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心理卫生健康问题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以致病,还可以加重已患疾病。如暴躁可以引起血压增高,烦躁可能引起失眠等。对于汽车驾驶员这一高度紧张而且要求责任心非常强的职业来说,心理卫生健康问题的意义就更大。因为高度紧张作业可以危害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又与交通安全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汽车驾驶员心理训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中阐述了汽车驾驶员心理训练的概念,意义,任务和内容,探讨了汽车驾驶员心理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安全》2005,(3):51-55
当今世界,道路伤害已成为对人类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第一公害”,被称为“永不休止的战争”。据资料统计,在我国,道路伤害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特别是青年人群的首位伤害死因,在道路伤害死亡人数和道路伤害死亡率上,我国都位居世界各国之首。2003年,我国平均每天有289人丧身车轮之下,由驾驶员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总数的71.6%。其中,由于驾驶员的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事故达30.83%。这些数字表明,交通事故在很大程度上还与驾车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驾驶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本期《安全会客厅》我们和辽宁省铁岭公安局宣传科何军先生一起谈论驾驶员心理状态与交通安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戴巧 《驾驶园》2001,(5):48
有的汽车驾驶员会有这样的体验:当汽车行驶在危险地段时,神经就会高度紧张,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而一旦行驶到高速公路上,便感到十分轻松自在,认为只要放开跑就行了,于是加大油门行驶.然而,突遇情况,往往会导致措手不及,由此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究其心理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汽车排气管排白烟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本文从制动液被吸入气缸而引起排气管排白烟这一具体事例,讲述了汽车制动液使用中的一些基本常识,以期对汽车驾驶员和汽车维修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条件下,要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保障需求,就必须大力加强车勤队伍心理教育训练,以提高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保障任务。新驾驶员训练作为汽车驾驶员培训的重要环节,也要提高思想重视程度,从源头上抓好心理教育训练,为全面提升车勤队伍素质打下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适度紧张情绪。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驾驶员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从而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  相似文献   

8.
怯场心理。驾驶员因某种原因造成情绪紧张,会使原来形成的熟练动作不能正常地发挥。如新训单放、考核、驾驶比武和事故后重新开车等时,容易怯场。图利心理。少数驾驶员由于私心较重,常利用工作之便贪图私利。在现实中,因图私利而导致车祸的并不鲜见。因此,驾驶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地做雷锋式的驾驶员。急躁心理。由于受任务、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少驾驶员心情急躁,主要表现为开快车。常言道:“十次肇事九次快”。这就要求驾驶员遇事冷静,做到事情急心不急,时间紧不超速行驶。忌医心理。驾驶员明知自己在驾驶技术和作风方面不…  相似文献   

9.
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紧张,能源和环保问题在国际上早已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就汽车工业而言,在太阳能、电能等替代能源真正进入实用阶段之前,混合动力汽车作为过渡性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心理活动制约着行为结果,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活动与安全行车有密切的关系。预防和克服不良心理是保证驾驶员安全行车的重要前提,必须引起各级领导、车管干部及驾驶员的高度重视。一、驾驶员易发生事故的不良心理一是好胜心理。行车时争强好胜,爱与人比高  相似文献   

11.
车辆转向操纵过程中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分析与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英姿  余群 《汽车工程》1998,20(2):71-76
本文指出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状态对其操纵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着重探讨了驾驶员转向操纵过程中生理/心理问题,首先对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及描述,提出了一种合格驾驶员的心理模型;然后提出了驾驶员身心反应测试的几项指标,并进行了有关的测试,得到了不同驾驶员在不同车速,不同路线下的生理/心理变化规律,本文为建立一个包括驾驶员心理特性,行为规律的综合模型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军车交通事故的主要成因 源头把关不严是诱发车辆交通事故的祸源一是心理素质差易发生事故。驾驶员对交通险情的态度与处置能力,不仅与驾驶技术有关,更受心理状态的影响。心理素质差的驾驶员,往往遇到交通危险就恐惧、紧张、惊慌失措,在平直路上极易感到单调枯燥、乏味疲倦,对拥挤的交通容易急躁,甚至采取不友好、不安全的举动等。二是胆汁型的驾驶员易发生事故。该类驾驶员易兴奋,遇有刺激容易发怒,驾驶车辆时表现为超速行驶和强行超车、会车以及争道抢行,  相似文献   

13.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安全行车同样如此,通过对大量车辆事故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车辆事故的发生,表面上看是偶然的,但偶然中包含着必然性。每次发生大的车辆事故后,由于善后工作处理不妥当,驾驶员的正常稳定心态遭到“破坏”,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由此产生恶性循环,再次引发车辆事故。因此,认真研究车辆事故后的驾驶员心理状态,探讨加强驾驶员心理调节的方法,对于防止车辆事故的再次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武宏 《汽车技术》1994,(11):13-18
综述了汽车驾驶员行为的三种典型模式,详细地剖析了汽车人机系统中驾驶员的行为特征,建立了驾驶员行为模式,并推导出计算驾驶员失误率的公式。应用交通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根据驾驶员失误的心理指标体系,结合实际交通事故案例分析,阐明了心理因素对驾驶员可靠性的影响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汽车驾驶员的个体因素是影响安全行车的重要因素,而驾驶员的心理反应又是这个重要因素的重中之重。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对于驾驶员我们不能忽略车内环境对于其心理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条件的优劣,对于驾驶员的健康、工作能力以及心理变化带来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世界各地已别出新裁地创造出一些处罚交通违章的方法,对于强化违章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颇有寓教于行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17.
73081部队为检验汽车驾驶员队伍专业训练成果,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激发汽车驾驶员的“真打、真准备”训练热情,干近期组织了汽车专业兵比武。比武考核重点突出了驾驶员基础训练和“一专多能”训练,设置了理论法规、场地驾驶、维护保养、油品识别和驾驶冲锋舟等6项内容。通过紧张激烈角逐,共有15人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通过这次比武,巩固了汽车驾驶员的驾驶基础和“一专多能”技能,激发了驾驶员爱军习武、争当技术能手的积极性,为提高汽车分队平、战时运输保障能力奠定了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荣先文 《汽车运用》2008,(10):22-23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广大车勤官兵迅疾出动,奔赴灾区,奋力救援,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繁重、复杂、艰巨的任务,惨烈、悲壮、震惊的情景,在严重透支车勤官兵体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挑战着他们的心理极限,甚至给他们造成了一度程度的心理创伤。当前,抗震救灾部队已顺利返回营区,各级要高度关注车勤官兵心理健康,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心理调控工作。要充分认清开展心理健康调控的必要性。在抗震救灾车勤官兵中开展心理健康调控,积极维护官兵心理健康,使他们时刻保持良好的驾驶心态和旺盛的战斗意志,对于确保运输保障安全,提高部队军交运输保障能力大有裨益。一是能强化车勤官兵战斗精神意志。车勤官兵有了健康向上的心理,就有乐观豁达、努力进取的思想,就会树立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一)初次上车心理紧张产生恐惧。主要原因是初学者坐姿不对、身体过分紧张、身体僵直所致。行车中如果始终保持这样的姿势和状况,全身肌肉会发生痉挛,行驶中手忙脚乱,导致人越紧张越害怕,越害怕就越紧张的恶性循环中。作为新训驾驶员,要通过外界和自身掌握科学的调适方式,逐步克服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19,(11)
为了提高道路的行车安全性,以交通工程心理学、色彩学等为基础,通过SP/RP调查,分析人行横道色彩与安全的关系,得到了三维立体标线的最佳配色;以透视原理为基础,利用MATLAB软件对大货车停车视距分析视角与相邻标线间距关系,得到相邻标线间距值;以佐尔拉错觉原理为基础,利用三维标线的不同高度对人的生理心理反应分析,可见随着三维标线"高度"的增加,引起人紧张的颜色面积也逐渐增加,从心理上警示驾驶员路段会比较危险,达到提醒驾驶员减速的效果,得到三维立体减速标线优化设计,为道路安全设施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