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2.
3.
汽车制动器制动效能因数计算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7种型号的汽车液压制动系统制动器的制动效能因数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当摩擦因数为0.35时各种结构型式制动器制动效能因数的平均值及其分布范围。绘制了国产各种结构型式制动器典型的制动效能因数随摩擦衬片摩擦因数变化的特性曲线。对同一制动器采用两种不同的制动效能因数计算方法所得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及验证。根据制动效能因数曲线图,提出了制动器系列化设置时减少制动器尺寸规格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盘式制动器重复制动温度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将有限差分法与试验数据相结合,建立了盘式制动器重复动热模型,从而认识了重复制动过程中热在制动器内部的传递过程,为解决了动液汽化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盘式制动器制动尖叫计算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借助于有限元和模态综合技术,建立了盘式制动器制动尖叫的摩擦耦合模型。通过复特征分析,得到了对应于每阶段动模态的阻尼与频率,模态阻尼值揭示了哪 些模态不稳定并有可能产生尖叫;最后运用耦合模型研究了摩擦系数和子结构模态对制动尖叫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鼓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建立鼓式制动器力学模型,用三种方法对该制动器制动力矩进行了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了准确而有产的制动力矩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制动补片材料摩擦系数等参数对制支力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建立双领浮式制动器的力学模型,推导出带斜面支承滑动器制效能因素的计算公式;对影响效能因素大小的诸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双领浮式制动器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汽车盘式制动系统中,因各种原因如热膨胀和制动盘尺寸的不精确等,导致磨擦热无规则分配,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因磨擦热产生的热弹性变形影响磨擦接触压力分配,并导致热弹性不稳定性(TEI)。在制动盘表面上磨擦接触压力集中作用在一个或几个小区域内,于是这些区域达到很高的温度,我们称之为热点。热点与磨擦块作用产生低频振动,我们称之为制动颤振(Judder),即大家所熟悉的制动发抖现象。制动秀厚度差异(DTV)将进一步促使磨擦局部接触,制动盘侧向摆差(LRO)也可导致无规则的磨擦接触。本文研究了各种磨擦接触状态对热模型的影响,应用红外线照相技术和振动测量分析了盘式制动系统制动颤振特性。应用热弹性不稳定性理论改变中所用的原始的磨擦材料,并用动力测功机进行试验验证,证明了改变后的磨擦材料有更好的抗制动颤振性能。 相似文献
9.
盘式制动器制动尖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制动尖叫是由摩擦耦合诱发和顺各部件的模态参数匹配不当引起的系统不稳定现象,针对一个有尖叫倾向的实际样车,通过有限元方法提取制动器各部件的模态参数,以制动器的每个部件作为一个子结构,应用自由界面法进行模态综合,得到了与实际尖叫情形相符的耦合模型;应用耦合模型,通过分析子结构模态与耦合系统不稳定模态的关系,这量地得到了各子结构模态对制尖叫的影响大小,从而得到了决定尖叫产生与不否的关键因素-支架的第11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本文研究了制动衬片摩擦性能——热衰退性能、速度和压力相关性对轻型货车鼓式制动器前后制动力之比的影响及其规律。研究表明,前后制动力之比不足一固定值,而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的一个区,从而影响同步附着系数,导致前后轮抱死区的变动;研究表明,摩擦特性受热不稳定而出现的逆衰退和过恢复是影响β的主要原因。本文还讨论了前后制动力之比β的简易计算法与台试实测结果间的差异,提出由制动器台架试验确定β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拖挂式房车制动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6自由度拖挂式房车转弯制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拖挂式房车的制动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转向角、转向角速度和房车车轮制动力对房车横摆角速度的影响以及各参数之间的协调优化。为寻求房车车轮制动力与转向角、转向角速度、制动时间等因素的最优关系,达到拖挂式房车在行驶过程中实时控制房车制动力,提高拖挂式房车行驶的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过程中不同能量间的传递关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评价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搭建了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测试平台,并利用该平台对某电动汽车在NEDC工况下的制动能量回收效率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制动回收能量和回收率主要受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制动初速度和减速度的影响,当制动初速度低于控制策略中设定车速时系统将不进行能量回收;鉴于NEOC工况中制动初速度和减速度比较单一的情况,建议开发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评价的工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切诺基吉普车实车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其它轿车的试验结果,对制动标准中有关轿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要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为获得良好的制动稳定性,较高的制动效能,增加前轴制动力,减少后轴制动力是现代轿车轴间制动分配设计的发展趋势;要求过大的后轴制动力,在常遇路面上强力制动,将会导致后轮首先抱死,与ECER13要求不相符。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中的拉索型和杠杆型制动器的制动间隙自调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领从蹄式制动器的螺纹推杆型制动间隙自调装置、棘齿型制动间隙自调装置和凸轮型制动间隙自调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