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地铁五号线2合同段蒲黄榆车站超前长管棚试验研究过程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该试验分三阶段进行,模拟蒲黄榆车站管棚最不利布置工况,在钻机选型、导向系统、泥浆配制及长管棚注浆等方面取得了适宜车站粘土层及粉细砂层管棚施工工艺参数及形成管棚要素的相关配置。  相似文献   

2.
岳洪武  苗苗 《现代隧道技术》2021,(2):111-117,134
为研究浅埋破碎软岩隧道采用管棚预注浆超前支护后的加固效果,以某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管棚预注浆超前支护、仅采用管棚支护以及无任何超前支护作用下的三种开挖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管棚预注浆超前支护措施在隧道拱顶上部形成加固带,承受了隧道拟开挖区域大部分的围岩荷载,改善了地层...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隧道管棚计算方法和理论解析存在计算繁杂,计算参数的选择对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影响较大且无法获得精确的理论解或简化的计算公式等问题。文章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考虑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扰动特性、支护未封闭不完全承载特性、地层反力系数差异特性及荷载分布不均匀特性,建立了管棚超前预支护变形理论计算模型,并通过求解24阶方程组获得超前管棚预支护理论解析。结果表明:1)解析解与数值解和现场实测值吻合度较高,解析解可用于管棚变形预测;2)管棚直径、开挖进尺、地层反力系数均存在最优参数取值,环向间距与管棚变形呈正比例关系,管棚长度并非越长越好,只需满足管棚远端超前掌子面前方2倍台阶高度即可;3)实际施工过程中,通过调整管棚参数来控制隧道拱顶沉降效果从优到劣的顺序为:开挖进尺、注浆改善地层力学性质、环向间距、直径、长度。  相似文献   

4.
厦门海底隧道穿越F3风化深槽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厦门翔安隧道海域段F3风化深槽的地质特点.文章主要论述了采用周边帷幕注浆、超前长管棚进行预支护,以及采用三台阶法进行开挖的施工技术.经过综合超前地质预报,进一步探明了风化槽的规模、风化程度、涌水量及对施工的影响程度.施工过程中,根据掌握的地质资料,随时进行动态设计、动态施工,这种信息化的工作方法既能保证施工安全,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并能最大限度的节约建设投资.本工程施工中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现场组织管理工,作为顺利穿越F3风化深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埋暗挖隧道围岩预加固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工程中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软弱围岩的稳定性及地层变形控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开挖后围岩扰动带变形特性、表征方法,稳定性分析方法。利用特征曲线法及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分析了地层预加固机理。以国内常用的管棚预加固技术为例,提出了利用混合物理论中体积分数概念来分析加固效果的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有限元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管棚预加固技术加固隧道拱部可降低地表沉降,但对降低开挖面挤出效应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6.
上虎峪隧道进、出口均位于碎(块)石土堆积体中,地质条件极差,覆盖层较薄,为确保施工安全,进、出口均采用Φ108长管棚超前支护。对隧道长管棚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礼嘉车站大断面小净距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礼嘉车站为双岛四线车站,单洞最大开挖面积427 m2,两洞之间净岩柱6.5 ~6.9m宽,是典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国内同类工程可借鉴施工经验少.施工实践证明,由于采用先加固稳定边仰坡、施作超前大管棚、隧道断面化大为小、从上向下分块施工、对中间岩柱打设预应力对拉锚杆等措施,并辅以监拉量测及时反馈指导施工,有效控制了沉降和变形,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结合铁寨子13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进洞方案的比选、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提出了在浅埋偏压、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明拱暗墙法进洞施工技术,既可确保洞口边仰坡稳定,又可保证进洞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超前长管棚注浆预加固、钢拱架和喷混凝土作初期支护、分部开挖等技术措施,从而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深圳地铁前海湾车站地处前海填海区域,属于典型的海积淤泥地层,在复杂的海积淤泥地层条件下进行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控制基坑围护体系及周围地层的稳定是整个工程施工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前海湾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呈平行布置,在开挖过程中多个基坑会产生相互影响,通过对不同的基坑间距、两个基坑开挖顺序和加固措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基坑围护结构位移与两个基坑施工中基坑间距、基坑开挖顺序的关系,得出了产生相互影响的基坑间距、合理的开挖顺序及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京源口隧道右线出口洞内断层带在施工中发生较大突水涌泥坍方的现象,介绍了采取注浆加固坍体、长管棚注浆超前支护等综合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管棚作为超前预支护辅助措施,广泛应用于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设领域。分析并确定隧道管棚的设计参数,为管棚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应用长管棚对地质条件较差的围岩进行超前预支护,使围岩相互连接成整体而相对稳定,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技术可解决软弱围岩结构面松弛、黏结力较差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隧道施工质量,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从工程施工风险层面出发,深入分析隧道开挖支护方案,论述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分析超前支护施工技术要点,希望为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赵志江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3):136-139,143
文章介绍了在确保上方高速公路地面交通正常通行的情况下,超宽断面、埋深仅为0.5~2.5m的超浅埋平顶直墙下穿隧道工程采用管棚超前支护,结合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多导洞施工方案和微台阶开挖法来达到控制地表沉降和保证施工安全的"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软弱地层管棚荷载传递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根据软弱地层浅埋暗挖工法的施工情况,建立了可用来分析管棚荷载传递作用的分析模型,该模型荷载明确,可考虑支护结构、土体与管棚的相互作用,同时,用增量法可考虑施工开挖过程.依据该模型着重对管棚荷载传递作用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的分析表明软弱地层开挖过程的释放荷载通过管棚作用主要传递到支护结构上;在支护体系中,管棚的承载能力不是体系的控制性因素;在管棚扩散荷载中,支护段和未开挖段承担扩散荷载的比值与支护结构刚度和地层基床系数比值的1/4次方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铁7号线达官营站开挖断面大,土质情况复杂,地下管线众多,地表为车流量大的广安大街且近距离下穿人行过街天桥。为了确保车站暗挖施工安全及市政设施正常运行,文章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达官营车站导洞模型,对导洞不同开挖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先进行上部小导洞开挖比先进行下部小导洞开挖导致的拱顶、管线及地表沉降都小,衬砌受力更合理。因此,选择了先进行上部小导洞开挖的方案。在小导洞开挖过程中进行了导洞拱顶、管线及地表沉降的动态监测,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所采取的开挖方案的合理性,也表明利用数值分析方法预测沉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上海某轨交建设工程实例,采用地层位移法,运用叠加原理和增量法,对紧贴既有轨交车站(地下连续墙共用)的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了深基坑开挖卸载作用下,既有车站结构的内力变化和变形趋势,对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提出了合理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下穿既有公路的土江冲隧道双层管棚设计及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常—吉高速公路上的土江冲隧道是一座下穿既有公路的四车道连拱隧道,施工中为了控制地面沉降,在洞口段采用双层管棚作为辅助施工方法,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和319国道的畅通;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掌子面附近的管棚变形最大,隧道开挖纵向影响范围为1.5~2.0倍开挖高度。文章介绍了管棚设计、施工情况和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某下穿浅埋暗挖隧道管棚超前加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管棚支护参数的应用理论,采用刚度折算模型,将管棚层折算为各向同性的加固体,并对单层及双层管棚的超前加固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与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直径管棚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常用管棚,随着管棚直径的加大,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撑的内力有明显减小,并能更好地减小地表的沉降。  相似文献   

20.
在煤矸石隧道中出现塌方时,要通过地表注浆加固和隧道内长大管棚注浆,来达到内外兼治的目的;再配合超前小导管注浆,重新开挖隧道塌体,对隧道塌方进行综合治理,以保证施工及运营安全。文章结合吉林省某隧道处理塌方的工程实践,着重论述了不同岩体条件下的注浆技术及塌方体内大管棚安装技术,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