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汽车动力转向装置亦称转向助力装置。它是在传统转向装置中增设了一些动力装置.在驾驶员的操纵或控制下。借助于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并将其转换为液压或气压来驱动转向轮偏转。从而达到汽车转向更加灵活省力的目的。也就是说,汽车在停车或低速行驶时转向,动力转向装置能够提供较大的转向助力.使操纵力减小(转向轻便),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转向助力较小,使操纵力增大(转向沉重),避免方向“发飘”。  相似文献   

2.
邓娥  赵燕  吕旺 《重型汽车》2013,(6):27-29
引言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缩写EPS)是一种直接依靠电机提供辅助扭矩的新型动力转向系统.EPS汽车转向系统作为汽车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能关系着整个汽车的性能质量,同时又是维持汽车平稳、安全、可靠行驶能力的基本保障.因此,研制精确度高、实时性好的EPS试验台对保障EPS的性能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性能试验台测控系统,通过模拟汽车转向时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的工作状态,并在此状态下测试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3.
汽车转向系是决定汽车行驶方向的操纵机构,汽车是通过驾驶者转动转向盘,并经过转向系统的操纵力以改变车轮的角度达到转向目的。 动力转向是指了了减轻驾驶者的操纵力而设有助力机构的转向装置。 转向系是汽车重要安全部件,其可靠性或安全性是确保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条件。此外,当发生故障时具有失效  相似文献   

4.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结构及常见故障检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已有着大大地提高。汽车电子稳定系统(简称ESP)便是一种新型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它可实时监控汽车的行驶状态,在紧急躲避障碍物或转弯时出现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时,可使汽车避免偏离理想轨迹,从而减少交通事故。ESP系统大致由四大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用于检测汽车状态和驾驶员操作的传感器部分、  相似文献   

5.
四轮转向的基本结构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的四轮转向系统在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汽车在高速行驶或在侧向风力作用下时的操纵稳定性、改善低速时的操纵轻便性,以及减小在停车场调车时的转弯半径。此外,在汽车高速行驶时还易于由一个车道向另一个车道的调整。四轮转向系统可按后轮偏转角与前轮偏转角或车速之间的关系分为转角传感型与车速传感型两种:  相似文献   

6.
《汽车杂志》2003,(10):149-149
1.现在的汽车运用了很多电子辅助设备如:ABS、EBD、ESP、ABC等等。我想知道现在汽车上常用的电子设备有多少种?各有什么功能?它们的英文缩写是什么?是否每家车厂的电子辅助设备的缩写都一样?排气量是多少?每个车队赛车的油箱容量是否一样?法拉利新赛车的油箱容量是多少?满载能跑多少公里!F-1赛车是否允许加载电子设备?如允许是哪些?  相似文献   

7.
汽车助力转向依次经历了机械式、液压式、电控液压式、电动式和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等阶段,甚至未来发展成线控助力转向。随着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或称Electric Assisted Steering-EAS)的进一步研究,近年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逐渐成熟,成本随之降低,EP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其具有传统动力转向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迅速迈向了应用领域,部分取代了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8.
陈胜金 《汽车电器》2004,(11):60-61
1ESP控制原理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ESP(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是汽车新型主动安全系统,是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ASR、电子制动力分配EBD、牵引力控制系统TCS、主动车身横摆控制系统AYC(ActiveYawControl)的结合。在ABS和ASR的基础上,增加了汽车转向行驶时横摆率传感器、侧加速度传感器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ECU通过庞大的监视网络监测车辆的状态和驾驶员的需求,发出各种指令确保汽车在制动、加速、转向等情况下行驶的稳定性。ESP系统根据“从外部作用于汽车的所有力(不管是制动力、驱动力,还是任何一种侧向…  相似文献   

9.
对转向系的要求汽车转向系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装置之一,因此要求它工作可靠,操纵要轻便灵活,要保证转向车轮的转向运动规律正确稳定,并且要使车轮在转向时只滚动不滑动。转向机构还应能减弱或避免地面施加在转向车轮上的冲击力传到转向盘上,同时又要使驾驶员通过转盘对转向过程中车轮与地面之间的运动情况保持适当的"路感"。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转向装置应能减轻或避免对驾驶员的  相似文献   

10.
汽车的转向系是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转向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液压转向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转向机构中,即在机械转向系的基础上加装转向液压式助力装置.汽车转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机件磨损或损坏,转向性能会下降,即产生故障,而产生故障的部位主要有机械连接部分和液压部分两个方面.转向系统的机械连接部分的故障如转向系传动链过紧或卡滞、横拉杆球头部位松旷、转向节主销与衬套磨损、车轮轮毂轴承间隙过大等比较容易排除,关键是汽车的动力转向系统的液压油路中连接着转向泵、动力转向器、转向油罐和油管等,致使液压油路部分的故障不易诊断.检测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最简捷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设计一台动力转向系检测仪器.  相似文献   

11.
整体工动力转向系汽车在行驶中若出现转向沉重、转向不灵、行驶跑偏或前轮摆头并振动等故障时,可将量程大于13MPa的压力表和-开头阀装在转向油泵至动力转向器的管路中,以帮助检查和判定故障原因.现以斯太尔91系列汽车为例,介绍其检查与判定故障原因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ESP系统实际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刹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ESP系统包含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及ASR(防侧滑系统),是这两种系统功能上的延伸,因此,ESP称得上是当前汽车防滑装置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汽车的转向梯形原理,分析后得出LX 1300型铣刨机工作时前轮的最大转向角.为建立铣刨机在工作状态时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几何分析,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对比确定铣刨机的最小转弯半径,从而有效减小轮胎侧滑,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陈利娜 《天津汽车》2010,(12):41-45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EPS)可以在低速时减轻转向力,以提高转向系统的操纵稳定性;在高速时则可适当加重转向力,以提高操纵稳定性.文章介绍了EPS及其主要形式和布置方式,在分析汽车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转向特性对汽车操纵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具体EPS实例,介绍了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4种控制形式,为动力转向系统软件开发及实物研制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汽车的行驶性能同汽车与路面的关系不可分割。不论是加速还是制动,汽车除了受到本身性能的限制,同时也受到路面条件的限制。无限提高发动机功率并不意味着可以获得无限的加速能力。同样,制动时的车轮制动力也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必需结合地面制动力考虑,所以才会诞生ABS,ESP等制动力调节技术。本文对转向中进行制动的情况进行理论计算和定性分析,对制动系统的设计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一种汽车电液主动转向路感控制系统,提出一种控制策略,通过估算车辆状态信息,分别在执行或不执行主动转向干预时,进行路感控制,保证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胡欢 《天津汽车》2009,(12):49-51
现在人们对汽车驾驶的舒适陛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传统的转向系统无法满足低速时的灵活性与高速时的稳定性要求,可变转向比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文章介绍了当前应用和开发的可变转向比转向系统,指出该系统使汽车具有一定的智能化,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可变转向比技术是未来转向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汽车四轮转向系统在市场的竞争正在进行。今天,日产、本田和马自达公司已经各自推出其四轮转向系统,三菱和丰田公司也将跟着研制和生产。电子控制式或机械式结构装有四轮转向系统的汽车当高速行驶并变换车道时可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增加行走稳定性。在低速区域,应用马自达和本田的四轮转向系统可使转向更为便利。所有四轮转向系统都努力于使行驶在雪地或潮湿路面的汽车减少正面碰撞以提高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09款奥迪A4L是奥迪车中第一个使用动态转向系统的.使用这种转向系统就解决了恒定转向传动比的折中问题.根据车速和转向盘的转角就可实现最佳转向传动比.无论是在驻车,在多弯道的乡间公路行车还是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车,动态转向系统都能提供最合适的转向传动比.另外,动态转向系统因其具有行驶动态稳定转向能力,所以还可以对ESP提供支持.因此,这种新型智能转向系统不仅能增加行驶和转向舒适性,还能明显提高主动的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汽车四轮转向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汽车四轮转向系统(4WS)的类型及其主要结构,说明了其工作原理,分析了其工作特性,阐述了其转向角比例控制系统的原理,并与前轮转向(2WS)汽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