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近日,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车检院")新基地整车碰撞试验系统完成调试,并成功为某企业开展了客车正碰试验。本次试验严格按照即将发布的交通部《客车正面碰撞试验乘员保护》标准进行。该试验的顺利进行标志着重庆车检院已经具备了客车正面碰撞的试验检测能力,能够为企业提  相似文献   

2.
正7月31日, Latin NCAP公布了2018年第4批评价结果,共测试了日产March和马自达2两款车型。日产March在成人乘员保护项目上仅获得1星级评价;马自达2则是获得2星级评价。LATIN NCAP是如何进行星级评定的?Latin NCAP的测试包括成人乘员保护、儿童乘员保护两个项目。实车碰撞项目有速度为64km/h的正面40%偏置碰撞试验、速度为50km/h的侧面碰撞试验以及速度为29km/h的侧面柱碰试验。在星级评定方面,最高为5星级,最低为0星  相似文献   

3.
姜剑 《汽车技术》2024,(1):44-49
为提高侧面柱碰撞工况下乘员的安全性,针对乘员在车速32 km/h侧面柱碰撞工况下的损伤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建立了侧面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并进行了可靠性验证,为改善侧面柱碰撞工况下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效果,依据2021年版《C-NCAP管理规则》中侧面柱碰撞试验方法,搭建了车辆侧面柱碰撞规定结构运动(PSM)子结构模型,最后将试验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合理的气囊形状、点火时刻及排气孔直径可有效提高乘员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诞生于2010年10月的Latin NCAP是由国际汽联、国际汽联基金会、城际轨道交通、GRMF(贡萨洛罗德里格斯纪念基金会)与美洲开发银行支持成立的一个NCAP机构。该机构主要对拉丁美洲市场上销售车辆的安全性进行评价。2016年,Latin NCAP对评价规则进行了调整,除了之前的正面40%偏置碰撞试验,新增加了车速为50km/h的侧面台车碰撞试验和速度为29km/h的侧面柱碰试验。日前,Latin NCAP公布了三菱Eclipse Cross与雷诺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重庆车检院已与德国MESSRING公司、德国英斯特朗(IST)公司达成协议,将引进MESSRING公司牵引系统、碰撞壁障等设备设施和IST公司加速台车系统,在新基地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全新整车碰撞试验室,预计2018年12月正式投用,其中,加速台车碰撞模拟试验室将于2018年4月率先投入使用。届时,重庆车检院将拥有新、老基地两个碰撞试验室。  相似文献   

6.
商榷C-NCAP     
世界各国NCAP碰撞速度都高于各国碰撞速度,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NCAP正面、正面40%偏置、侧面碰撞速度都与我国碰撞标准相同,这如何能算NCAP?建议将40%偏置正面碰撞的碰撞速度提高到64km/h.这样就与欧洲NCAP的碰撞速度完全相同,想要出口到欧洲的汽车不出国门便可进行NCAP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车检院")从欧洲引进的国内第一辆GST重载自主移动平台车投入使用,标志着重庆车检院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测试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该GST平台车世界领先,同步全球标准,可满足Euro-NCAP最新版测试规程的要求,能够高效开  相似文献   

8.
2021年3月27日,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汽车电子试验研究部(以下简称"电子部")联合碰撞试验研究部(以下简称"碰撞部")在金凤基地碰撞试验大厅,顺利完成了某出口车型车载紧急呼叫系统( eCall)的整车碰撞出口认证试验.这标志着重庆车检院已完全具备欧盟指令( EU) 2015/758《关于基于112服务的eCall车载...  相似文献   

9.
护栏端头事故分析与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车辆碰撞护栏端部事故严重性,通过事故形态分析,提出护栏端头碰撞条件与评价标准,并给出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小型车碰撞护栏端头易造成乘员严重伤害,应采用小型车对护栏端头进行安全评价;卷板式护栏端头通过卷曲波形梁板吸收车辆动能,碰撞方向加速度为12.5 g,可有效防护小型车100 km/h正面碰撞;吸能箱式防撞垫通过结构变形吸收能量,小型车60 km/h正面碰撞加速度最大为10.7 g,侧面碰撞加速度最大为16.1 g。研究成果对护栏端头安全设计和标准完善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ANCAP(澳大利亚NCAP)是由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汽车俱乐部、联邦政府、IAG、FIA基金会共同成立的一个新车评价组织。和国内的C-NCAP相类似,ANCAP同样进行碰撞测试,最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1~5星级评定。前不久,中国生产的上汽大通G10进行了ANCAP测试,最终只获得3星级评价。ANCAP的碰撞测试项目主要有速度为64km/h的正面40%偏置碰撞试验、侧面碰撞试验和柱碰试验3项,其满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10月17日,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车检院")模拟碰撞试验室加速台车首次系统性地完成了某电池厂家的高G值电池包模拟碰撞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该项试验是电池企业为满足新能源汽车日益发展的需求而设置的特定性能试验,旨在验证电池的机械  相似文献   

12.
王永光  方嘉 《上海汽车》2011,(11):55-57,62
针对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的侧面碰撞要求,对某自主品牌乘用车进行了50 km/h侧面碰撞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深入分析,基于LS-DYNA平台,依据C-NCAP侧面碰撞标准建立了该车型整车侧碰有限元模型,利用实车数据验证其有效性,然后利用该模型对车身侧围结构进行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02年5月30日下午,在天津的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实车碰撞试验室内,质量为950 kg的可变形移动壁障以50.6 km/h的速度撞在一辆奇瑞轿车的左侧,随着"砰"的一声轰响,国内首次汽车侧面碰撞试验成功地完成了.  相似文献   

14.
为避免某车型侧面刚性柱碰撞中存在的车身结构变形过大,胸部压缩量超标的问题,优化和改进了该车身结构。根据座椅安装横梁、地板严重扭曲,乘员生存空间不足的试验结果,建立车身结构及约束系统侧面柱碰撞模型;根据侧面结构耐撞性的设计原则,变更了车身结构和材料等级。结果表明:优化后车身侧面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提升,侧柱碰前车门的最大侵入量降低13%,增加了侧面约束系统的缓冲空间,降低了假人胸部的伤害值。因而,这些改进,满足了整车侧面碰撞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成人乘员保护 Volvo V40的64km/h的40%偏置碰撞成绩为15.7分(满分16分),这项成绩几乎接近了满分,代表着Volvo V40结构耐撞性和乘员约束系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图1为64km/h的40%偏置碰撞的照片,A柱仅仅向后位移了1mm,转向盘没有向上和向后的位移,乘员舱结构完好并且前车门可以正常打开,试验证明前部吸能区域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吸收碰撞的能量.  相似文献   

16.
美、欧、日、中国被动安全约束系统的汽车碰撞试验要求对照表碰撞试验美 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中 国壁障碰撞试验 现在: ①正面碰撞:FMVS$208《乘员碰撞保护>规定碰撞速度48.3km/h(30英里/,J、时)冲撞固定壁障。碰撞形式有正面碰撞、左30。斜碰撞、右驰。斜碰撞。生产企业进行鉴定碰撞试验。 NCAP进行“新车鉴定方案”时,对新车进行56.3kin,h(35英里/,J、时)冲撞固定壁障进行正面碰撞试验。以系着安全带的人体模型头部、胸部、腿部受冲击力为依据,将正面碰撞结果分为5级。以星级表示。 (£恻面碰撞:1990年美国将FMVSS214《侧面强度…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某MPV在正面碰撞中出现驾驶员伤害值超标的问题,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50 km/h 整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通过将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实车试验数据进行对标分析,有限元模型能够反映出整车的运动及变形状态,基于对标好的有限元模型,对未配备安全气囊的整车结构耐撞性进行优化,使B 柱加速度波形满足约束系统匹配要求,并最终使假人伤害值满足GB 11551—2014 的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详尽地阐述了Mazda6轿车的车身设计特点:具有新颖的动感外形;内饰设计充分运用人机工程学和视觉工程学的理论方法,展现出宽敞的空间和独特的风格;装备了完整的车身附件及安全装备;车门采用模块化设计。具体介绍了Mazda6轿车车身的防碰撞结构,该车型能够满足55km/h正面碰撞、55km/h侧面碰撞以及美国的80km/h斜后碰撞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荷载验收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为(98+196+504+196+98)m双塔三索面钢桁梁斜拉桥,上层6车道公路、下层4线铁路,是目前世界上主跨跨度、设计荷载最大的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大桥的荷载验收工作突破常规,采用科研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内容有静力试验、动载试验和前期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实桥验证,首次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出发对车辆、桥梁和轨道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根据相关标准、规范系统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新型结构公铁两用桥梁荷载验收的标准和方法。第一期试验结果表明:大桥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在试验速度80 km/h下,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安全性和主桥结构的动力性能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国内某量产全承载式客车的正面碰撞安全性,并改进其设计。采用有限元方法和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该客车的仿真模型、驾驶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50 km/h正面碰撞仿真研究。客车的结构改进包括:在客车前端增加了吸能结构;为驾驶员约束系统匹配了安全带以及安全气囊。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50 km/h正面碰撞仿真,计算了假人头部损伤值、胸部压缩量、大腿部伤害值。结果表明:改进后该客车50 km/h正面碰撞安全性有了较大提高,驾驶员损伤参数值均在乘用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法规(GB11551-2003)参考值范围内。因此,将50 km/h作为客车正面碰撞试验速度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