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为分析航运业节能减排背景下低碳/零碳燃料的应用前景,从燃料的来源、特性、节能减排等方面对潜在的船用替代燃料进行了对比,并以大型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替代燃料在当前绿色减排背景下的减排效果和经济性优劣。研究结果表明:LNG燃料和生物燃料在短期内具有明显的减排效果,而在考虑燃料全生命周期的框架下,绿色燃料能够降低70%以上的欧盟税费,是未来航运业降低碳排放的船用主要燃料。  相似文献   

2.
赵博 《中国船检》2022,(3):10-14
日前,总部位于肖勒姆(Shoreham)的全球知名跨国工程、战略和环境咨询公司里卡多(Ricardo)在一份技术报告中模拟了三种可行的航运业碳减排路径选择.路径一是在减排初期就使用氢和氨作为船用燃料;路径二是采用液化天然气(LNG)等燃料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再逐步过渡到绿色燃料;路径三是在最大限度地采用能效管理技术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正LNG在航运业转型及两碳目标背景下的定位和终极使命究竟是什么?近年来,选择液化天然气(LNG)作为船用燃料来实现减排一直备受关注。近日,世界银行(WorldBank)发布最新报告并警告称,希望成员国不要在支持将LNG用作国际航运业的船用燃料的基础设施和相关政策上投资。该报告一出,即可引起行业热议,LNG在航运业减排中的"角色定位"话题被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4.
全球减排与低碳的趋势已将航运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以减排为导向,各国肮运业正在展开低速航行、改善营运结构、采用燃料电池、降低能耗等一系列探索,但寻找具有根本意义的突破依然显得十分重要.改变船用燃料对石油能源的路径依赖,LNG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拥有广泛基础和实例的挪威船级社与挪威斯考根海运集团日前在上海举行专题研讨会,聚焦LNG作为船用燃料以及LNG项目运营管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获得了业界新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船检》2012,(3):I0009-I0009
随着控制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规范变得越来越严厉,号召航运业更加绿色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业界注意力正在向LNG燃料船转移。LNG作为燃料被广泛用于LNG运输船,目前正积极尝试用于其他类型船舶。IMO已制定了船用LNG和其他低闪点燃料作为船用燃料的通用规则(IGFCode).  相似文献   

6.
随着航运业对节能减排日益重视,LNG逐渐成为最有前景的替代燃料。为了适应市场需要,MAN公司研发了以LNG为燃料的ME-GI系列船用二冲程双燃料发动机。  相似文献   

7.
史婧力 《中国船检》2012,(11):78-79
近年来,绿色之风吹遍航运业各个角落,如何节能减排便成为行业内热议的话题,船厂、船东、运营商等纷纷响应,频频出招。从发动机、岸电、LNG船用燃料等多方面进行研发和改进.期望在绿色规则日益严厉的大环境下能出奇制胜。从目前来看.绿色航运的发展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行进:绿色燃料的应用与绿色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际海事组织Tier Ⅲ排放标准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自此以后,在排放控制区(ECA)内航行的船舶所安装的发动机在废气排放方面必须符合该标准,随着IMO对船用发动机废气排放的管制逐渐严格,LNG作为新型船舶燃料已然成为当前研发的热点. 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拖轮、散货船、游船和渔政船四种船型的LNG改装试验,安徽省首艘LNG燃料动力试点船舶"红日166"轮前不久成为自我国船舶实施LNG燃料动力试点改造以来首艘取得船检验证书的船舶.虽然前景看似美好,但作为新兴绿色能源,LNG船用燃料的应用和推广依然受到业界人士的担忧.  相似文献   

9.
LNG用作船舶燃料是否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限制航速是否有助于船舶二氧化碳减排?这两个问题无疑是航运业去碳化过程中引发关注和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近期,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发布了关于船用LNG燃料的环境影响及航速限制的减排作用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0.
正虽然目前使用LNG作为船用燃料有其局限性,但未来20年将能够蓬勃发展起来。如果LNG成功应用于大型船舶,未来还需要对研发LNG燃料供应链倾注一定的心血与精力。当前,迫在眉睫的是建立船用LNG燃料的安全规则。安全规则的实施需要立足于国家层面,或者通过像ISO这样的质量体  相似文献   

11.
船舶使用液化天然气(LNG)作为动力燃料已成为实现绿色船舶的主要途径。为了实现"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配套大量LNG的水上加注船是提高LNG水上加注能力和推动LNG动力船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正在研制的内河自航200 m~3LNG加注船,不但可以改变LNG传统加注方式,且在节能减排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液化天然气(LNG)因其在绿色航运、节能减排中的显著优势,正成为未来船用燃料的首选。长江江苏段是长江干流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的"钻石"航道,12.5米深水航道工程的竣工,全面提升了长江南京以下沿岸港口"大船"效应。研究江苏段航道LNG船舶通航安全是更大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面对日益严苛的船舶排放要求,船东面临着几个选择,使用价格高昂的低硫燃油,实际对减少CO2排放作用不大、安装复杂的废气处理装置,或使用LNG燃料。我国“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船舶节能和使用绿色能源,重点发展LNG作为主要的船用清洁能源。毫无疑问,LNG作为船用燃料拥有美好的前景,但是目前在推广上却面临着不小的阻碍。  相似文献   

14.
正阻碍全球LNG燃料船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统一的船用LNG加注运营。"DNV GL因此发布了船用LNG加注操作规程,为有关当局、LNG燃料供应商和船舶运营方提供如何安全有效地加注LNG燃料的指南。"DNV GL的LNG总监赖鹏博(Lars Petter Blikom)说。  相似文献   

15.
而今,一场“油改气”的船舶燃料革命正在中国内江船运市场悄然进行,多个省市为了保持环境清洁以及节省燃料成本,已经开始LNG燃料动力船舶改造,并开建LNG水上加气站。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拖轮、散货船、游船和渔政船四种船型的LNG改装试验,安徽省首艘LNG燃料动力试点船舶“红日166”轮前不久成为自我国船舶实施LNG燃料动力试点改造以来首艘取得船检验证书的船舶。虽然前景看似美好,但作为新兴绿色能源,LNG船用燃料的应用和推广依然受到业界人士的担忧。  相似文献   

16.
杨英杰 《珠江水运》2013,(22):48-48
在目前由上海船舶与海汗工程学会举办的绿色科技与绿色船舶技术标准研时会上,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范建新指出,船舶柴油动力机内与后处理的节能和减排仍是主流,对柴油动力新技术的探索正在兴起,以液化天然气(LNG)为代表的低排放燃料技术研发开始加速,而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再生能源利用尚处于概念阶段,新能源还未早现取代船舶动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各国航运业纷纷探寻替代能源,LNG作为清洁低碳能源,显然可以在能源替代方面赢得先机,并在满足国际公约、国内标准要求的形势下迎来LNG燃料动力应用发展的新机遇。节能减排是绿色航运业发展的主题,LNG燃料作为优质高效和经济清洁能源受到广泛关注和看好,但从国内试点LNG燃料动力船舶示范项目推进情况来看,LNG燃料动力船舶环保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宁波舟山港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促进绿色港口建设,宁波舟山港投资建造1艘LNG燃料全回转拖船。分析全回转拖船发动机的可靠性、燃料供应安全性、全回转拖船的活动范围、发动机在拖船大风浪作业载荷下的适应性、目前船舶加注LNG燃料的法规现状等因素,比较双燃料(LNG和柴油)发动机和LNG燃料纯气体发动机在全回转拖船上应用的优缺点,提出港口全回转拖船LNG燃料发动机采用双燃料发动机的建议,并成功应用于宁波舟山港LNG拖船建造中。  相似文献   

19.
林钢  苗小超  张莹莹 《水运管理》2023,(12):18-20+25
推动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产业发展有利于交通领域的清洁低碳转型。基于可移式LNG燃料罐换罐加注模式的实践应用,分析LNG动力船舶产业发展,认为该模式优势突出,可以快速形成船用LNG加注网络,减少岸线开发建设成本,能够高效地为LNG动力船舶提供燃料补给,但同时也使得提供可移式LNG燃料罐换罐加注服务的企业面临较大成本压力。为此,提出LNG燃料罐换罐加注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希望该建议能够助力LNG动力船舶产业发展,助推航运业实现清洁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20.
段斌  宋炜  刘恒  江浩 《船舶工程》2020,42(S1):278-282
天然气由于其热值高、不含硫、燃烧清洁而成为绿色环保型船舶的首选燃料。随着LNG燃料的广泛应用,不仅仅是车客渡船、拖轮、平台供应船等近海或短途海运船舶采用LNG动力,而且豪华邮轮和大型集装箱船等远洋船舶也逐步迈入了LNG燃料行列。本文介绍了LNG燃料动力船及LNG加注船的发展现状,总结了LNG加注船具有机动性好、加注效率高、加注范围广等优点,并重点分析了未来LNG加注船的技术发展方向: LNG燃料舱容量的大型化发展,未来B型舱和薄膜型LNG燃料舱将成为优选方案;LNG加注船在加注平台设计、加注对接方式、LNG燃料舱操作服务方面的灵活性将得到极大提升;LNG加注船还将具备更高机动性和操纵性,能够实现无需拖轮协助的一人操作而自主安全靠泊。随着全球LNG作为船用燃料的推广,LNG加注船作为LNG产业链上的战略新兴产品,是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实施“绿水青山”生态发展必不可少的重大装备,其应用和发展空间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