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钢铁制件经除油、除锈、磷化、钝化“四合一”(以下简称“四合一”)表面处理后,在其表面上生成锌、铁、镁等不溶于水的磷酸盐薄膜。磷化膜有一定的防护能力,而且能很好地吸附油漆、油脂、石蜡等物质,从而大大提高了金属制件的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液体表面调整剂与传统固体表面调整剂开展性能对比试验,并研究分析前处理主要工艺参数对不同板材磷化成膜状态的影响。磷化膜重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测试结果表明,液体表面调整剂适宜40℃以下使用,可降低磷化温度和氟添加剂用量,可在一定范围内促使形成薄而致密的磷化膜;但前处理不同工艺参数变化,对不同板材的磷化成膜状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参数标准范围验证是液体表面调整剂批量切换的必要前提,而工艺参数的日常监控,是维持磷化质量稳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磷化是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在磷化处理前,一般要对钢铁表面进行碱洗除油。但钢铁表面经碱洗后受到侵蚀,导致形成的磷化膜结晶粗大、抗蚀性差。因此,为提高磷化质量,需要对钢铁进行表面调整。通过试验探讨了表面调整槽液的温度、浓度、pH值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磷化效果的影响,并根据试验和实际生产情况得出了最佳的表面调整工艺条件,为提高整车涂装质量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4.
客车生产中车身和构件要经过脱脂、酸洗、磷化等过程,会产生酸洗磷化废水;车身表面油漆处理会产生油漆废水。两种废水先预处理再生化处理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难度较低,成本也较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铝合金板材进行的化学转化膜及膜结构的研究试验,对比了铝合金板与冷轧钢板磷化的异同点。对铝合金板材上化学转化膜与电泳漆及粉末涂层配套后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试验,研究了铝合金板配套油漆涂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与前处理的相互关系,确定了用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高性能军用越野车铝合金件的前处理化学覆膜类型。  相似文献   

6.
福田欧V客车车身用材涉及热轧型钢、冷轧钢板、镀锌钢板和铝板等多种金属材质.介绍了福田欧V客车整车车身的磷化膜要求,前处理工艺流程,低温、低锌磷化液配方,主要工序的要求;探讨了磷化液中的有关组分对钢板表面磷化膜P比的影响;观察、测试了不同金属基体表面的磷化膜结晶形貌、电泳漆膜的附着力和耐蚀性;分析了磷化渣对电泳涂装的影响.北汽福田欧V客车1年时间的生产应用证明,所制定的工艺完全满足客车整车车身的涂装前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磷化与传统磷化工艺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比了传统磷化与电化学磷化的工艺及磷化膜性能,结果表明电化学磷化能改善磷化膜性能进而极大地提高漆后耐蚀性,且能满足在磷化过程中减少各种沉淀污染物的产生的环保要求。经过工艺改进及完善,电化学磷化工艺可广泛应用于漆前金属表面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B501车门磷化膜表面出现的"小箭头"状斑痕问题,对涂装前处理的预脱脂和脱脂、水洗、表调、磷化等工序进行了逐一排查,还试验对比了板材表面微观状态的影响,结合钢板表面磷化膜形态的观察,确定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冲压车间模具清洁不到位以及磷化液参数超标;并以此为前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AZ91D镁合金表面的锌系复合磷化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了细致均匀的锌系复合磷化膜。用X射线衍射仪(X RD)对膜层的化学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膜层的形貌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镁合金上磷化膜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磷化溶液中促进剂和添加剂的加入使膜层表面质量提高,结晶组织细致。该锌系复合磷化膜作为前处理膜层可提高有机涂层与镁合金基体的附着力。  相似文献   

10.
磷化是钢铁表面前处理的一道关键工序,钢铁表面在形成磷酸盐膜的同时必然产生磷化沉渣。但沉渣量过多时,不仅会缩短磷化液的使用寿命、堵塞设备管路及喷嘴、增加清除沉渣的工作量,而且沉渣极易粘附在钢铁工件表面,影响磷化质量。分析了导致中低温磷化沉渣量增加的几种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钛系表面调整剂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表面活化处理剂,制备了双组分(JA和JB)钛系液体表调剂;探讨了表调槽液中JA和JB的浓度对磷化膜的膜重、表面微观形貌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表调槽液中JA浓度(含胶体钛)升高,对磷化膜的表面微观形貌和膜重无影响,大生产用量一般控制在2~5 g/L;随着表调槽液中JB浓度升高,磷化膜表面晶粒尺寸和磷化膜膜重都有变小的趋势,磷化膜膜重太低将减弱磷化膜对基体的防护性能,大生产用量一般控制在1~2 g/L;该双组分液体表调剂的最佳使用方法是将JA和JB预混后配制槽液。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加直观、准确地对"硅烷+电泳"与"磷化+电泳"的配套性能进行对比,制定了一种特殊的试验方案,即在同一块试验样板上采用两种化学处理方式——一侧用硅烷处理,另一侧用磷化处理,然后整体进行电泳。这样能够在样板两侧同一高度上获得完全相同的电泳条件,从而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硅烷+电泳"的机械性能优于"磷化+电泳",而"磷化+电泳"的耐蚀性略胜一筹,因此,"硅烷+电泳"基本可以替代"磷化+电泳";硅烷膜层对底材缺欠的遮盖能力不如磷化膜,虽然两者相差不多,但对于有较高外观要求的涂层仍需进行硅烷和油漆的配套性试验。  相似文献   

13.
磷化膜作为涂装车身底层材料应具有提高涂层的耐蚀性。增加涂层与车身基材的附着力。防止漆膜与车身基材发生化学反应;减缓涂层破损锈蚀在涂层下的扩展速度。特别在近几年阴极电泳工艺的采用,对磷化膜的化学稳定性即耐酸碱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磷化膜与涂料配套不良,直接影响涂层与金属基材的保护作用,很难达到车身10年无穿孔腐蚀、5年外表面不生锈的防锈目标。实践表明,未磷化好的电泳涂层远不如未磷化的电泳涂层的耐蚀性好,其原因是磷化膜没有完全满足阴极电泳涂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汽车内饰件直接影响乘客对汽车舒适感的判断,油漆件装饰美观,外观颜色和光泽均匀性较好,油漆件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油漆表面开裂、起泡、缩印会严重影响内饰件的美观。文章研究了基于PC/ABS合金的出风口饰框(哑光油漆件和高光油漆件)表面油漆件的性能,特别研究油漆种类对散发类试验(气味评价、雾化冷凝、总碳散发和甲醛测试)的影响规律;对比老化试验(热老化、高温高湿老化、气候交变老化、氙灯老化)前后的划格和刮擦结果;评价两种油漆喷涂的PC/ABS零件表面的耐磨性能和耐化学品性能,为汽车内饰油漆件提供了试验参考和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实测镀锌板磷化膜在电泳过程中的溶解量和对电泳漆液工艺参数影响的测定,通过试验得出了镀锌板低锌磷化膜的耐酸碱腐蚀性能优于普锌磷化膜的结果,为汽车制造厂家合理使用镀锌板,选择其涂装工艺、涂装材料及严格生产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改善磷化膜与涂料的配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磷化膜与涂料的配套性,分析了影响磷化膜与涂料配套性的诸因素,提出了改善磷化膜与涂料配套性的具体 改进除油除锈方法,优化磷化工艺,合理设计磷化工艺设备的布局,提高了槽液的自控程度及经设备的配套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影响车身磷化膜与涂料配套性的几个因素。从制造角度提出了改善磷化膜与车身基材表面和涂料配套性的相关措施,并从维修角度介绍了磷化底漆的防锈原理和调配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网纹小平台工艺使工件表面形成众多且较密集的螺纹网络,造成许多储油沟槽,增强了蓄油能力。 多网纹小平台工艺,德国称之谓特殊珩磨,如柯茨公司的特殊珩磨活塞环,道依茨公司的HL320特殊珩磨气缸套,此外KHD的气缸套功能性磷化实质上也是多网纹小平台,它规定了每单位面积磷化膜上形成大小不同、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扫描电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循环交变盐雾试验机等设备就后处理技术在钢铝混材表面处理上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车身上的冷轧板、镀锌板经过新型前处理工艺处理后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磷化膜;铝板经过新型前处理工艺处理后,其表面形成钝化膜;随着铝材在钢铝混合材料中占比的提升,磷化渣产生量逐渐降低;当处理材料仅为铁材时,磷化渣量为2.5 g/m2,当所处理的材料全部为铝材时,磷化渣量低于0.5 g/m2;新型前处理工艺处理钢铝混材时,磷化液中离子浓度均保持稳定水平;3种板材的漆膜附着力测试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冷轧板经过1 000 h盐雾检测后,单边扩蚀小于2 mm,漆膜未发生起泡和剥离;铝板和镀锌板经过1 008 h循环交变测试后,单边扩蚀宽度小于2 mm,漆膜未发生起泡和剥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涂装前处理中磷化材料的特性进行一系列试验,找出磷化膜在形成过程中总酸、游离酸、膜重、沉淀量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几种结晶类型磷化膜性能的不同之处;并从试验进行验证和理论分析,为涂装生产中选择前处理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