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洲首次在新加坡进行船舶对集装箱船的液化天然气加气作业,为在这个全球最大的加气中心使用更清洁的燃料给船只加气铺平了道路. 新加坡海事和港务局(MPA)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这艘名为CMA CGM Scanola的集装箱船的燃料是来自新加坡第一艘LNG加气船FueLNG Bellina的71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  相似文献   

2.
《重发科技》2004,(3):31
芬兰Wartsila柴油机公司称,该公司已经成功完成了一艘740003液化天然气(LNG)船4台双料发动机中首台50DF发动机工厂验收试验。该机还成功地通过了法国船级社代表的型式认可试验。  相似文献   

3.
2010年12月4日,被称为国内同类罐车规格最大的LNG运输半挂车,也是第一辆“山东造”LNG运输半拄车在济南下线。该车罐内装载介质液化天然气(LNG),储存温度-162℃,一次可装载47m3。据了解,该车采用空气悬架、ABS,可加装GPS,堪称“国内最豪华LNG运输半挂车”。  相似文献   

4.
针对LNG船对船过驳作业中设备选型与配置问题, 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分析并系统性地构建了LNG船对船过驳作业配置模型, 提出了LNG船对船过驳设备配置稳定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流程, 以145 000 m3和60 000 m3的LNG船舶为试验对象,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2船组合体配置系统开展仿真试验分析, 并基于仿真试验结果开展了该模拟工况条件下LNG船对船过驳选型适配度的计算。结果表明: 在模拟工况下LNG船对船过驳选型与配置适配度为0.85, 与最优值1.00的误差为15%, 在20%的误差允许范围内, 验证了所提出的LNG船对船过驳作业选型与配置模型的有效性; 同时, 明确了LNG船对船过驳作业的环境限制条件应为能见度大于1 000 m, 风力小于6级, 流速小于2.5 n mile/h, 过驳作业安全区半径范围为1 210 m。采用所构建的过驳作业选型与配置模型能够实现LNG船对船过驳作业设备选型与配置安全稳定性的量化分析和确定具有普适性的LNG船对船过驳作业限制条件, 对于保障LNG船对船过驳作业关键配置选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概括介绍了LNG的海洋运输、LNG槽车运输、LNG管道运输等三种运输方式,阐述了三种运输方式各自的特点,得出在未来几年内LNG将成为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主力军,LNG运输也将承担重大任务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梅振 《商用汽车》2014,(10):79-82
在煤炭降价、煤炭运输陷入低潮时,陕西省启动了煤炭绿色运输通道,陕汽批量投放LNG重卡用于煤炭运输。本文通过对陕西省煤炭绿色通道及陕汽LNG重卡的介绍,揭示了陕汽LNG重卡的优势和陕西省整合内部资源、打造绿色经济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经济导报》2010,(2):50-52,54
Piolarcus Asima是该公司第三艘也是最为精密的3D/4D地震勘探船。这是一艘专门建造的3D/4D地震勘探船,配备有12条等浮电缆,最新型的ULSTEIN SX134设计,也是该公司船队中最大的一艘:总长92米,宽21米。  相似文献   

8.
温芳 《运输车辆》2012,(19):21-21
在2012年8月29-30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的“第2届中国能源物流产业大会”上,陕汽德龙F3000天然气重卡获2012年中国能源物流最佳技术装备奖。早在1999年陕汽就开始天然气技术的探索,于2005年率先推出中国第一辆CNG重卡,2008年底,研制出首辆“自增压技术LNG重卡”,使得大规模发展车用LNG产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1 引言 散化船是指散装运输液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近些年,随着我国内河航运事业的蓬勃发展 ,散化船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据统计,目前安徽省拥有的各类散化船已超过400艘.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有的具有火灾危险性,有的具有健康危险性,有的具有水污染危险性,有的具有空气污染危险性,有的还具有与水和其他化学品的反应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运输车辆》2012,(9):16-16
2012年4月17日,新奥集团、陕西平安运输集团、西安胜飞公司3家企业联手,签约LNG清洁能源项目:先期(5年内)以西安为中心投资10亿元建设25座LNG加气站,未来计划在陕西省全省投资20亿元完成50座加气站及配套储备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首批Q—Flex型船(世界上最大的LNG船),正将卡塔尔的天然气输送到较远的市场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具有热值高、污染少的特点,现已成为理想的清洁能源.将天然气液化成LNG再运输,比压缩天然气(CNG)单车运输量要高.随着我国天然气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道路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市场对LNG储运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是设备制造厂和运输行业的共同目标.LNG罐式集装箱(下简称:LNG罐箱)因机动、灵活,可以实现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方式联运,因此成为LNG的主要运输工具.  相似文献   

13.
《经济导报》2010,(1):6-7
Polarcus公司的Polarcus Naila号地震船已经交付。Naila号是根据乌恩斯坦公司(ULSTEIN)SX124方案设计,拥有12组拖缆的一艘现代化三维地震船。  相似文献   

14.
《商用汽车》2016,(11):14-14
继6月在陕北首批交付某大型运输集团LNG杰狮危化品运输车后,该集团用户10月再次批量订购了搭载上汽动力发动机的LNG杰狮危化品运输车。  相似文献   

15.
刘亮 《交通科技》2001,(6):74-76
近年来,乡镇船舶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小机船、自用船等乡镇政府管理的非运输和非经营性运输船舶事故尤其突出。就该类船舶事故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非运输和非经营性运输船舶如何实现有效的政府主管、行业管理、港监监管机制的措施,以强化管理,杜绝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在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设计中,船用 LNG 燃料储罐中的蒸发量和维持时间的计算,对于 LNG 动力船蒸发气体处理系统的设计有着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 LNG 平均蒸发率的LNG 燃料储罐蒸发量和维持时间计算方法。利用传热学公式,对储罐分别装液氮和 LNG 时的蒸发率进行分析,得到储罐的液氮静态蒸发率和 LNG 静态蒸发率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压力下的 LNG密度和汽化潜热的关系,得出储罐内部压力在小范围变化时的平均蒸发率计算公式。运用计算所得的 LNG 平均蒸发率推导出 LNG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根据蒸发后储罐中气体质量的变化得出维持时间的计算公式。最后,以某20 m3 LNG 储罐为例,分别使用基于 LNG 平均蒸发率的方法和基于液氮蒸发率的方法计算了该 LNG 储罐的蒸发量和维持时间,其在维持时间内的蒸发量分别为20.72 kg 和34.1 kg,维持时间分别为21.64 d 和13.15 d,基于 LNG 平均蒸发率方法比基于液氮蒸发率方法得出的蒸发量少13.38 kg,维持时间多8.49 d。使用这2种方法进一步计算了蒸发量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的储罐蒸发量随时间的变化总体趋势相同,但蒸发量和维持时间差别较大;与基于液氮蒸发率的方法相比,基于 LNG 平均蒸发率的方法所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值,能更好地指导 LNG 动力船蒸发气体处理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12月15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工程——港珠澳大桥在中国珠海动工兴建。据介绍,动工仪式上,参与珠澳人工岛建设的第一艘抓斗船从海底挖出25 m~3的海泥,其体积可以装满一个9 m~3大的房间,其中1 m~3的海泥将得到永久性保存。  相似文献   

18.
针对LNG船对船过驳作业具有高危险性和高复杂性的特点, 探究在作业过程中其复杂系统部件发生异常交互的安全性问题, 基于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构建LNG船对船过驳系统的STAMP控制关联模型, 将船对船过驳系统拆分为多个层次结构, 形成约束控制和反馈, 并采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 识别过驳作业中的系统级事故、系统级危险, 以及潜在的不安全控制行为, 构建考虑了人工控制器的过驳系统致因场景分析模型, 从系统控制缺陷、反馈缺陷和协调缺陷3个方面提出了系统中的22个致因因素。结果表明, LNG过驳系统中潜在致因因素众多, 传感器系统失效、控制阀失效和操作员人为因素等是引发多个系统级危险的重要原因, 并从致因因素出发提出安全控制措施。该方法应用于具有人、软件、设备等大量交互的船舶过驳动态作业中, 不仅克服了仅关注关键部件故障和不能包含系统动态行为的局限性, 同时还考虑到系统中未发生故障组件之间的不安全交互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估LNG进江船舶装卸作业风险,研究了基于模糊故障树的风险定量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模糊集合理论与专家语言判断相结合的方法来量化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克服了我国长江LNG船舶装卸事故数据库不完善的问题.对192起LNG船舶历史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查阅国内外LNG货物装卸操作相关资料,辨识装卸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源.结合长江通航环境特征建立LNG船舶装卸作业故障树,明确装卸作业失效的各种可能途径.模糊化过程用一致性决策方法综合专家意见,通过去模糊化输出过程得到顶事件概率,求得基本事件的模糊重要度系数.选取长江江苏段某L N G码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码头装卸作业失效风险为4.559×10-4每船年,该值位于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定的社会风险可接受范围内,高于全球LNG船舶装卸作业事故统计频率2.64×10-4每船年,装卸作业风险与沿海港口存在差异性,该结果可以为主管机关制订L N G船舶进江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吴跃玲 《专用汽车》2007,(1):12-15,39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6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标准2006年第8号公告,批准了GB2003—2006《道路运输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车辆安全技术条件》强制性国家标准。这是我国仅适用于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第一项强制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