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汽车科技     
《家用汽车》2015,(Z1):107-109
<正>伴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应用在汽车产品上的电子科技类配置逐渐增多,并且其中的大多数逐渐占据了宣传资料上的显眼位置。回顾2014,看看有哪些汽车科技能够让你畅想未来。1.线控转向系统"线控转向系统"这个名词也会大家会有些陌生,其实这项技术很早便应用于飞机的转向装置上,简单的解释线控转向就是用电信号取代传统的机械转向系统。这项技术在汽车上量产应用还是第一次。装配了这项技术的车辆转向时,不再依靠传统的机械连接,而是  相似文献   

2.
线控转向(Steering-By-Wire)是汽车转向系统发展中最新的技术。介绍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阐述线控转向系统的关键技术,展望其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线控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线控转向系统关键部件——转向电机的转动惯量、阻尼系数、刚度等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合理设计线控转向系统转向电机的结构参数,可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在CarSim中建立了线控转向整车动力学模型,基于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不变设计了可变转向角传动比;并利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线控转向系统动力模型和主动转向控制策略。在主动转向控制中,通过变传动比和横摆角速度与侧向加速度的综合反馈,控制补偿转向电机的转角。最后通过双移线试验和侧向风干扰试验仿真,并与传动机械转向和单一横摆角度反馈控制车辆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综合反馈控制能够有效地改善汽车的转向特性,并提高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线控转向系统各部分公式模型,搭建了有反馈和无反馈时线控转向系统框图,阐述了基于横摆角速度反馈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由仿真结果对比可知,该设计能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线控转向汽车的ADAMS/MATLAB联合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ADAMS/CAR中建立了线控转向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不变设计了线控转向的角传动比;并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线控转向控制策略,即变传动比和横摆角速度模糊综合控制,由ADAMS/CONTROL接口模块实现了汽车典型行驶工况下的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提高线控转向汽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线控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应用和容错要求;研究了线控转向系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执行机构、通信网络、电源等关键部件的容错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基于观测器的解析冗余方法等;分析了线控转向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提高线控转向系统的容错和故障诊断能力、实现批量化生产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线控转向系统侧向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线控转向系统车辆侧向干扰下的非线性三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侧向干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采用PID控制的侧向稳定性控制效果,并采用模糊PID控制对转向电机主动控制。结果表明,线控转向系统中采用模糊PID控制实时整定PID控制参数,可有效提高各种侧向干扰下的整车侧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线控转向系统车辆侧向干扰下的非线性三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侧向干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采用PID控制的侧向稳定性控制效果,并采用模糊PID控制对转向电机主动控制。结果表明,线控转向系统中采用模糊PID控制实时整定PID控制参数,可有效提高各种侧向干扰下的整车侧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对目前汽车配置的助力转向系统做了简要比较,指出了机械液压和电子液压助力的缺点。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主要设计参数和控制特性。  相似文献   

11.
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区域内物流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和政策制定。以区域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内涵和评价内容,综合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 )和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建立区域物流系统中子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及系统整体协同发展效度模型,对其协同效度、发展效度和综合效度进行评价,并选取多个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各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状况以及主要成因。结果表明集成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C2 R模型和C2 GS2在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的有效性评价中具有很好的效果,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2.
从铁道车辆车轮扁疤对轨道的冲击效应及其对车辆零部件造成的损伤出发,系统梳理了检测车轮扁疤的多种方案,对各类车轮扁疤故障检测方法特点进行了讨论,对比了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对车轮扁疤故障检测技术体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车轮扁疤故障检测技术可分为车载检测法和地面检测法,其中地面检测法运用较为广泛;现阶段较为成熟的车轮扁疤检测技术按检测手段可主要分为轮轨冲击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噪声检测法、踏面位移法、振动加速度检测法、图像检测法、光学检测法、轨道电路中断法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涌现了如多普勒效应法、超声波回声定位法等;随着现代智能算法的进步,应用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对设备进行故障识别训练能大大简化设备开发进程和结构,智能算法或将成为车轮扁疤故障识别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时间推移,检测设备的多故障集成化趋势越发明显,多故障检测集成化与功能多样化已是智能化检测设备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未来,操作系统方面的提升也将主要集中于平台的人性化和智能化方面;检测体系建议由正线实时监测、车辆段入库精准检测、数据信息化平台三部分组成,未来发展方向会集中在装置简易化、算法精准化与操作智能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根据磁悬浮列车跨系统运行需求,研究了其运行控制系统的总体框架,明确了需要增加的功能子系统。基于系统理论,采用Petri网对系统关键属性、列车运行过程及各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层次化的建模。最高层模型描述系统整体关键属性,低层模型描述列车运行过程及可靠性。此模型可用来定量分析磁悬浮列车系统层面上跨系统运行时,失败率与各子系统部件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如每年磁悬浮列车跨系统运行失败次数不超过1次,则连接相邻列控系统的2个通信网,其失效率都需低于10-6次.h-1。当列车跨系统运行触发时间分别为0.2、2.0min,步进时间分别为4、16min时,则跨线运行失败率分别为1.95×10-5、1.65×10-5次.h-1。仿真结果表明:列车跨系统失败率随a网和b网可靠性的提高而降低,同时随着跨系统触发时间和步进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层次化建模分析方法可以根据系统层面的关键属性要求,定量确定各子系统部件的可靠性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论述了城市公交智能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实施的必要性,分析了各子系统的主要作用及相互关系,在通常采用的公交智能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套新的开发思路,同时对所涉及的相关的关键技术如GPS、GIS 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农村公路交通运输方面的要求,以增城市农村公路交通系统为例,遵循系统目标制定原则以及目标系统构建应注意的问题,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建立农村公路交通系统的结构和目标体系,并对农村公路线路设施子系统、农村道路运输子系统、农村公路交通支持和保障子系统3个子系统的目标进行分析,探讨实现农村公路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何炳林  张斌 《交通标准化》2014,(15):225-228
年票制是提高公路通行效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但由于年票征管部门监管不力,导致车辆恶意逃费所致的通行费流失严重,针对我国城市年票监管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基于车牌识别的城市年票自动管理系统.首先介绍了该系统的架构以及年票收费站管理和委托站次票监管两个子系统的工作原理,接着重点论述实现该系统的三项关键技术:车牌识别技术、数据同步技术、IC卡防伪技术.该系统已在广东省中山市投入使用,运行稳定可靠,受到客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基于C/S和B/S模式的变电站远程诊断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变电站远程诊断系统开发现状的分析,在应用网络和远程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C/S和B/S模式的远程诊断的解决方案,对远程诊断系统进行了总体结构设计、功能结构设计和基本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高空悬挂运输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高架运输系统。制约这种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车辆的纵向颠簸效应。影响颠簸效应的主要因素有驱动电机对车辆的力矩效应、车轮间距与吊杆间距、车节之间的关联效应和传递系数。对车辆振动的传递系数进行了理论阐述,得出了传递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是铁路干线路网规划及建设项目决策的重要前提和依据。本文在系统分析铁路干线建设项目社会经济效益的特点和扩散途径基础上,描述了铁路干线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机理,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分铁路运输需求和供给两个子系统,利用Versim软件对铁路干线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仿真模拟和测算,同时结合京九铁路阜阳段的实际案例对模型和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较为客观合理。该研究有助于提高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及规划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铁路大规模建设时期的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