics)及相关附件(各种测试线、探头、传感器等)等部分组成,可以用来采集及分析汽车上的各种信号,帮助汽车维修技师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5.
郑光 《汽车运用》2012,(5):18-18
军用运输车在军队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除了应具备输送人员和物资这一基本功能之外,还要具备能适应各种突发情况的特殊功能.如伪装防护、通过能力、车箱组合、动力利用、自身救护等。所以车辆的功能一定要拓展,要做到一车多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们把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获得汽车发明专利的1886年视为“汽车诞生年”。然而,在汽车的“史前时代”,已有许多与汽车相关的发明,也有人制造过汽车。汽车是经过许多人共同努力尝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本茨和戴姆勒只是他们中最出色的两位。 许多有关汽车发明史的书籍,把1769年法国炮兵大尉居诺制成的“卡布里雷”三轮蒸汽车看成汽  相似文献   

7.
Stegr 91系列重型汽车的驾驶室是一个系列产品(161系列),总共有30多种变型(包括军用驾驶室)。另有50多种特殊装置可供用户选用,因此,161系列驾驶室可满足各种用途汽车的需要(如长途运输用的带卧铺或双排座车、前桥驱动车、四轴车和右置方向盘式车等),其主要零部件通用,全部变型均可在同一装配线上装配。  相似文献   

8.
一、轻型客车的发展进程轻型客车是指620型和630型客车,即座位数在8-22座的旅行客车及其变型车.主要作为小旅行客车、城市交通公共汽车及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用车.经过各种局部改装后的变型车,具有各种特殊功能,可供卫生、商业、公安、工程等部门选用. 1965年,我国第一辆620型10座旅行车问世,并于1967年在天津正式批量生产.平头直背给人以补实稳重的感觉.70年代中期,轻型客车在底盘上采用前独立悬挂等先进技术,在车身的上半部连同前风  相似文献   

9.
正1一汽大众车型维修技术信息3则1.1迈腾B7L车低温时车门无法打开或闭锁故障现象迈腾B7L车在低温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或关闭车门时门锁不工作,无法闭锁。故障原因如图1所示,在门锁端的车门外把手拉索竖直放置,无防水功能,在低温环境下,拉索进水后结冰导致堵塞,致使拉索拉伸后不回弹。  相似文献   

10.
王占强 《世界汽车》2014,(11):116-121
<正>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汽车实车碰撞试验不仅是消费者了解汽车安全性的一个最准确途径,也是汽车厂家提升汽车安全性的主要依据。那么,实车碰撞是怎么出现、具体有哪些形式、未来将是怎样的呢,本文就带读者了解汽车实车碰撞试验背后的故事。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奔驰",开创了世界工业的起点,而与之相伴的是车祸的出现。1896年,在英国  相似文献   

11.
孙勇 《商用汽车》2006,(5):72-75
概述 环卫车辆是指从事道路清扫、冲刷、除雪等作业,以及垃圾、渣土、泔水、粪便等清运工作的专用车辆,如清扫车、洒水车、高压冲洗车、压缩式垃圾车、垃圾转运车、除雪车、吸污(粪)车,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环卫工作在城市及机场、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随着功能品种的增加、技术水平和作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环卫车辆在环卫作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集无线通信、因特网访问及计算机实时处理为一体的可视化系统即将应用于汽车,这就产生了未来的网络汽车。网络汽车与传统的汽车相比拥有许多先进的功能,如卫星电视、因特网访问、全球定位导航、远程故障诊断、车辆控制、移动办公、车载网站浏览实时股票交易、游戏,及随时随地收听(视)各种电视新闻等。这些先进的功能是通过安装……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为作者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展开原因分析,提出问题对策,并总结经验教训。某车型出口销售到中东地区,出现发动机冷却不良问题,具体表现是发动机水温高、开锅、发动机油水混合。经调查分析,原因有生产过程方面不足,如加注设备、零件一致性;也有设计方面不足,如副水箱总成开启压力不足、EMS标定不能适应油品等。因此提出了加注设备加大抽真空能力的改善措施、零件增加定型模的一致性改善措施、副水箱优化壶口与盖子配合尺寸和提高开启压力的设计优化方案、EMS标定针对低辛烷值油品重新优化等措施。并且对以上措施进行零部件和实车验证,如零部件的开启压力,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等。本问题严重度高,原因分析和整改对策涉及面广,值得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6 公路与城市道路养护、修理多用途机械与设备苏联的公路运输部门中拥有200多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建筑与筑路机械.其中约一半为一般用途机械,其余为公路修理与养护机械.公路修理与养护装置装在:乌阿斯(УАЗ)、嘎斯、吉尔、乌拉尔等汽车底盘,或白俄罗斯与 T-150K 型轮式拖拉机底盘上.这种结构使机器复杂而笨重,并给技术保养与修理带来困难.国外许多公司已在一种底盘上制造出多种公路与城市道路修理、养护机械.如:德国 Schmidt 公司以默谢苔斯-本茨公司的 Unimog 牵引车为基础车,制造出40种悬挂式公路与机场路面冬夏季养护与  相似文献   

15.
一、智能网联技术的普及速度 1.什么是智能化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ICV(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是指车联网与智能汽车的有机联合体.智能网联汽车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的交换共享,实现汽车的安全、舒适、节...  相似文献   

16.
广东三星6490汽车由美国道奇捷龙组装而成,其发动机技术先进、工作可靠.但由于组装厂未能及时翻译和通报国内用户关于此车在使用中应注意和容易发生误判故障的地方,尤其是制动系,在使用保养中会产生很大误会,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7.
我单位一辆本茨2626型(驱动型式6×4)载货汽车(发动机型号OM 4201,8缸V90°,缸径/行程125/130mm.排量12.760cm~3),发动机温度升高.风扇皮带松旷,有异响。拆检水泵轴连轴承部件.只剩下轴承密封垫片一只.滚珠(φ13.494mm)五粒.轴承壳一只,水泵轴一根,均呈现失圆和变色等严重磨损。  相似文献   

18.
力军 《驾驶园》2001,(1):44
110年前,"现代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发明汽车时,驾驶座是位于车身中央的.当时没有解决转向问题,汽车采用"三轮式"结构,因为车速只有15公里,用不着刹车及排档等设备.随着车速增加,排档及刹车成为必须的配件,当时的技术无法将这些复杂的机件安装配置在驾驶舱内,而是安排在车身外侧.  相似文献   

19.
本茨总部设在斯图加特市,高大的办公楼顶上装有可旋转的本茨商标,白色大楼约30层,城市很多地方能够看到巨大的银灰色标志,到夜晚可以从更远的地方看到闪闪发光的厂徽。现就以下三个方面谈印象。一、本茨公司的历史一百多年前,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就是本茨先生在德国发明并制造的。至今本茨公司职工为其悠久的历史而感到自豪,似乎共同的责任是继承本茨先生的事业,让汽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1871年同本茨先生在德国曼海姆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三个轮子,象会跑的马车,一直到二次大战1945年,盟军接管本茨工厂并逐步恢复生产。本茨公司走过了曲折的历程。以后的年代,本茨公司在科研、产品、产量、销售、利润、出口等方面始  相似文献   

20.
自一个多世纪以前卡尔·本茨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安装了内燃机的汽车以来,世界汽车技术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其中一些技术的进步在汽车工业发展史上举足轻重,如内燃机、电子点火、全钢车身等,被称为汽车技术的"触发器",这些技术问题的解决,使汽车从性能到品质都产生飞跃,并对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能够称得上"触发技术"的除了高压缩比发动机以外,就是微处理器的出现.的确,依赖微处理技术,今天的汽车工业可以构成一个由硅片编织的巨大网络,控制汽车上的一切事物,从安全气囊到发动机的运转,从安全性能、燃油经济性到尾气排放控制等等.当前,现代微处理技术不断发展和扩展,并与无线电通讯技术融合渗透,形成应用广泛的车载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