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带裂缝混凝土的拉伸破坏机理比较复杂,目前尚无合适或简便的力学模型和研究方法。借鉴复合材料力学分析方法,采用一种有限子层剪滞模型,并结合线弹性断裂力学,来分析带裂缝混凝土加固前后的应力分布,可为混凝土的破坏分析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关于结构解析解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带裂缝混凝土的拉伸破坏机理比较复杂,目前尚无合适或简便的力学模型和研究方法.借鉴复合材料力学分析方法,采用一种有限子层剪滞模型,并结合线弹性断裂力学,来分析带裂缝混凝土加固前后的应力分布,可为混凝土的破坏分析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关于结构解析解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的拉伸破坏机理比较复杂,尚无合适或简便的力学模型和研究方法。借鉴复合材料力学分析方法,采用一种有限子层剪滞模型,并结合线弹性断裂力学,来分析含裂缝混凝土试样的拉伸破坏问题,可为混凝土的破坏分析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的拉伸破坏机理比较复杂,尚无合适或简便的力学模型和研究方法.借鉴复合材料力学分析方法,采用一种有限子层剪滞模型,并结合线弹性断裂力学,来分析含裂缝混凝土试样的拉伸破坏问题,可为混凝土的破坏分析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渗流模型是处理相变与临界现象的有力工具,在本质上属于概率论的一个分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破坏是由于无数条微裂缝之间相互连通而导致的,其微裂缝无限连通的过程在数学上属于渗流问题。将渗流模型理论应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过程的描述,通过选择合适的渗流模型,对沥青混合料破坏的最近邻、次近邻和第三近邻等3种状态的渗流演变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用重整化群方法求出渗流阈值,用以确定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破坏的临界条件,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水泥混凝土是典型的带裂缝构件,应用断裂力学的原理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初期、中期、后期三个破坏阶段之间的关系,确定每个阶段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成的根本原因,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抗裂研究和处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时常发生的一种损坏形式。裂缝产生后逐渐扩大直至路面面板破坏。本文分析了裂缝产生的不同形式和原因,阐述了预防裂缝破损产生的措施和治理方法。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与养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始终是影响桥梁施工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桥梁墩身混凝土裂缝问题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在我单位施工过程中,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由于裂缝问题对桥梁主体带来的破坏.本文对混凝土桥墩裂缝的种类和出现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结构的损伤模型及损伤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土结构在外界因素如荷载、温度等作用下,将会产生应力和应变,根据损伤力学的概念,混凝土结构同时将会发生损伤并且产生损伤积累,从而导致材料性能不断劣化,最终产生宏观裂缝直至整个结构破坏。本文提出了一种损伤-应变耦合模型,可计算混凝土结构的损伤场随荷载 全过程。3.点弯曲梁的算例表明,该模型的分析结果更符合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应力场和位移场变化情况,从而为复杂混凝土结构的损伤仿真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并探讨立方体试块轴向压缩破坏过程和形态,依据慢冻法试验标准开展了混凝土冻融循环试验,测定未冻融、冻融25次、冻融50次及冻融75次混凝土的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和劈裂拉伸强度;结合孔隙结构的电镜扫描图像分析其劣化成因;同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及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对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轴向压缩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变形增大;冻胀作用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疏松造成其宏观力学性能劣化;数值模拟表明,立方体试件在压缩过程中竖直方向缩短、水平方向膨胀,裂缝在产生最大拉伸应变的区域扩展并最终形成四角锥破坏形态.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裂缝扩展过程中的氯离子侵蚀问题,更加准确地描述不同扩展阶段裂缝周边的氯离子侵蚀特征,依据混凝土断裂准则,采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进行二次开发,自编程序模拟了混凝土小梁Ⅰ型断裂裂缝开展过程;在断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参数等效,采用结构-热分析方法,基于体应变-损伤变量-氯离子扩散系数一一映射关系,实现了混凝土裂缝扩展过程中各个阶段氯离子侵蚀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裂缝扩展阶段,三点弯曲混凝土小梁裂缝周边氯离子侵蚀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裂缝尖端氯离子侵蚀呈现加剧现象,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寿命分析中起决定性作用;双K断裂准则和基于损伤参数的氯离子扩散模型能够模拟混凝土开裂过程氯离子侵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桥梁裂缝监测研究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现有混凝土桥梁裂缝监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机敏网裂缝监测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基于机敏网的混凝土桥梁结构裂缝实时监测系统,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和工程应用。混凝土桥梁结构裂缝监测系统能实时地监测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损伤情况,灵敏度高,可靠性好,可广泛应用于桥梁、水坝和其它大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监测。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箱梁水化热温度损伤修正耦合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防止混凝土箱梁墩顶块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早期开裂与温冲现象,研究了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损伤模型,综合考虑混凝土弹性模量与边界条件的时变效应,采用线性迭代方法,建立了混凝土箱梁墩顶块水化热温度损伤修正耦合方法,计算了水化热温度损伤场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得到了水化热温度损伤时程关系曲线,分析了温度损伤时变效应规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表明:混凝土箱梁水化热温度偏差小于10%,水化热温差峰值比水化热温度峰值滞后约32h,等效应变峰值与温差峰值发生时间相同,水化热温度损伤度与等效应变成正比,时变效应规律一致,因此,此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纤维的阻裂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和砂浆的力学性能实验、收缩实验度早期收缩开裂实验.讨论了聚丙烯单丝纤维对修补混凝土及砂浆力学性能和早期收缩开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许秀东 《交通标准化》2009,(17):189-191
基于断裂力学、损伤力学和路面破坏的原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损伤断裂的产生、扩展直至破坏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并指出每个阶段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成的根本原因,为板开裂防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监测方法不能实时监测砼结构实际损伤的问题,设计了砼结构裂纹实时监测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裂纹识别算法等,并进行了相关实验,能实时地监测砼结构的实际损伤情况,可广泛应用于桥梁、水坝和其它大型砼结构的损伤监测.  相似文献   

17.
依托无锡机场路既有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再利用工程,通过破坏性试验,并结合非线性有限元计算,获取了试验板梁的变形、应力和裂缝的发展规律,研究了既有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承载能力、受力特性、破坏机理,为其再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监测方法不能实时监测砼结构实际损伤的问题,设计了砼结构裂纹实时监测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裂纹识别算法等,并进行了相关实验,能实时地监测砼结构的实际损伤情况,可广泛应用于桥梁、水坝和其它大型砼结构的损伤监测.  相似文献   

19.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models of expanded polystyrene(EPS) concrete were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dynamic damage, energy absorption and efficiency of buffering materials with varied flexible aggregate contents and impact speeds based on the existing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experiments. Applied material indexes including damage degrees, crack rates and energy absorption capacities,and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EPS concrete under impact loadi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types of these materials evolve from quasi-brittle destruction to flow-plastic destruction, the damage degree of EPS concrete increases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flexible aggregate content, and the peak of crack rate exists around the extreme point of shock velocities. The energy-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EPS concrete increases nonlinearly when the EPS beads increase and the shock speed enhanc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