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察尔汗盐湖地区盐渍化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青海省察尔汗—格尔木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结合沿线盐渍化软土地基段工程水文地质情况,提出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案并进行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砾石桩对盐渍化软土地基进行处理,通过试验段工程提出了适用于强-过盐渍土地区砾石桩处理盐渍化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解决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强夯置换法处理盐渍化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省察尔汗—格尔木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结合沿线盐渍化软土地基段工程水文地质情况,提出不同地基处理方案,采用试验段工程确定方案的施工工艺,提出了适用于强—过盐渍土地区盐渍化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以及施工工艺,解决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在借鉴相关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盐渍土地区高速公路地基检测工作,对其中加载要求、终止加载条件、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以及分析评价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盐渍土地区盐渍化软土地基载荷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等级公路建设越来越多地延伸到软土地区,但工程中采用的工后沉降量指标并不能完全消除路面开裂及不均匀沉降等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基于此,在提出软土地区公路建设工后沉降量及沉降速率双指标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工后沉降速率控制标准,并以济(宁)—徐(州)高速公路济宁南四湖地区某高填土路段湖相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为依托,在进行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下工后沉降特性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工后沉降双指标控制理论,提出了适于该工程的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广明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影响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地表沉降、深层水平位移等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强调了监测工作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四川盆地北部地区特殊地质条件和软土物理力学性质,针对新建巴中~南部高速公路实际工程中不同的软基类型,运用地基沉降、深层水平位移及路堤工后沉降等监测手段对塑料排水板和碎石桩两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两种软基处理方法对地基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影响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软土排水能力强,软土固结较快;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能有效控制地基深层水平位移值的进一步扩大.结合研究成果,提出了针对软土地基层厚度和路基填筑高度合理选择软基处理措施的办法,为软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针对沿海高速公路沧州歧口至海丰段工程,运用分析试验的方法对盐渍土进行研究,对沧州沿海地区盐渍土的形成和特性进行分析得出该区全线地下水埋藏较浅,表层大多为粘性土,毛细水上升高度较高,加之该地区有冻胀影响,极易造成盐分在地表聚集,当路堤较低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易盐渍化;沿线盐渍土种类均为氯盐渍土类型,盐渍程度中等;盐渍土的腐蚀性对混凝土一般,对钢筋较强。盐渍土不仅对构造物有侵蚀作用,对土质路基的影响更大,因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针对此现象,在工程上对地基进行处理,结合该区域的特征,采用软土和盐渍土相结合的处理思路,浅层采用片石挤淤、砂砾垫层,快速施工,堆载预压,延长沉降期;深层采用水泥搅拌桩+砂砾垫层+土工格栅的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黎杉 《路基工程》2013,(3):21-24
以江西省环鄱阳湖区域德昌高速公路软基施工为工程背景,对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确定,采用控制工后沉降的理论进行了设计,并对软基在路堤加载过程及工后沉降进行了跟踪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际监测值吻合较好,软基加固效果显著,说明该CFG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适用于对德昌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满足工程的要求。为环鄱阳湖软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软基加固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内蒙古老集高速公路下湿地(软土地基)工程地质情况,并提出该路段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其中包括在软土地基上实施沉降与稳定监测的观测仪标的埋设、观测断面布设等。同时对该软土路段长期的沉降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依托察尔汗至格尔木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段,分析总结了盐渍土地区盐分在路基中的迁移方式以及影响盐分迁移的因素。从隔断层铺筑、路基填料的控制、护坡道和排碱沟设置方面,研究了察尔汗盐湖区高速公路路基阻盐技术。现场阻盐效果检测结果表明:水、盐在砾类土路基内部迁移高度为50 cm,次生盐渍化临界高度为45 cm,未发现路基由于次生盐渍化引起的沉陷和不均匀沉降等病害;公路投入运营以来,经历过两个雨季和两个冻融期,路基和地基整体沉降量3个月为0~2 mm,采用的阻盐技术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以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为工程实例,根据沉降观测的结果,比较了采用预应力管桩与塑料排水板处理地基的沉降变化规律,说明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的复合地基,其地基的总沉降量及工后沉降量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可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对工后沉降量要求较为严格的桥头、结构物地基,以及软土深厚的段落应用。  相似文献   

12.
江珠高速公路先导工程软土路基沉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青爽 《路基工程》2008,(1):128-130
通过对江珠高速公路先导工程现场监测及分析,获取了深厚欠固结软土路基的沉降规律,并对填筑速率控制参数标准进行了探讨;采用多种方法对地基沉降进行了计算,根据与实测资料的对比,推荐了适合这种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所得结论对该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并可供本地区其它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于软土地区高速公路的拼接,重点在于如何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避免通车运营后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该文以具体工程为例,针对拼接路基沉降变形的特点,对拼接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同时对拼接路基地基处理方法予以介绍,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晶  经绯  邵俐 《路基工程》2007,(4):32-34
结合连云港地区某高速公路沉降观测资料,对水泥搅拌桩处理海相软土地基与未进行深层处理的天然地基的沉降变形特性及沉降速率进行初步对比分析。证明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地基减少地基沉降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盐渍土地区砾石桩复合地基桩土作用性状,结合西北地区某盐渍化软土地基处治试验段,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砾石桩复合地基数值分析模型,考虑砾石桩复合地基在施工期和运营期排水固结的前提下,对上部路基荷载作用下砾石桩复合地基桩土的承载性状、沉降性状、应力分担等作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填土高度对砾石桩复合地基桩土作用性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路基填筑期至运营期,桩土应力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直至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以工程实例为背景,介绍了横剖管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代替沉降板进行沉降观测的应用情况。应用表明,采用横剖管进行软土地基的沉降观测具有不容易被破坏、测量精度高,且能够反映整个观测断面的软土分布及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采用观测的数据指导路基施工。实践表明,该方法完全可以代替沉降板进行软土地基的沉降观测。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板观测沉降的程序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序 《公路》2002,(12):47-51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段施工期间,地基沉降一直是影响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苏嘉杭高速公路及沿江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堤施工沉降动态观测,结论《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给出了不同施工期间沉降板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盐渍土地区公路地基路基协同沉降变形机理,依托察格高速公路察尔汗盐湖湖心区域盐渍土地基处治试验段,将风积沙和砾石作为路基隔断层,建立数值分析模型,考虑路基与路面分层填筑过程中地基的固结沉降,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下地基-路基协同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地基路基差异沉降规律,提出了不同路基高度和宽度条件下地基与路基沉降比的取值范围。结果表明:路基沉降与地基沉降线性相关,路基横断面上各点沉降比可视为一定值。  相似文献   

19.
软土地基上旧路拓宽高路堤全过程沉降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软土地基上高路堤沉降的变形特征,结合沪蓉西高速公路贺家坪连接线K2+710~K2+890段软土地基上拓宽高路堤的施工实践,采用Gompertz曲线拟合高路堤全过程的沉降一时间变化曲线,对该高路堤全过程沉降进行监测和分析,表明Gompertz曲线对软土地基高路堤的工后沉降进行预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21,66(8):107-114
以广东肇花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水泥搅拌桩处理工程为研究背景,依托3个现场试验段工程开展了软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桩土沉降、桩体压缩、分层沉降及孔压消散等一系列现场路堤观测分析,系统研究了水泥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及孔压消散规律。试验表明:3个试验段的桩间土沉降、桩基沉降和桩体压缩量,均依次呈递减规律,桩间土沉降最大,桩体压缩最小,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条件下路基沉降主要发生在桩头范围内;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地基孔压会产生一定程度上升,在路堤填筑完成之后,孔压消散较快,但仍存在一定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