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基础上,针对汽车制动器衬片的实际工况,研究了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及磨损机制分析了碳纤维含量、强度及表面状态等对磨损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磨损性能、工作寿命及抗热衰退性能均明显高于传统的石棉摩阻材料。  相似文献   

2.
刘诚斌 《路基工程》2010,(6):106-108
通过化学分析、无侧限抗压强度、水稳性强度等试验,研究了矿渣复合胶凝材料固结盐渍土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矿渣复合胶凝材料的掺入,不但降低了盐渍土中的可溶性盐的含量,而且产生的胶凝材料使土体空隙体积减小,密实度提高,从而增强了固结土的水稳性,提高了土体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结合统一强度理论和极限分析法,对水平加筋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已有以主应力表达的统一强度理论关系式进行变换,导出了以任意平面上的剪应力和正应力表达的统一强度理论关系式;将统一强度理论与相关联流动准则相结合,解决了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进行极限分析的基本问题;并结合加筋材料对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对水平加筋材料复合地基进行了极限分析,得到了水平加筋材料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最后结合工程算例对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固-液相变材料在高温下容易泄漏的问题,先将相变材料制成相变微胶囊,然后用环氧树脂包裹相变微胶囊得到复合相变调温剂。试验发现,复合相变调温剂粒径均匀、吸水率低,且具有较高强度,可等量替换粗集料。复合相变材料相变焓值较高,相变温度域较宽,储存稳定性良好,适用于道路工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粉土路基边坡的坡面冲刷破坏和分层滑移破坏特征,提出一种融合玄武岩纤维加筋与聚丙烯酰胺固化作用,并集植草、抗冲刷、增稳多种功效的粉土路基坡面复合面层护坡技术。根据复合面层中不同面层的防护机制,开展对应面层材料的直剪试验、淋滤质量损失试验、渗透试验和毛细水上升试验,通过讨论面层材料中玄武岩纤维加筋量、筋长、聚丙烯酰胺掺量的变化与对应面层材料剪切变形、剪切强度、质量损失比、渗透系数、入渗量的关系规律,从材料角度分析获得玄武岩纤维的相对经济掺量、筋长与聚丙烯酰胺的相对经济配比及其对应材料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面层材料相对粉土强度提高80%~150%,抗冲刷性能提高约200%,抗渗性提高约3个数量级;面层材料相对经济的配合比大致为玄武岩纤维筋长12 mm、掺量0.4%,聚丙烯酰胺掺量1%;面层材料大幅改善了原粉土的强度、变形性能、抗冲刷性与抗渗性,3层复合面层材料将减少入渗、削弱侵蚀、提高强度3种功能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6.
基于树脂复合钢板在汽车前围板上的开发应用,文章针对高聚物树脂复合钢板的基础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测试复合钢板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两表层钢板之间的剪切粘结强度与法向黏结强度,得到材料的理化性能以及两表层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为复合减振钢板材料的产品设计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改进复合减振钢板的生产工艺以适应其产品的生产要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性能复合道路水泥混凝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材料复合的角度,设计了一种新型有机、无机与金属多相复合的高性能道路水泥混凝土。研究和应用表明,这种材料能有效弥补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缺点具有优良的力学和路用性能。采用这种材料修建或更新的高等级路面,使用寿命长。  相似文献   

8.
路面材料复合介电常数模型是雷达检测路面结构体系含水量、孔隙率、压实度等指标的基础和关键。分析了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剖析了复合介电常数模型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局限性和适用范围等,论证了进一步研究路面材料复合介电常数模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复合纤维型无石棉摩阻材料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压摩阻材料中迄今可代替石棉纤维的有 Kevlar,玻璃、钢、铜、硅酸铝陶瓷与炭等纤维。复合纤维无石棉摩阻材料的制造工艺分湿法与干法;湿法将含大量溶剂的粘合剂、纤维增强材料及填料经搅拌混合均匀,出料干燥成半成品再破碎,成均匀颗粒状混合团以利压制,因破坏纤维长度与强度,制品强度与摩擦系数不稳定;干法采用粉末状改性或不改性树脂为粘合剂,再将增强材料、填料搅拌混合出料即可直接压制,制品强度高且稳定,但要解决生产中的膨胀、起泡现象。粘结剂一般利用酚醛树脂或改性酚醛树脂,其配量一般在20%~30%,其摩擦系数在350℃时仍能保持约0.45。金属填料起载体作用,吸收消除水(湿)衰退性,还可刷掉对偶材料上所形成的树脂及磨耗产物;铜纤维有很高强度,纤维截面按加工工艺不同有菱形、三角形和蝶形等,可提高摩擦系数;铜纤维用于重载荷车辆的摩阻材料内,作为材料表层损坏时的清除剂;硅酸铝陶瓷纤维可提高制品使用温度并稳定摩擦系数,磨损也小。压制工艺中应注意:干燥后半成品混合料应置于密闭容器内防潮;厚壁产品压制固化时可按每1mm 壁厚保压、保温约60秒计,薄壁按约30秒计,实际压制时合模1分钟放气一次,以后压2分钟再放一次,可使产品无气泡、起层且外观规整;成型后产品须经热处理,即逐渐升温150℃保温2小时,待降至室温时取出,再作磨制。  相似文献   

10.
在充分研究土壤固化剂固化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配合比的复合固结材料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论述了复合固结土材料的路用性能,总结出复合固结土技术在路面基层材料中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亮  段建民  徐喆 《上海汽车》2007,(10):37-40
介绍了FlexRay总线技术的发展及其协议特点,详细论述了基于AT91RM9200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设计。整个系统以ARM为核心,采用Freescale公司的MFR4200通信控制器和菲利浦公司的SJA1080总线驱动器构成转向盘节点和转向器节点,两节点之间通过FlexRay总线通信,并且给出了相关的系统硬件连接和软件流程图。整个系统集成度高,为汽车线控技术的总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简要回顾了桩体压缩模量、桩的变形模量、复合模量的基本概念,介绍了计算复合模量的两种表达式,讨论了影响复合模量的相关因素。通过在不同桩型复合地基中的应用,对两种表达式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复合模量作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被广泛运用,其值采用桩和桩间土压缩模量的加权平均法来计算。通过复合地基单桩的三维有限元模拟结果、相关理论以及工程实例,指明了加权平均法的不合理之处;并对复合模量的正确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利用复合模量提高系数计算复合模量或者采用平板载荷试验的变形模量代替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这两种方法与实际结果具有较高的相符度,并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4.
钢管混凝土拱梁组合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已建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现状 ,结合广东韶关两座正在施工的钢管混凝土拱梁组合体系桥 ,从拱肋截面型式、吊杆构造、行车道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法 ,并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5.
组合梁桥施工过程中,承载结构体系和加载顺序随施工方法不同而不断变化,并对结构性能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多种施工方法的介绍,说明组合梁桥结构设计应依据施工方法进行,而且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可以使组合梁桥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跨度闭口组合钢箱梁组合桥面板的有效宽度系数变化规律,依托G1503高速公路跨吴淞江大桥建立了组合连续钢箱梁桥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桥梁跨度、不同箱室宽度下的跨中截面和中支点截面有效宽度系数变化规律,对比了钢桥面板和混凝土桥面板有效宽度的差异,给出了混凝土桥面板有效宽度系数建议取值。结果表明,组合桥面板的钢桥面板和混凝土桥面板横断面应力分布规律相似。钢桥面板的有效宽度与规范规定基本相等,跨中断面小约0.41%,支点断面小约4.13%;混凝土桥面板的有效宽度与规范规定差异较大,跨中断面小约3.25%,支点断面小约27.9%。组合桥面板的钢桥面板有效宽度比混凝土桥面板有效宽度大,跨中断面相差0.51%,支点断面相差5.9%,混凝土桥面板有效宽度系数可参考钢桥面板有效宽度系数折减0.9倍取值。  相似文献   

17.
钢-混凝土连续梁桥作为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将主跨部分梁段采用钢结构代替传统的混凝土结构,以达到降低桥梁结构自重,增大跨越能力,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在钢-混连续梁中钢混结合段为该结构的关键点。以某钢-混凝土连续梁桥为背景,对钢混结合段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局部应力分析,并结合对该桥荷载试验的检测结果,分析钢混结合段的受力情况,评价其技术状况。  相似文献   

18.
介绍复合土工膜的四种搭种方法,搭接施工工艺和搭接方法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9.
钟湘江 《公路工程》2009,34(4):106-108
由于山区高速公路地形陡峻,桥台往往设于较陡的路堑边坡上,这些位置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使得位于山坡的桥台设计成为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设计中的一个重点.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框架式组合桥台,能很好满足山区桥梁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纳米表面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粉末加压成型法,制备了具有纳米结构表层的铜复合材料,纳米表面层的厚度为100μm-200μm,纳米表面层与基体结合界面牢固,对制备工艺,纳米表层的微观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复合材料纳米表层的致密度增加,硬度增加,压强为1.5GPa压制成型的复合材料,经350℃退火可获得最佳性能的纳米表面层,显微硬度值可达到29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