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洁  刘宏伟  陆佳 《专用汽车》2012,(11):65-66
<正>LNG气化站LNG气化站,采用LNG运输车及LNG罐式集装箱等方式将LNG从接收站或液化厂分送至用户地区附近的二级接收终端,并通过空温式气化器或水浴式气化器气化后送入城市天然气配气管网。中原油田濮阳LNG液化工厂2001年的投产为我国广大中小城镇开展LNG小区气化引发了新能源革命,而新疆广汇吐哈油田  相似文献   

2.
概括介绍了LNG的海洋运输、LNG槽车运输、LNG管道运输等三种运输方式,阐述了三种运输方式各自的特点,得出在未来几年内LNG将成为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主力军,LNG运输也将承担重大任务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东风特种商用车LNG自卸车底盘的亮点和LNG重卡的优势,并进一步详述车用LNG供气系统的结构特点以及车载瓶的安全性能试验(充满LNG的车载瓶高温和跌落试验),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LNG重卡,为LNG重卡的宣传、推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相信"十二五"期间LNG重卡会有一个更大、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文对LNG在商用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对LNG汽车的市场前景进行简要分析,并从LNG燃料的优点、LNG汽车供气系统技术方案、动力性研究以及其经济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研究表明LNG作为后起之秀,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发展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论述了LNG车辆目前的发展现状,LNG的主要特点,以及LNG在重型载货车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设计中,船用 LNG 燃料储罐中的蒸发量和维持时间的计算,对于 LNG 动力船蒸发气体处理系统的设计有着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 LNG 平均蒸发率的LNG 燃料储罐蒸发量和维持时间计算方法。利用传热学公式,对储罐分别装液氮和 LNG 时的蒸发率进行分析,得到储罐的液氮静态蒸发率和 LNG 静态蒸发率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压力下的 LNG密度和汽化潜热的关系,得出储罐内部压力在小范围变化时的平均蒸发率计算公式。运用计算所得的 LNG 平均蒸发率推导出 LNG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根据蒸发后储罐中气体质量的变化得出维持时间的计算公式。最后,以某20 m3 LNG 储罐为例,分别使用基于 LNG 平均蒸发率的方法和基于液氮蒸发率的方法计算了该 LNG 储罐的蒸发量和维持时间,其在维持时间内的蒸发量分别为20.72 kg 和34.1 kg,维持时间分别为21.64 d 和13.15 d,基于 LNG 平均蒸发率方法比基于液氮蒸发率方法得出的蒸发量少13.38 kg,维持时间多8.49 d。使用这2种方法进一步计算了蒸发量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的储罐蒸发量随时间的变化总体趋势相同,但蒸发量和维持时间差别较大;与基于液氮蒸发率的方法相比,基于 LNG 平均蒸发率的方法所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值,能更好地指导 LNG 动力船蒸发气体处理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符合能源的合理配置要求,LNG汽车在大型客车和重型货车上已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从LNG汽车供气系统的结构出发,介绍了LNG汽车供气系统的构成,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及保养要求,并列举了LNG汽车的特性和使用要求,为LNG汽车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8.
张训 《驾驶园》2012,(10):10-11
陕汽集团承担了科技部"十一五"期间863计划——"关于重型LNG商用车产品开发"的项目,较早地开始研发生产LNG重卡。针对用户关注的LNG车辆的购买、使用、运营成本等问题,《驾驶园》杂志记者对陕汽LNG重卡进行了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9.
<正>液化天然气(LNG)运输业现状近年来,我国的天然气市场发展迅猛,呈供需两旺态势,截3止2011年底,我国天然气国内产量为1025亿m,LNG进口量为33168亿m,管道天然气进口量为143亿m。天然气主要通过管网输送,而LNG作为调峰、补充和替代之用。随着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LNG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由于我国的LNG工厂基本上位于内陆地区,在建的LNG工厂集中在中部地区,东部很少,但是市场却又集中在东部,所以需要将LNG从产地运往东部和周边市场。  相似文献   

10.
液化天然气(LNG)作为车用燃料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其良好的经济性和排放也已被认可,LNG重卡在我国发展势头良好。在众多车企纷纷欲涉足LNG重卡领域之时,本刊特意组织了专稿,邀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就LNG产业链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