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燃机燃烧噪声分离的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内燃机燃烧噪声分离试验方法的理论基础和燃烧噪声的分离试验。通过电子计算机计算分析,得到内燃机燃烧噪声。这是数字分析技术中燃烧噪声分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5.
内燃机结构辐射噪声分析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基于BEM理论,利用ATV技术,采用FEM—BEM联合求解策略”的内燃机结构辐射噪声预测分析方法。在内燃机多工况条件下,为结构声辐射问题的快速求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用该方法,对某型直列6缸柴油机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通过试验测试,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确定周期信号中畸点的新方法,并进行了证明。此方法可在单个周期性信号中确定畸点,适用于无法用多次平均法消除畸点的周期性信号。对模拟与实测信号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正确地确定畸点。  相似文献   

7.
对于实际结构,如果取解析值和结构响应的测量值之间的偏差作为目标函数,则可以建立两组线性方程组,即超定方程及其正则方程。求解这两组线性方程组,表征结构的解析传递函数均可建立。本文指出,采用超定方程在数稳定性方面优于其正则方程。此外,还提出了传递函数优化及其分频率法。试验结果和解析数值的比较表明,采用本文发展的软件所计算的结构传递函数,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内燃机噪声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综述了车用内燃机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最新发展趋势,指出我国内燃机噪声控制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汽车急加速噪声信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急加速噪声信号属于短时非平稳信号,在探讨各种时频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适合于急加速噪声信号的处理方法——短时最大熵谱方法,这将有利于急加速噪声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车辆整备车身噪声传递函数优化中消除某噪声传递函数声压级峰值时易引发新的噪声声压级峰值的问题,提出引入控制变量的车身噪声传递函数优化方法。以某车型驾驶室为研究对象,构建优化模型,以驾驶室结构板件厚度为变量,利用所提出的算法对涉及的参数进行迭代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目标频带内的噪声传递函数声压级峰值。  相似文献   

11.
内燃机油底壳辐射噪声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柴油发动机进行噪声源识别的基础上,针对油底壳辐射噪声问题,利用用限元分析方法,对油底壳进行强迫振动响应分析,与试验结构取得了良好的一致性,并采用振动速度法,预测了油底壳所辐射的声功率,为今后低噪声油底壳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内燃机电站气流噪声有源控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内燃机电站的噪声特点,提出采用有源控制原理对内燃机电站低频噪声进行控制,并提出了具体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EMD和HHT的内燃机瞬时转速信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经验模态分解(EMD)和Hilbert-Huang变换(HHT)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对4缸汽油机在转速2 500 r/min、扭矩83.6 N.m工况下的瞬时转速信号进行了EMD分解,将分解后的各个固有模态函数(IMF)分量作了HHT变换和FFT变换,得到了各IMF分量的瞬时频率和瞬时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合内燃机理论,分析各个分量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EMD算法能够有效地分离瞬时转速信号中的各个频段的信息,并且各IMF分量都有其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燃烧噪声是内燃机噪声的主要来源,本文通过分析内燃机燃烧噪声产生的基本原理,提出降低燃烧噪声的控制策略,包括采用新技术,应用新材料,以及进行新的设计等,并对几种典型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对加速度信号时域积分误差和频域积分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对比了时域积分和频域积分的积分位移,结果表明频域积分相比时域积分更加稳定,误差更小。基于低频截止的频域积分法,提出了能量补偿频域积分法,应用实例计算结果说明该方法能够在保持积分位移信号稳定的前提下较好地补偿频域积分位移的响应幅值,能够满足工程分析及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整车两自由度振动模型进行动态载荷传递函数分析,在获得整车参数或状态改变后的簧上和簧下传递函数比,提出了基于传递函数比的汽车动态载荷谱预测方法;采用基于虚拟试验场的耐久性载荷谱提取方法,对所预测的载荷谱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预测汽车在不同载重状态下的动态载荷谱,但由于质量变化会引起汽车悬架系统的阻尼特性发生变化,导致载荷谱仿真值比预测值有所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