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海神信仰是海洋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本文从海员信仰的角度分析南海神在当今社会中的功能,以及作为文化现象在岭南乃至东南亚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南海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南海神信仰.南海神信仰的文献记载、考古发现、民间传说和礼仪庆典,构成了南海是中国神圣领海的历史性证据的重要部分.南海神信仰是维护南海海权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3.
南海神是国家祭祀的重要海神之一,自唐代以来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具有广泛的信仰基础,是广州乃至岭南独具海洋文化特色的知名品牌.南海神洪圣文化凸显了岭南深厚的历史文化与蓝色海洋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彰显了中国航海文明,是岭南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4.
南粤海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南海神庙文化,而黄埔古村、西关作为南粤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海洋商贸文化和中西方文明碰撞交融的特色.传说中的米诺斯文化和海神是地中海海洋文明的起源,地中海海洋文明既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海商文化,也有伊斯坦布尔时期的海盗文化.  相似文献   

5.
韩国的海,特别是以西海岸为中心的沿海地区是连接中国、日本等东南亚地域的海洋文化的受容地,韩国海洋文化的发展地。韩国的西海岸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可以接触到多样的文化,而且鱼类也多种多样,是渔捞活动的中心。长久以来顺应海洋这一大自然进行渔捞活动的同时,产生了很多世代相传的风俗,丰渔祭可以说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本文将通过观察韩国海洋文化中心——西海岸的海洋信仰丰渔祭的仪式,来探讨一下它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据笔者在上海、江西的田野调查资料,考察民间信仰与儒、道、佛互动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从妈祖与中国海洋和平开拓、黄道婆与上海海派文化的形成等典型个案的分析中,探究民间信仰的形态、特征、功能与文化基质,论证新时期民间信仰应当成为中国宗教学重要领域的必要性.提出:只有将有悠久历史、信众众多的民间信仰纳入宗教学研究领域,才有可能从中考察出中国宗教信仰形态的特征与运动规律,构建出符合本土文化特色的中国宗教学.  相似文献   

7.
两性性别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国两性关系仍然处于男性性别的强势对应女性性别的弱势状态,并引发了种种社会问题。和谐的两性关系,应该是一种伙伴关系,应当是两性之间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自主、平等、互利,谋求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基层社神是里社之民信奉的主要对象.社神信仰的形成与里社制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基层的社祭活动是集体参与的.民众用集体的财力向神灵奉献祭品,通过巫祝之口向神灵传达人之所思所想,通过集体的歌舞活动以取悦神灵,通过分享祭肉和祭酒来加强彼此的感情联络.这一切的群体性活动都为加强基层社会成员的相互认同感,增进彼此的亲情和友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一过程正体现了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航海保护神崇拜与文化传统、民俗信仰以及沿海地区航运发展、海外经济的往来频繁是密不可分.对航海保护神的顶礼膜拜充分展现了海洋文化特质和风格,折射了岭南文化海洋性的光辉,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南海四位圣娘是越南的重要海神,其人物原型是中国宋朝末年的杨太后,宋元崖山海战时死于广东。根据越南的传说,杨太后及其女儿的尸体漂流到越南的义安,成为越南沿海地区的海神。南海四位圣娘作为越南众多海神之一,其信仰地域主要在越南的中部和北部。在越南的民间信仰中,南海四位圣娘有两套系统,京族人以海神的方式信仰,华人则将宋朝的皇妃作为神祗。  相似文献   

11.
南海是环中国海海洋地理的关键环节,不仅是历史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东西二洋"航路的核心海域,也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中国-四方-四海"陆海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之滨包括我国岭南沿海、海南岛至东南亚沿海的跨界海洋文化区域,史前、上古海洋聚落形态集聚分布,关系密切并最终整合一体,成为环中国海海洋文化特殊而重要的一个区系。文化因素跨时空分布的格局,也显示了土著先民频繁的海洋文化交流活动,是形成历史时期南海沿岸与跨海之航路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南海神庙是岭南文化海洋性特质和中西文化融合、创新的一个典范.从海洋文化视角审视南海神庙,南海神庙是广州海上丝路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海神民间崇拜的中心,蕴含着丰富的广州海洋民俗文化历史,是从大陆文化到海洋文化转折点的一个见证,具重要的海洋历史文化价值.继承和弘扬南海神庙所表现的传统文化,是广州海洋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法律信仰和道德信仰之间的冲突,既是人及其本质之冲突,也是人类终极价值关怀的冲突。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道德信仰和法律信仰在我国历史上的冲突由来已久,两者的冲突在如今市场经济中仍然存在。同时,道德信仰和法律信仰的互通,不仅在理论上有可能,在中国法治化过程中也有现实的要求。两者存在差别,但是在现实中却是互相支持,相互渗透,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各国军舰的纷至沓来打破了中国海疆的宁静,清政府亟需建立近代化的海防以御外侮.在此背景下,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与作为南海守护神的南海神结缘,其海防思想也与南海神信仰文化内涵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15.
图腾信仰发生于文明早期,是人类历史上共有的文化现象.图腾是原始社会部落组织的标志和象征,起着团结群体、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职能,后逐渐成为一种教化的力量,号召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维护部落群体的安全及繁衍壮大.现代企业标志图形继承了原始图腾的信仰功能、文化意蕴,传达了企业所奉行的价值理念,是现代企业形象系统的灵魂,也是凝聚企业力量、振奋士气的重要法宝,成为新时期的图腾信仰之源.  相似文献   

16.
无论何种政治体制的国家对于不同性别的主体都有着不同的角色期待。跨文化的研究发现,性别的刻板印象是任何一种文化下都存在的,一个社会通过分配给两性不同的任务来体现其不同的性别概念。自人类开始真正认识自己的时候,就已经通过他人的语言和行为认同了自己的性别特征,例如,在大部分父权社会中都认同的性别角色特征是:男孩子勇敢独立,将来要承担家庭、社会的责任,女孩子文静细腻,将来要成为一个贤妻良母。这种被大众认可了的性别特征就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所有孩子的隐性培养目标,本文就性别刻板印象、性别角色和角色认同等方面进行论述,说明儿童教育中应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的对儿童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逐渐成为组织管理中的一大热点,国内外学者采用经验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方法发现,男性女性管理者都存在着这种性别认知定式,员工的性别、管理者的性别、管理者的性别比率以及企业类型、管理者的年龄、企业层次对性别刻板印象存在影响。本文通过综述发现,目前国内此方面的研究相当有限,采用的实验和研究方法也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南海神庙是岭南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端于广州的历史见证,更是广州对外交流、商贸往来和传播友谊的文化窗口.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复航广州、国家元首拜祭南海神庙是一次比较典型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表达了两国人民对海洋文化的热衷与敬仰,续写了中瑞、粤瑞之间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法律信仰的涵义入手,在分析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基础上,探讨如何培育社会主体的法律信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0.
张洁和林白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二者的创作有着源与流的关系。她们的小说文本反映了女性苦难的生存境遇,抨击了男性霸权文化,是为“战斗的女性主义”。但解构男权文化并不是她们写作的终极目标,之所以坚持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和文化姿态,是因为女性作为弱势性别,始终未能从社会的进步中真正获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