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国高速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并规定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必须采用C2或C3列控系统。动车组列车在ATP的防护下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有别于普速列车。从高速铁路安全线的安全性及列车冒进安全线的可能性分析,研究高速铁路车站末端设置安全线的作用,给出设置的必要性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提速列车与道岔的垂向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通过建立道岔垂向不平顺激扰模型,进行了机车车辆与道岔垂向动态相互作用的仿真研究。针对我国铁路提速实际,详细分析了提速客车及提速货车对道岔的动力影响;并具体分析比较了60kg/m钢轨12号提速道贫固定型辙叉和可动心轨辙叉的动力性能;此外还讨论了道岔磨耗对轮/岔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速道岔垂直磨耗维修标准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4.
5.
地铁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地铁车辆段出入段线的一般配线形式.针对近年来强调在车辆段出入线与正线接轨处应设置安全线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对照《地铁设计规范》中安全线的设置条件,认为在车辆段出入线与正线接轨点处不需要设置安全线。分析近年来新推出的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2个优化设计方案,并以上海地铁1号线梅陇车辆段出入线方案进行类比,证明没有安全线列车运行的安全是可以保证的。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案具有车站长度短、可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行车安全、调度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铁路提速改造的不断进展,既有线的扩能改造工程也越来越多。为满足运营要求,在充分利用既有设备的基础上,站场需要增加渡线道岔来增加列车进路。为了实现对既有站既有设备的充分利用,减少修改工作量,优化电路设计,成为既有线改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现以天津枢纽南仓直通场渡线改造工程中的优化设计方案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9.
林炳龙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1,8(1):57-59,62
在铁路信号车站《联锁表》的设计过程中,如何确定基本进路、变更进路是设计《联锁表》的精髓,因此总结了如何确定基本进路、变更进路的13种规则方法并给出见解。 相似文献
11.
1技术条件在铁路车站的站形中,到发线出岔的情况普遍存在(见图1)。其技术条件在《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TB10071—2000J77—2001)5.5.17中有明确规定:当向5G办理了接车进路后,联锁电路将11号道岔防护到定位;当列车完全进入5BG尚未压入11DG时,联锁电路将开始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支线铁路,研制了一种可降低沿线设备成本的新型列车控制系统。在开发的系统中,由车载设备控制闭锁和进路排列。车载设备请求闭塞控制器稳固闭塞,并发指令给道岔控制器转换道岔。车载设备读取标签信息,通过无线电通信行使控制。此外,轨道标签采用价格低的RFID(射频识别)标签。文章对所开发的系统各项功能的安全性和标签信息的读取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介绍安全评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速铁路车站列车到达进路冲突关系和进路分段解锁原理,研究基于到发线运用优化方案的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压缩方法。首先分析分段解锁条件下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随后建立无损精度的铁路路网拓扑模型和多智能体列车连续追踪运行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信号补偿时间的列车最小到达追踪间隔时间求解算法,求解不同到发线运用方案的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以上海虹桥站高速场为例,对所有到发线组合方案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股道组合方案对应的关联道岔越少,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越短;当关联道岔相同时,后车接车进路越短,前车接车进路越长,到达追踪间隔时间越短;当前车股道确定时,最优的后车股道方案比最劣方案可压缩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30s以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地下直径线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法、施工期间采取的安全措施及运营期间拟采用的防灾报警系统分析 ,得出了修建北京地下直径线是安全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5,(5)
并列车场场间渡线实现了跨场跨线列车运行,但其站场布置对信号控制系统要求较高。对设置场联轨道区段和调车信号机、双动道岔双控信号等场间渡线道岔控制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渡线道岔分场控制及经衔接道岔定反位进路敌对照查防护的平行隔开解决方案,既满足了跨线列车运行要求,又保证了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8.
19.
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以来,在一些列车运行速度大于160?km/h的提速线路上,出现了正线道岔群和相邻曲线连接不平顺。通过分析其生成原因和对轮轨作用力与轨道养护工作的影响,采用GPS和全站仪建立线路精确定位系统,根据道岔测点和前后直线测点的精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优化拟合穿中,确定道岔群平面基准线,并修正道岔位置和曲线要素,核定各点起、拨道数量,作业前预先补足道砟。合理配置大型养路机组并进行综合作业,技术人员随时检查记录起、拨道量,保证作业质量。为防止基本线型畸变重复发生,在正线道岔群与相邻曲线地段两侧设置固定标桩实施长期监控,对起、拨道作业实施平、纵断面控制,并提出了垂距差和横距容许偏差的建议管理值。 相似文献
20.
张悦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20(Z1)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采用分段运营模式,广兰路站以东为4节编组列车运营,以西为8节编组列车运营。在早晚高峰期间,广兰路下行站台调整为4节编组列车折返及8节编组列车通过的交替运营模式。由于原有的列车自动调整系统无法满足如此复杂的折返运营模式,故导致广兰路站下行站台产生了进路触发"慢"、列车晚点到达唐镇上行站台等问题。通过分析广兰路站的复杂站型以及列车自动调整系统中进路触发机制,针对进路触发机制中相关参数、发车表示器点亮时间和区间运行时分进行了优化,有效解决了广兰路站的相关问题,确保了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