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新型桶式结构在连云港港徐圩港区直立式结构防波堤工程中应用成功,该新型结构继续推广应用于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围堤项目。本项目因工程体量大、工期紧张,须进行冬季施工,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桶式结构的冬季预制施工工艺,详细阐述新型桶式结构冬季预制施工的关键点。各项措施工艺切实有效,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桶式结构在防波堤工程中已获得成功应用,为探讨该结构形式在更广泛的工程领域推广应用的可能性,通过分析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桶式结构单侧抛石回填试验数据,总结单边加载条件下桶式结构的水平运动、转角位移、结构内力、周边土体压力、土体参数的变化规律,验证桶体结构具备在岸壁、围堰等主要承受水平作用的港口结构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东、西八字段在国内外首次采用了一种新型桶式基础结构作为防波堤堤身,单个桶体上筒体挡浪板间存在一定缝隙,由于后期吹填的需要,需要对桶间缝隙进行封堵,防止吹填淤泥从桶体间溢出增加吹填流失率。本文介绍了一种"模袋+钢管桩"堵缝结构型式及施工工艺,并检验了缝隙封堵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连云港港徐圩港区一港池南侧岸线码头前沿线位置研究,结合接岸结构形式和工程经济指标分析,确定较为合理的平面布置方案。研究成果可供淤泥质海岸码头设计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尤其是徐圩航道为新辟航道,位于南翼海区,自然条件较连云港区存在差异。文中对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预可性研究和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可为连云港港航道后续工程和国内外其他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依托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分析了ADCP走航式测沙技术应用于含沙量较低的连云港淤泥质海岸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主航道疏浚土在抛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悬浮物扩散运动规律及其对连云港徐圩港区航道回淤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抛泥作业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淤泥质海岸建港,泥沙回淤是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文中应用波流共同作用下的大范围泥沙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连云港港徐圩港区建设期不同布置方案下的泥沙回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徐圩港区在建设期的回淤中,内航道所占比重较大,主要与港区水域面积有关。因此,在环抱式港区的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早地实施港区内的规划围垦项目,以达到防淤减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练学标 《水运工程》2016,(2):162-166
连云港徐圩港区防波堤直立段设计创新地采用了新型桶式基础结构——单桶多仓结构。通过对浮游稳定、无底模板工艺、桶体场内搬运、气浮负压下沉工艺的运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发,形成了成套施工技术。介绍该技术的应用,为该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对桶式基础结构设计与施工数字一体化的问题,开展BIM技术在桶式结构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研究。以连云港徐圩港区4区围堤工程为背景,结合桶式基础结构设计规范,依托BIM技术,将桶式结构防波堤设计与结构计算相结合,给出了桶式结构族库构建和桶体结构BIM设计及扩展应用方法。基于该方法,开发了桶式基础结构BIM设计计算一体化软件,提出基于BIM设计成果的设计与施工衔接交互方法以及桶式基础结构施工安装监测可视化方法。提高了桶式基础防波堤结构设计与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为新型装配式桶式基础结构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是徐圩港区成功开发的先决条件之一。通过对防波堤总体布置形态、口门布置方 案和结构分段布置等方面的研究,择优弃劣确定较为合理的平面布置方案,以利于港区起步和后续项目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1.
陈喆 《水运工程》2012,(12):208-210
离岸海洋站作为外海孤立建筑物,自然条件恶劣,高桩墩台结构是一种十分适合的结构形式.以成功建成并运行的“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徐圩海洋站工程”为工程实例,从结构选型、高程确定、结构设计、结构计算和结构施工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对高桩墩台海洋站的设计和施工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今后离岸海洋站工程的建设和研究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徐圩港区航道大风天强淤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云港海域流速不大,徐圩港区规划航道线南北两侧断面,平均流速在0.20~0.40 m/s;波浪作用相对较大,年平均H1/10最大波高为3.58 m;徐圩港区南部紧邻粉沙质区,位于粉沙向淤泥过渡的边缘地带;徐圩港区底质沉积物主要以细颗粒为主,中值粒径一般都在0.01 mm以下,粘土含量在30%以上,属于淤泥质海岸性质;海域年平均含沙量在0.20 kg/m3左右,近岸河口或浅滩表层平均含沙量在0.10~0.20 kg/m3,外海域表层平均含沙量在0.1 kg/m3以下;台风期间海域含沙量骤增,近底层含沙量可达5.0 kg/m3以上。根据国内其他港口大风天回淤问题的研究经验和对骤淤(或强淤)条件的分析以及与连云港港区的对比分析,认为徐圩港区航道开辟后,也会出现大风天强淤情况,但淤积的形式应完全不同于粉沙质海岸。  相似文献   

13.
环抱式港池水体交换研究--以连云港徐圩港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抱式港池普遍存在水体交换能力较弱的问题,水体交换通道是提高港区水体交换能力主要方法之一。文中以规划中的连云港徐圩港区为例,建立对流扩散模型,通过计算研究徐圩港区对流与扩散之间的关系,分析港区水体交换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设置水体交换通道探讨其对港区水体交换功能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对流作用在徐圩港区水体交换中占有绝对优势,增大流速可提高港区的水体交换能力;水体交换通道的断面面积及断面形状对港区的水体交换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徐圩海域海岸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连云港徐圩海域底质的粒径特征和泥沙水力特性,并与连云港主港区、天津港和黄骅港等港口进行对比,研究了不同海岸类型在底质的粒径特征和泥沙水力特性的差异,指出泥沙颗粒黏性影响泥沙水力特性、泥沙水力特性决定海岸性质,给出了海岸性质分类的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徐圩海域海岸性质.  相似文献   

15.
环抱式港池水体交换与改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抱式港池既有防浪挡沙的优势,也有港区内外水体交换不畅的不足.以规划中的连云港港徐圩港区为例,利用对流扩散模型,模拟计算潮流作用下环抱式港池水体半交换周期,研究探讨改善港池水质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动力条件是影响港池水体半交换周期的主要因素,包括作用的潮型和港池位置;工程措施的效果取决于其对水动力条件的改善程度和水体交换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连云港港徐圩港区30万t级原油码头港内回旋水域及停泊水域的泥沙回淤问题,利用潮流泥沙数学模拟手段,根据预测的常年港内水域的回淤强度,进行了港内水域回淤环境的综合分析。根据回淤研究成果,并考虑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可实施性、有针对性的减淤措施—积淤槽,并采用潮流泥沙数模对减淤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技术和经济综合评价,研究了积淤槽减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港内水域减淤措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