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轨道交通》2006,(4):13-13
近日,广州地铁将再次缩短行车间隔,地铁一号线高峰期行车间隔为3分45秒,中峰期行车间隔为4分55秒,低峰期行车间隔为7分30秒;二号线高峰期行车间隔为3分53秒,中峰期行车间隔为4分55秒,低峰期行车间隔为7分30秒:三号线行车间隔8分钟,4号线行车间隔16分30秒。提速后,地铁一号线周六、日的日载客能力将达到82.6万人次。  相似文献   

2.
信息直通     
北京地铁明年再缩小行车间隔2010年北京地铁全线网将进一步缩小行车间隔,其中5号线的发车最小间隔将从目前的2分50秒缩短到2分钟,地铁全线网日均客运量将达到500万人次以上,占公共交通总量的30%。这是北京地铁运营公司董事长谢正光日前参加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层论坛和企业领导人北京峰会时透露的。他同时透露,到2010年,一条线路两次出现5分钟以上延误事故的间隔,将控制在该线上运行列  相似文献   

3.
天津公交     
公交运营精细化 保障市民元旦出行 2016年元旦,集团结合往年市民出行规律,通过加强运营现场管理,实现精细化车辆调度,缩短平峰时段车辆发车间隔,保障市民节日出行. 据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往年元旦期间客流情况,今年元旦小长假期间客流分布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在小长假期间,平峰时段客流高于高峰时段客流.二是在12月31日16:00后的晚高峰时段,会形成高于当日早高峰的客流.且客流集中程度高于元旦小长假平峰时段.三是在1月3日14:00后,各大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周边会出现较大的返程客流.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地铁换乘站的乘客滞留问题,依据工作日早高峰的客流特征和乘客滞留特征,建立滞留情况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结合南京地铁大行宫站设施布局,采用AnyLogic搭建仿真实验研究发车间隔、候车人数等因素对乘客滞留人数及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08:00前后滞留最为严重,滞留人数由初始的52人上升至160人左右,其中64.8% 的乘客滞留在站台中部的5个区域,高峰小时结束后滞留人数仍保持在110人左右;发车间隔减小20 s后滞留得到初步缓解.模型能够有效地表现出换乘站台的滞留情况和变化趋势,降低发车间隔时间、适当限流并引导乘客分散候车,既能够有效地减少滞留乘客的数量,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滞留现象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公交企业运营管理,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公交线路发车间隔优化方法。通过对公交线路发车间隔进行优化,平衡公交企业运营成本和乘客出行成本。以公交企业运营成本及乘客等车时间成本最低为目标,通过加权求和设定目标函数;考虑乘客舒适度、公交线路车辆满载率以及政府部门规定的最大最小发车间隔等因素,针对客流的高峰和平峰时段,建立相关约束条件;以郑州市60号公交线路为例,利用遗传算法对发车间隔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各时段的公交发车间隔,并将优化前成本与优化后成本进行比较,有效降低18%~26%的线路总成本。  相似文献   

6.
天津公交     
通勤快车首日运营:平均满载率达到六成,提速30% 8月29日,集团11条通勤快车线路正式启动运营.据集团运营调度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从整体情况看,在早高峰时段,11条通勤快车线路累计发车36班次,计划执行率达到100%.发车时间均集中在6:30至8:00时段,车辆平均满载率近六成.车辆通行时间较同方向普通线路平均运时均有10分钟到40分钟不等的减少,平均速度提升约30%.所有通勤快车线路均为空调公交车,票价与常规公交线路相同.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广州地铁完成新线建设投资217亿元,资金支付252亿元。7条新线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共投入盾构机87台次,实现29座车站封顶、39个区间单线贯通,完成区间单线107.9公里。实现了高水平建成开通四号线南延段、九号线、十三号线首期、十四号线知识城支线等4条新线的目标,运营里程迈向400公里,居全国第三、世界前十。广州地铁表示,线网去年安全运送乘客28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767.8万人次,日最高客运量达到1002.6万人次,广州成为全国第三个地铁客流破千万的城市。客运量增加的同时,去年广州地铁也不断在运能提升、创新服务上精雕细琢。广州地铁继续采取高峰短线运营、空车定点投放、大小交路运行等模式,不断挖掘运力空间,五号线最小行车间隔压缩至2分06秒,运能提升5%,全线网列车最小行车间隔1分58秒,线网运行图兑现率和正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系统中运营收益与乘客车厢空间感知度是一种对立关系,通过研究该两因素对轨道发车间隔进行优化,能够实现合理收益范围内提升乘客车厢空间感知.考虑列车上下行两方向影响以及乘客候车时间、供需平衡、最大载客量、配备车辆数,列车运行安全间隔等方面的约束,建立发车间隔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多变量非线性优化问题,得到不同子时间段的优化方案.应用模型对武汉市轨道交通4号线高峰期间不同时段优化计算,发现轨道发车间隔调整后,运营收益小幅度下降能够有效提升车厢空间感知度;并通过客流敏感性分析,研究客流量按一定幅度提升下轨道运营收益与乘客车厢空间感知度的变化规律,可为城轨列车运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周期运行图的行车组织模式主要特点为规律化、模式化、简单化,通过分析客流预测对行车组织的影响,以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背景,结合该线路客流特点,对基于周期化运行的列车运行图通过能力、高断面客流高峰小时列车开行对数及发车间隔等行车组织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未来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组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重庆公交     
正服务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重庆"小巷公交"发车了!6月18日,重庆首批2条"小巷公交"试点线路3200路、3208路开行。▲票价2元纳入主城公交1小时免费优惠换乘3200路:线路配置车辆5部,运行大坪新世纪至企业天地,全程6.45公里,运行30分钟,班次间隔6-15分钟。开收班时间7:00—20:00。沿途停靠站点:顺向:大坪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动汽车被引入城市快速公交领域,由于其充换电等特殊的运营调度需求,在发车间隔计划等制定过程中传统方法不再适用.本文在综合考虑服务水平和车辆充电时间约束条件下,对纯电动快速公交(E-BRT)发车间隔优化进行了研究.根据分析服务水平指标项与车辆能耗的相关性,建立了面向能耗评估的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综合考虑服务水平和充电时间约束条件,以车辆运营能耗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基于金华市E-BRT1号线运营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在满足相同服务水平情况下,本文提出的优化模型可以节约能耗6.21%.本文构建的纯电动快速公交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具有较强实用性,为企业在满足一定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降低运营能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离散决策分析法与条件价值法, 设计了双边界二分式调研问卷, 计算了考虑拥挤度的轨道交通出行总成本;通过延长车厢内乘客出行时间的方式来换取车厢内乘客密度的减少, 从而得到车厢内不同拥挤度下的等价出行效能;通过调研得到乘客对两轮投标的选择概率;分别采用双变量Probit估计量和随机效用估计量来推断时间边际负效用的标准化值, 得到时间乘数, 进而估计乘客的延时意愿和支付意愿;基于2015~2016年北京地铁1号线和5号线具有代表性的15个车站站台调查获得的数据, 对轨道交通车厢内6种拥挤度下的时间乘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车厢内的乘客密度和时间乘数存在线性关系, 而改善后的车厢内拥挤度和广义成本呈反比例关系;出行者支付意愿随车厢拥挤度的减少而增加, 当车厢拥挤度由5人·m-2改善为4人·m-2时, 早、晚高峰时段的支付意愿分别为1.58元和3.02元, 当车厢拥挤度由5人·m-2改善为3.5人·m-2时, 早、晚高峰时段的支付意愿分别为2.47元和4.99元, 因此, 晚高峰时段出行者的平均支付意愿达到早高峰时段的2倍左右, 不同时段出行者对改善拥挤度的支付意愿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济南公交     
济南首批纯电动公交车上路运营 济南509路社区公交路线15日开通 6月15日,济南公交开通509路社区公交线路.此举标志着济南市首批10辆纯电动公交车正式上路运营,济南市民出行可享受到更加舒适、绿色环保的服务.这是济南市有史以来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在济南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迈入了新阶段. 据悉,10辆由纯电力驱动的公交车将每天穿梭于西八公交车场(原重汽技术中心)和中海御峰官邸之间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为了让纯电动公交车更好地发挥作用,济南公交积极完善车辆监控、刷卡、语音报站等智能公交系统,大力推进充电桩建设,为纯电动公交车上路运营做了全面的准备工作.509路线长约7.0公里、周转时间约56分、间隔高峰约6分、平峰约10分、配车10部、发车时间为6:00-20:30,双向对发.  相似文献   

14.
通勤是导致城市早晚高峰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为探究通勤与交通运行的关系及其机理,分析了北京市通勤、非通勤出行距离、出行结构等基本特征,识别了通勤出行与路网速度分时间段的特征关系,基于此构建了通勤出行对交通运行贡献度六段模型,并通过逐段拟合标定模型参数.由模型分析可知:路网速度与通勤出行高度线性相关,且在早高峰形成及晚高峰消散阶段随通勤出行变化最为显著;晚高峰阶段路网速度是通勤、非通勤出行的混合熵函数;晚高峰较早高峰更拥堵、周五晚高峰拥堵水平加剧,均是由于晚高峰较早高峰、周五晚高峰较其他工作日晚高峰出行混合熵增加,进而导致整个交通系统熵增所致.因此,除了错峰通勤等措施外,减少非通勤弹性出行也是缓解早晚高峰拥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现有公交调度方法中大间隔发车、局部收敛与时间不协调等问题,以最大同时到站次数和最大同时到站车辆数量为优化目标,以末车定时、站点允许排队长度、服务质量、线路服务时间跨度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公交时刻优化方法,设计了基于网络选点规则和网络同步规则的求解算法。计算结果表明:当公交网络中存在2条线路与2个站点且发车时间在30min内时,应用提出的方法,在2个站点共产生3次同步,线路1的发车时刻分别为第5、15、20、30min,线路2的发车时刻分别为第0、10、30min;与现有方法相比,同步次数减少1次,发车时刻完全分布于规定时间内,消除了剩余时间,获得了非均匀化的发车间隔,体现了同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2008,(7):19-19
首都机场轨道客运专线于7月上旬开通试运行,发车间隔为10分钟,拟采用单一票价。7月2日,机场线的票制票价召开听证会,听证内容为采用单一票制,票价每人次25元或30元。  相似文献   

17.
复杂网络化运营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呈现时空分布不均衡特点,为量化表征客流网络分布不均衡程度,应用广义均衡性评价工具Gini系数和Theil指数,以车站客流量和区间断面满载率为评价指标多维度评价客流网络分布状态.以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为例,基于洛伦兹曲线求解得到早高峰 8:30-8:45、平峰 10:45-11:00和晚高峰18:30-18:45这3个时段全网车站客流分布的Gini系数分别为0.527、0.554、0.540.对照评价标准可知,3个时段客流分布均极不均衡;全网区间客流分布的Gini系数分别为 0.502、0.366、0.476,表明客流区间分布早高峰极不均衡、平峰相对均衡、晚高峰比较不均衡;基于线路分组的Theil指数求解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最后,分析各线路客流分布不均衡对全网不均衡的贡献率,结果与实际客流分布状态相符,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公交与地铁调度协同发展,以地铁客流为基准匹配接驳公交的发车间隔和运力配置等,可有效减少乘客换乘等待时间,提升公交与地铁衔接一体化效益。首先建立以乘客换乘时间和公交企业运营费用的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运营计划优化模型,确定调度协同的综合启动阈值,通过分析接驳公交客流分布特征,初步制定各接驳公交晚高峰时段的发车时刻表;其次以满载率等为约束条件,确定初始车型建议,得到初始的调度协同方案;最后对线路的满载率分析,对于存在满载率过高或过低的线路调整发车间隔和车型配置,得到最终的公交与地铁调度协同方案。研究结果有利于解决广州市目前公交与地铁换乘时间过长问题,提高接驳公交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中欧班列与海运班轮的市场竞争受运价、时效性与政府补贴的影响.本文从班列运营企业视角,研究定价与发车间隔选择.通过分析发车间隔对班列需求和成本的影响,利用两阶段博弈研究班列和班轮的运价竞争,以及政府分别根据发送量和社会福利最大目标对班列运营企业的补贴决策,提出班列发车间隔选择策略,并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政府根据发送量目标确定补贴时,班列企业倾向选择较长的发车间隔;当根据社会福利最大确定补贴时,若每列班列支付给铁路的固定费用较大(较小)时,班列企业倾向选择较长(较短)的发车间隔.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28日晚,巴士集团第四分公司西丽车队101线驾驶员王付山驾驶粤B05348D车,由火车站发往动物园总站方向,一路上车辆平稳驾驶。通过调取公交车监控视频看到,当天21时45分56秒,该公交车起步离开茶光2号站台,当行至沙河西路距离西丽社区公交站约50米处,王付山突感身体不适,头晕目眩。在此紧急关头,王付山深知自己肩负着一车人的安全,强忍着疼痛,凭借着毅力,减速、靠边、停车、拉手刹、开启双闪警示灯。20多秒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