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玮  耿聪 《水运工程》2012,(9):35-39
在利用潮流数学模型对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方案进行比选优化时,发现港区内涨潮最大流速是决定方案能否成立的关键指标之一。经过分析认为,港区内涨潮最大流速与港区水域面积、防波堤口门过水断面面积有关,此外还受涨潮潮差和涨潮历时的影响。根据潮流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拟合了港区内涨潮最大流速计算的经验公式,相关性较好,计算精度较高,可以用于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方案的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2.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3,(6):481-481
<正>本刊从连云港港获悉,2013年12月9日,连云港港30万t级航道二期工程和徐圩港区防波堤第5次工程技术顾问和专家组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就徐圩港区及30万t级航道二期工程建设进行讨论交流。连云港港30万t级航道二期工程和徐圩港区防波堤施工可行性获得与会专家的认可。连云港港30万t级航道二期工程计划建设连云港区30万t级散货船乘潮单向航道和徐圩港区30万t级油船乘潮单向航道及配套围堤工  相似文献   

3.
《水道港口》2014,(3):197-202
文章应用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下的大范围泥沙数值模型,模拟计算了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防波堤不同布置方案的泥沙回淤情况,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口门位置、港区布置形式、无用水域面积是影响港区回淤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进行港区布置时,为了达到防淤减淤的目的,应尽量将口门向外海延伸,采取措施阻止含沙较高水流直接到达港池,以及减少港区无用水域面积等。  相似文献   

4.
防波堤及口门布置是港口规划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天津临港工业区项目开发及港口远期建设发展的需要,结合港区自然地理条件、天津港港口规划、海河口水利防洪规划、港区通航安全环境影响评估等多项研究成果,提出港区防波堤平面布置方案及设计尺度,并分析评估其合理性和适应性,可供同类港区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5.
环抱式防波堤突出于海岸,其口门航道横流可能影响船舶进出。针对徐圩港区环抱式防波堤口门不同布置方案,运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各方案的航道横流。研究结果表明:涨潮期间的航道最大横流大于落潮,涨潮横流起控制作用;各方案最大横流均出现在口门(或堤头)附近水域,出现时刻在高潮位前后;最大横流与口门宽度、口门布置形式有关;口门设置双导堤后,最大横流位置外移至堤头附近水域,向口门逐渐减小,这对口门附近水域船舶的航行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在淤泥质海岸建港,泥沙回淤是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文中应用波流共同作用下的大范围泥沙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连云港港徐圩港区建设期不同布置方案下的泥沙回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徐圩港区在建设期的回淤中,内航道所占比重较大,主要与港区水域面积有关。因此,在环抱式港区的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早地实施港区内的规划围垦项目,以达到防淤减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威海港石岛港区拟启动规划东港池的开发建设,但东港池防波堤端部将穿过现有航道。因此,需重新选线布置航道。同时,需提升航道等级以适应港区泊位等级的提高。航道布置需综合考虑风浪流等自然因素,并综合考虑港区中远期发展因素。本文以威海港石岛港区进港航道为例,对该航道平面布置提出设计方案比选,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陈浩群  李武 《水运工程》2013,(10):83-88
连云港港是典型的淤泥质海岸,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需要探索新型的水工结构以适应复杂自然条件 下港口建设。因此,本文提出新型水工结构——桶式基础结构,研究该新型结构的特点和结构形式,论证其在徐圩防波堤 工程、徐圩港区岸壁工程、马腰港区工作船码头工程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新型桶式基础结构具有充分发挥 淤泥质本身特性、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功能,能很好地适用于连云港港的深水大港建设的需要,为连云港港未来的建设提供 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连云港旗台防波堤为研究背景,基于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建立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旗台防波堤建成前后港区附近潮汐、潮流与悬移质含沙量的变化,以期为日后连云港港口开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研究认为,旗台防波堤的建设完成后,港区内外潮汐特性基本不变;港区内潮流呈减弱趋势,防波堤口门处潮流增强,防波堤内侧港区形成明显的回流区域;港区外侧高含沙量水体向外海移动,港区内最大含沙量整体降低。  相似文献   

10.
温岭中心渔港二期工程(箬山港区)位于温岭市石塘镇,渔港防波堤布置在隘顽湾的东侧,工程主要特点是风浪大、涂面高程低、地质条件差。作为防波堤设计的主要技术难题,软基处理方式是防波堤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控制性要素。以温岭中心渔港二期工程(箬山港区)防波堤为案例,综合分析施工技术、施工工期、环境影响、工程投资、工程管理等因素,对防波堤堤基处理方案进行优选,为类似渔港防波堤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连云港徐圩海域海岸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连云港徐圩海域底质的粒径特征和泥沙水力特性,并与连云港主港区、天津港和黄骅港等港口进行对比,研究了不同海岸类型在底质的粒径特征和泥沙水力特性的差异,指出泥沙颗粒黏性影响泥沙水力特性、泥沙水力特性决定海岸性质,给出了海岸性质分类的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徐圩海域海岸性质.  相似文献   

12.
新近建成的上海港罗泾港区是集矿石、煤炭、钢铁等散杂货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区,是世界上第一座公共港区为大型钢铁企业提供分拨配送等增值服务的物流港区。罗泾港区规划设计开发了全新的"枢纽港-物流港"联动的平行结构平面布置模式。在传统的公用港口布置方法基础上,运用准时制(JIT)的精益生产(LP)物流理念,优化装卸工艺和港口平面布置,提升服务水平,延伸港口服务链条。实现了物流流程的高度一体化、同步化。节约了极为宝贵的深水岸线和土地资源、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徐圩港区航道大风天强淤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云港海域流速不大,徐圩港区规划航道线南北两侧断面,平均流速在0.20~0.40 m/s;波浪作用相对较大,年平均H1/10最大波高为3.58 m;徐圩港区南部紧邻粉沙质区,位于粉沙向淤泥过渡的边缘地带;徐圩港区底质沉积物主要以细颗粒为主,中值粒径一般都在0.01 mm以下,粘土含量在30%以上,属于淤泥质海岸性质;海域年平均含沙量在0.20 kg/m3左右,近岸河口或浅滩表层平均含沙量在0.10~0.20 kg/m3,外海域表层平均含沙量在0.1 kg/m3以下;台风期间海域含沙量骤增,近底层含沙量可达5.0 kg/m3以上。根据国内其他港口大风天回淤问题的研究经验和对骤淤(或强淤)条件的分析以及与连云港港区的对比分析,认为徐圩港区航道开辟后,也会出现大风天强淤情况,但淤积的形式应完全不同于粉沙质海岸。  相似文献   

14.
王敏  唐洲  余政 《水运工程》2019,(5):98-101
针对阿布扎比哈里发港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自动化堆场布置受较小的陆域纵深限制的问题,对两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布置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在码头前沿布置相同的前提下,自动化堆场平行布置方案比自动化堆场垂直方案有更多堆场能力。综合考虑堆场能力、自动化程度、人员投入、系统调试周期及装卸设备投资等各方面因素,确定本项目采用自动化堆场平行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武汉新港花山作业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结合港口开发现状、区位和地形条件,针对港区平面布置、高程设计和交通组织等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充分利用陆域资源特点和条件,考虑不同港口功能区对陆域的要求,提出合理的平面布置方案;综合分析防洪、港区排水、交通及土石方平衡等要求,对港口高程系统、重要节点高程控制和港内交通组织进行设计,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内河集装箱港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临港物流园区有助于拓展和完善港口功能,为临港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对全国主要港口后方临港物流园发展现状的梳理,发现部分园区存在定位不明晰、基础设施不足和与港口功能协同不力等问题。通过对问题成因的分析,梳理临港物流园区规划布局的重难点和对策,从园区定位、选址及规模和功能布局三方面,提出规划布局的基本方法。园区定位要与港口发展、产业布局、城市规划结合,做到港、产、园三位一体联动发展;选址充分考虑公路、水运、铁路等集疏运条件,以促进多式联运为出发点;功能布局要以进出港货物为切入点,结合周边关系、交通衔接、地块条件等因素统筹考量。研究成果为临港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并以连云港徐圩港区临港物流园区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沿海港区规模化及船舶大型化趋势对港口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水域尺度是影响港口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析不同港池宽度的沿海港区船舶进出港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利用Anylogic仿真平台构建船舶进出港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研究港池宽度对港口服务水平的影响。仿真模拟宽、窄、中3种港池宽度下的船舶进出港作业系统的结果表明:较窄港池、中港池水域面积增加25%,可提升港口服务水平达36%;宽港池水域面积增加48%,港口服务水平可提升90%。  相似文献   

18.
以在舟山港域设立的牲畜进境项目为例,介绍牲畜项目的进境、隔离、屠宰的整体布局及装卸工艺流程,并重点围绕专业牲畜码头工程的水域平面布置要点进行分析。根据港址的建港条件、牲畜船型特点以及活牛进境的装卸工艺要求,综合确定码头平面形态、码头前沿线位置、作业平台尺度以及引桥断面布置形式等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